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5-15 14:03
丁堰镇,隶属于江苏省如皋市,地处如皋市东部,东接如东县双甸镇,南与林梓镇接壤,西邻软件园(桃园镇),北与如城镇、东陈镇毗,镇人民政府距如皋市人民政府13千米,行政区域面积70.53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丁堰镇户籍人口为50547人。
丁堰镇早在6000年前,处于李堡~如皋城~卢港扬泰冈地最后一列沙脊东南河漫滩平原,东临大海。
东晋孝武帝太元七年(382年),春秋时期孕育而成的古扶海洲(今大部为如东县地),开始涨连扬泰冈地。初时古扶海洲与扬泰冈地之间还留有一条夹江,古称小芹河。古扶海洲西南部分的夹江口滩地,即在今丁堰、石甸一带。
三国时,夹江口滩地已淤浅能步行,东吴大司马吕岱曾于此囤戍,为防海潮侵入,筑丁字形堰堤,故名丁堰。
唐时,建有临河仓铺,亦曾以此为名,日本僧侣圆仁于唐开成四年至大中元年(839~847年)来到中国,他在回国后所写的《入唐求法巡礼记》中就有关于丁堰镇的记载。不过,那时地名叫临河仓铺,原址约在今丁堰纺织厂东北、老通扬运河与菱河交汇的地方——龙兴桥(俗称鬼子桥)一带。镇北郊有一土墩,名凤凰墩,传说曾有凤凰栖息,故丁堰镇曾名凤岗镇。
明代开始,丁堰兴旺,商贾云集。
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名丁堰镇。
民国二年(1913年)设丁堰乡,民国十八年,改为如皋县第三区。民国二十三年改为第二区。区行政局驻地称丁堰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属如东县。
民国初年,为丁堰乡。
民国十八年(1929年),改为丁堰镇。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后,属如东县。
1954年6月22日,划回,设丁堰区,区公所驻地仍为丁堰镇。
1957年,实行大乡制,丁堰、丁北、朝阳、宗陈4乡合并为丁堰乡。
1958年,人民公社化,改称丁堰人民公社。
1959年,为丁堰人民公社14大队。
1975年,复置丁堰镇,为县属镇。
1983年,政社分设,复名丁堰乡。
1993年,丁西乡并入。
1995年3月,丁西乡并入。
2000年4月,丁堰乡并入。
截至2011年末,丁堰镇辖刘海、红桥、朝阳、夏圩、赵明5个村民委员会和茄儿园、三河、三桥、凤山、新堰、皋南、鞠庄、堰南8个居民委员会,下设178村民小组、207个居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丁堰镇辖8个社区、5个行政村:茄儿园社区、三河社区、三桥社区、堰南社区、凤山社区、新堰社区、皋南社区、鞠庄社区、刘海村、红桥村、朝阳村、夏圩村、赵明村;镇人民政府驻环西路1号。
丁堰镇地处如皋市东部,东接如东县双甸镇,南与林梓镇接壤,西邻软件园(桃园镇),北与如城镇、东陈镇毗,镇人民政府距如皋市人民政府13千米,行政区域面积70.53平方千米。
丁堰镇多年平均气温14℃,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070小时,年平均降水量1225毫米。
丁堰镇境内河道主要有通扬运河、如泰运河、丁堡河、东司马河、丁东河等,河道纵横境内,主要河流均可通航,总长57.27千米,河网密度0.81千米/平方千米。
2011年,丁堰镇有耕地面积11.78万亩,人均2.22亩。
截至2019年末,丁堰镇户籍人口为50547人。
2011年,丁堰镇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3.3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697.8万元,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1300万元,增值税8500万元,企业所得税2900万元,个人所得税700万元,实现全镇地区生产总值27.79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7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0.4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03亿元,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比例为8.17:73.73:18.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49万元。
2019年,丁堰镇有工业企业241个,规模以上企业40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28个。
2011年,丁堰镇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农业总产值3.62亿元,建有休闲观光、果蔬、有机稻米、苗木草坪等6个高效农业园区,高效农业面积占比达63%以上,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为主,生产粮食45252吨,人均852千克。主要经济作物有油料、油菜籽、蔬菜等,油料作物种植面积5763亩,产量948吨;油菜籽种植面积4332亩,产量693吨;蔬菜种植面积12874亩,产量29996.4吨,主要品种有大白菜、青菜等。
