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9-26 20:22
1949年考入燕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1952年底提前毕业,调外交部工作。20世纪50年代在罗马尼亚工作。其后在外交部苏联东欧司主管罗马尼亚事务。60年代,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顾问、团员,参加了中苏边界谈判。70年代,作为外交部美国处处长,参与了从打开中美关系大门到中美两国正式建交的全过程。80年代,先后任外交部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主任。1987年任驻联合国、瑞士(1990.10-1992.08) 、比利时大使,兼任驻欧盟代表团团长。1997年7月奉调回国,被任命为外交部大使,负责亚欧会议。从事了近60年的外交工作,丁原洪一直牢记周总理的话:“外交人员不是普通老百姓,代表的是国家利益。”
从尼克松踏上北京的土地到熊猫使者飞赴美国,从《上海公报》的诞生到中美正式建交,中国外交官丁原洪几乎见证了两国关系正常化过程中所有的重要时刻。回忆起那些年和美方打交道的经历,丁原洪反复强调:“外交官是没有个人朋友的,只有国家的朋友。”
丁原洪第一次去美国是在1971年。当时,刚刚在联合国上恢复合法席位的中国,派代表团去纽约阐述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正在参与中苏边界谈判的丁原洪,被临时调去起草发言稿。丁原洪至今记得,去美国没有直航,代表团只能从上海乘坐法航航班先到巴黎,然后再转机去纽约。和国民党代表在联大上讲英文不一样,穿着中山装的丁原洪和同事们都坚持讲中文。
从联大回来后,丁原洪被正式调去做美国工作,准备尼克松访华的相关事宜。“当时这件事是很秘密的,只限于极少数人知道,工作都是周恩来总理直接安排的。我们每天去干什么,连家里人也不能告诉。”在尼克松到达中国的前夕,丁原洪和其他一些工作人员被集中到人民大会堂,以便全心投入到《上海公报》谈判准备工作中。
在70年代,无论是美国总统、副总统还是国务卿、助理的会谈,丁原洪基本都参与了。他的工作内容之一,是整理会谈的简报,因为简报水平高,还得到过周恩来总理的当面表扬。
尼克松访华开启了中美交往大门。1973年,在美台还有外交关系的情况下,中美双方互相设立了联络处,其人员可以享受外交特权待遇。因为工作关系,丁原洪经常要和在北京的美国外交官打交道。1978年,时任美国驻华联络处主任的伍德科克和在联络处工作的一名护士结婚,丁原洪和几位同事还受邀去参加了婚礼。
不过在两国正式建交之前,主要仍通过秘密渠道进行联系。“那时候外交不是敲锣打鼓大声喧哗,我们和美方的接触都是小范围的,以这种方式保持着对包括国际问题在内的很多问题的沟通。”丁原洪说。
80年代初,外交部恢复了政策研究室,规划改革开放时期如何开展外交工作,丁原洪离开了美国处,去研究室进行综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