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03 09:10
1980年以前,在浙江临海念小学、中学。
1980年入山东大学中文系,1984年7月获文学学士学位。
1987年7月获文学硕士学位。
毕业后,旋至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文系担任教师至今。
1995年被聘为副教授。其间,先后于澳门理工学院、韩国汉城(首尔)诚信女子大学、日本东京大东文化大学担任客座教授。
讲授有关汉语言文字课程。
为汉语音韵学和中国古代文学。
已出版著作十余种。主要著作有《秦汉方言》(1991)、《论古无复辅音声母》(2000)、《唇舌集——音韵方言新论》(2007)、《诗意人间》(2005)、《诗歌与人生》(2005)、《恍如昨日——汉代以前士大夫群体的人文状况》(2004)等。此外还出版了《惑年心影》(2003)、《北京东京随笔》(2006)两种散文随笔集。在《语言教学与研究》、《世界汉语教学》、《语言研究》、《文学遗产》、《文史哲》、《杜甫研究学刊》、《文史知识》等国内知名学术杂志上发表汉语言文学论文五六十篇。
论文
汉语声母的区位,载韩国《国际中国学研究》第2辑,1999年;
关于上声字的一类特殊变调,载《语言教学与研究》2000年第3期;
区分共时语言现象和历时语言现象的一个实例:宁波方言“鸭”类词的读音问题,见《语言与文化论集》,外研社2000;
论闽西北方言来母s声现象的起源,载《语言研究》2002年第3期。
论汉代朝鲜地区语言的性质,载《庆祝北京外国语大学建校60周年学术论文集》,外研社2003年;
程祥徽语言学研究散论,载《语言学:社会的使命》,澳门语言学会·中国社会语言学会2003年出版;
现代汉语“这”“那”的语法分布,载《世界汉语教学》2003年第3期;
论汉语方言与对外汉语教学,载《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年第6期;
“复辅音”说的四个问题,载《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4期;
有关《切韵》音系性质的几个问题,载《民俗典籍文字研究》第四辑,2007年。
专著
《秦汉方言》,东方出版社1991年;
《大学现代汉语》(主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年;
《论古无复辅音声母》,澳门语言学会2000年;
《唇舌集——方言音韵新论》,中国书籍出版社,2007年。
中国古代文学及历史方面
生命的悲歌,载《杜甫研究学刊》1996年第6期;
论杜甫诗的悲剧主题,载《杜甫研究学刊》1998年第1期;
“黄四娘”考,载《杜甫研究学刊》1998年第4 期;
百年歌苦 知音代殊,载《杜甫研究学刊》1999年第3期;
惊心动魄之美——论杜甫诗的反讽艺术,载《杜甫研究学刊》2001年第2期;
中国诗酒关系略论,载《中国典籍与文化》2001年第2期;
论汉语方言与对外汉语教学的关系,《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年第6期;
“复辅声”说的一些问题,《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5期;
中国古代诗歌中“江湖”概念的嬗变,载《中国典籍与文化》2002年第3期;
杜甫、严武“睚眦”考辨,载《文学遗产》2002年第3期;
汉朝统治者与文人儒士关系的发展过程,载《文史知识》2003年第11期;
论杜甫华州弃官的原因,载《杜甫研究学刊》2003年第4期;
汉代帝王并未对文人“俳优”蓄之,载《文史知识》2004年第3期;
颜回的成名,载《文史知识》2004年第7期;
杜甫、严武“睚眦”再考辨,载《文史哲》2004年第4期;
元初汉族文人的节操状况,载《文史知识》2004年第12期;
杜甫的汉朝情结,载《杜甫研究学刊》2005年第1 期;
杜甫诗歌的色彩搭配艺术,载日本大东文化大学《外国语学研究》第6号,2005年;
跟我到杜甫草堂看望杜甫,《文史知识》2007年第4期;
试问千古豪杰士,个中多少愁滋味,《文史知识》2007年第12期;
青山妩媚,稼轩妩媚,《文史知识》2008年第10期;
清新田园,快乐农家,《文史知识》2009年第3期。
专著
《悲怆唐音》,香港和平图书·海峰出版社2000年;
《恍如昨日——汉代士大夫群体的人文状况》,东方出版社2004年8月;
《诗意人间》,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年7月;
《诗歌与人生》,东方出版社2005年11月。
散文随笔集
《惑年心影》,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
《北京东京随笔》,东方出版社2005年12月。
最近作品
发表《曹操墓石牌有可能是假文物》一文。随后著名学者王立群先生发表文章质疑丁先生的观点。
丁启阵认为任何时期维护传统的力量都居多,而自己是一个走理想主义道路、喜欢轻松风格的人,坚持认为知识分子应该有自己一以贯之的姿态和原则,在写文章上,坚持的是“五四”以来的批评传统,坚持写杂文的路子,比较直接犀利。有十分话说十分,很容易得罪人。他主张坚持创新,赞同多向西方学习,认为改革和思想解放还远远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