2011年,丁堰镇畜牧业以饲养猪、羊、家禽为主,生猪饲养量13.4万头,年末存栏5.1万头;羊饲养量1.94万只,年末存栏0.79万只;家禽饲养量79.5万羽,上市家禽60.4万羽,生产肉类5530吨,禽蛋产量317吨;畜牧业总产值1.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0%,渔业以淡水养殖为主,水产品产量1243吨;渔业总产值320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8.8%,大型农业机械745台(辆)。
2011年,丁堰镇工业总产值192.1亿元,规模以上企业39家,职工8500人,实现增加值20.49亿元。
2011年末,丁堰镇有商业网点1104个,职工2352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84亿元;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1.66亿元。
2011年末,丁堰镇有6家银行分支机构。各类存款余额18.69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01亿元。
2011年末,丁堰镇邮政业务收入70万元,电信业务收入2050万元。
2011年末,丁堰镇有幼儿园2所,在园幼儿849人,专任教师56人,小学3所,在校生1400人,专任教师125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500人,专任教师120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教育经费167万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2095万元。
2011年末,丁堰镇有镇文化站1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13个,影院1个,各类文化专业户13户,各类图书室14个,藏书3.7万册,音乐、美术、书法、摄影及文学业余创作人员405人。
2011年末,丁堰镇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25个,其中卫生院3所:病床130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2.45张,专业卫生人员120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26人,医疗机构完成诊疗4.5万人次,住院手术300台次,出院病人0.192万人次,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120/10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9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4.1万人,参合率100%。
2011年,丁堰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38户,人数81人,支出17.05万元,月人均175.4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609户,人数1417人,支出173.33万元,月人均101.93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109人,支出44.36万元;农村五保分散供养34人,支出10.49万元;农村医疗救助92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211人次,共支出2.11万元;农村临时救济493人次,支出19.72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669人,抚恤事业费240.74万元,社会福利费13.5万元。敬老院1家,社区服务设施31个,五项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合计9000万元,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4.7万人。参保率95%。
2011年末,丁堰镇有邮政网点3个,投递点1个,通邮率100%;全年投递国内函件0.1万件,征订报纸0.2万份、期刊2万册,电信服务网点3个,固定电话用户18710户,移动电话用户23830户,宽带接入用户5032户。
2011年末,丁堰镇镇区有35千伏变电所3座,11千伏变电站1座。主变压器2台,年售电量累计1.3亿千瓦时,综合电压合格率99.96%,供电可靠率98.5%。
2011年末,丁堰镇镇区有绿化面积22.6公顷,园林绿化率达11.5%。
2011年末,丁堰镇境内有公路里程270千米,有县镇级公路26条,镇区道路总长度68千米;桥梁4座,总长度240米,镇区开通公交线路2条,丁堰镇客运站,每日发客运汽车48班次。
相传东吴大司马吕岱带兵在这里屯垦戌边,筑丁字形堰堤,以防海水入浸渍田,丁堰也就由此而得名。
另传唐代,地涉至黄海,居民为御海水,筑“丁”字形堰堤,故名。
丁堰镇名优特农产品有丁堰脆饼等。
2019年12月,丁堰镇入选“2016—2018年度江苏省文明乡镇”。
2020年7月,丁堰镇全国爱卫会确认丁堰镇为2019年国家卫生乡镇。
2021年9月,丁堰镇入选“2021年全国千强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