丁辅之

更新时间:2024-04-22 14:18

丁辅之(1879年8月14日~1949年7月12日),近代篆刻家、书画家。原名仁友,后改名仁,字辅之,号鹤庐,又号守寒巢主,后以字行。浙江杭州人,系晚清著名藏书家“八千卷楼主人”丁松生从孙。

创作历程

1904年与王禔吴隐厉良玉、叶舟等发起创办西泠印社杭州孤山。社址即设于丁氏幼年读书处。该社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为宗旨,对当时及以后的篆刻、书画艺术的创作、研究和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寓居上海后,1916年前后与其弟共创方形聚珍仿宋版字模,提供上海中华书局用于排印诗文集,

1921年归于该书局排印大型丛书《四部备要》。经常与吴昌硕王一亭童大年黄葆戉等相聚于海上题襟馆金石书画会,切磋探讨金石书画。善绘花卉瓜果,尤长梅花。作品画面色彩浓丽,行家谓“极璀灿芳菲之妙”。嗜印成癖。篆刻用刀劲健,布局安详,宗法秦汉,兼取众长,深得浙派妙谛。于商卜文辞探索有素,曾在罗振玉等人基础上,集自撰联语、诗作,于1928年刊印有《商卜文集联(附集诗)》、1938年刊有《商卜文分韵》及《唐宋三百首集联》、《全韵画梅诗》、集商卜文《观水游山集》。工书,长于甲骨篆文,结字停匀,用笔疏朗瘦劲,变恣意天然的古朴卜文书风为整齐工丽且带有装饰效果,颇具整体感。曾将家藏及自藏之印章,先后辑成《西泠八家印谱》三十卷(1904)和四卷(1925)、《杭郡印辑》、《悲盦印賸》以及袖珍本《丁氏秦汉印谱》二卷。

艺术风格

丁辅之才华横溢,诗、书、画、印无所不涉、无所不精,并在民国时期享有很高的声誉。他是诗人,常常在画上题诗,曾在罗振玉等人基础上,集自撰联语、诗作,1928年刊印有《商卜文集联(附集诗)》、1938年刊有《商卜文分韵》《唐宋三百首集联》《全韵画梅诗》及以卜文书写成《观水游山集卷》。书法擅长楷书、行书、篆书,尤精于甲骨篆文,结字停匀,虽瘦而有劲力,变恣意天然的古朴卜文书风为整齐工丽且带有装饰效果,颇具整体感。尤需指出的是,他的绘画作品常常配上甲骨文题跋,别具一格,并成为丁氏特有的标志和符号。在篆刻领域,丁辅之的贡献也是不可替代、不可磨灭,他一生嗜印成癖。有专家认为其篆刻用刀劲健,布局安详,宗法秦汉,兼取众长,深得浙派妙谛。在印作中仿玉印、战国官玺、私玺,各具神态,其刀法精细,印风苍郁朴茂。曾将家藏及自藏之印章,先后辑成《西泠八家印谱》《杭郡印辑》《悲盦印剩》以及袖珍本《丁氏秦汉印谱》,一生共辑印谱近二十种。

吴昌硕张大千等都曾在丁辅之画上题跋赞誉过。但是,当今画这两类题材的高手很多,如松树有汤涤董寿平黎雄才等;梅花有关山月高野侯、董寿平、王成喜等,丁与他们相比恐怕是各有千秋、各具特色。但果品题材古往今来罕有人与之匹敌,其作品有四大特点:一是题材广泛,如樱桃、梨子、香蕉、杨梅、枇杷、荔枝、西瓜、葡萄、水菱、生梨、石榴、柿桔、南瓜、白瓜、黄金瓜、甘蔗、藕、橘子等数十种,其种类之多,令人惊奇;二是注重写生,丁辅之的果品创作来源于生活,平时十分注意观察四季果品的结构、形状、色彩,有的果品甚至画得很透明,因而他笔下的蔬果能够如此生动鲜活;三是技法娴熟,创作多重技法并用,常以没骨法绘就,以渲染为主,辅以点、勾、写。

欧体之仿宋聚珍活体铅字及长体夹注字模,并组建“聚珍仿宋印书局”。后来,他将聚珍仿版全部捐献给中华书局。1921年该书局排印大型丛书《四部备要》。后人评价甚高,认为丁氏兄弟此发明创造改变了中国文化的书写形态,成为之后近百年的中国文字印刷经典符码。

作品保护

2023年5月,根据《国家文物局关于颁布1911年后已故书画等8类作品限制出境名家名单的通知》,被列入1911年后已故玺印类作品限制出境名家名单,其代表作不准出境。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