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26 18:39
199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地震地质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
1996年,毕业于辽宁大学国际经济学院国际金融专业,获经济学硕士学位;
2001年,毕业于辽宁大学国际经济学院金融学专业,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2002-2004年,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
1991年08月——1993年08月,安徽省池州地区行署科学技术委员会;
1996年08月——2000年12月,中国金融学院(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国际金融系教研室主任;
2001年01月——2002年02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国际金融系系主任;
2002年03月——2004年03月,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
2004年03月——2009年08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
2009年09月——2014年05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院长;
2013年11月——2017年12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助理兼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
2017年12月——2020年6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2020年6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外汇研究中心主任。
现任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
国际金融、发展金融、金融制度比较
1.《我国国际收支的金融调整渠道分析》,《国际贸易》,2017年9月
2.《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下对外金融政策调整》,《国际贸易》,2017年3月
3.《汇率对中等收入国家经济跨越的影响研究》,《金融研究》,2017年2月
4.《正确认识和发挥汇率在我国经济跨越发展中的作用》,《管理世界》,2017年2月
5.《中等收入国家汇率制度选择及其经济绩效的经验分析》,《国际贸易》,2016年6月
6.《人民币国际化尚在路上》,《中国外汇》,2016年6月
7.《论资本项目有管理可兑换》,《金融研究》,2016年2月
8.《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货币金融合作的困境及其破解》,《国际贸易》,2015年10月
9.《人民币国际化引领对外开放新格局》,《光明日报》,2015年10月
10.《美元趋势性升值的挑战与应对》,《国际贸易》,2015年2月
11.《美元过度特权、经济暗物质与全球治理变革》,《国际金融研究》,2014年11月
12.《巨额外汇储备成为负担的表现与解决之策》,《国际贸易》,2014年10月
13.《调整对外金融政策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中国金融家》,2014年2月
14.《以改革推动银行业转型发展》,《经济日报》,2013年9月
15.《改革开放自信引领升级中国》,《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年9月
16.《资本项目可兑换改革意义非凡》,《金融经济》,2013年7月
17.《日元诱导性贬值为何被纵容》,《中国金融》,2013年3月
18.《美联储QE3的溢出效应与应对》,《国际贸易》,2012年10月
19.《2012年中国对外金融政策调整》,《经济研究参考》,2012年8月
20.《人民币汇率倒挂:国际金融市场动荡是重要原因》,《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12月
21.《美国汇率提案的问题与应对》,《中国金融》,2011年11月
22.《美债降级符合美国利益和战略需要》,《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8月
23.《中国对外开放模式亟须转变》,《国际经济评论》,2011年3月
24.《梯度推进亚洲金融合作》,《中国外汇》,2010年10月
25.《谨防陷入美国金融监管改革启示的误区》,《中国发展评论》,2010年9月
26.《中国应积极推动人民币成为特别提款权篮子货币》,《现代国际关系》,2010年第6期。
27.《国际跨境资本流动的选择性管理》,《新金融》,2010年第6期。
28.《经济研究和决策需要科学与经验并重》,《中国金融》,2010年第10期。
29.《重启人民币汇率改革路径选择:去美元化》,《国际贸易》,2010年第4期。
30.《GCC货币一体化:现实、问题及展望》,《中国金融》,2010年第6期。
31.《金融发展关键词:理性、约束与均衡》,《中国外汇》,2010年第3期。
32.《非均衡条件下人民币汇率预期性质研究》,《金融研究》,2009年第12期。
33.《国际经济形势与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应对》,《中国金融》,2009年第24期。
34.《最新10年国际汇率体系变迁》,《国际贸易》,2009年第11期。
35.《国际金融监管合作任重道远》,《中国外汇》,2009年第11期。
36.《人民币国际化的六个问题》,《银行家》,2009年第5期。
37.《2009年人民币汇率走势分析》,《国际贸易》,2009年第1期。
38.《境外汇款是热钱吗——基于中国的实证分析》,《金融研究》,2008年第12期。
39.《次贷危机与国际金融秩序重建》,《中国外汇》,2008年第11期。
40.《人民币汇率升值趋势及其经济结构效应》,《国际贸易》,2008年第6期。
41.《浮动汇率:存在未必合理》,《中国金融》,2008年第2期。
42.《2008年人民币汇率展望》,《金融与经济》,2008年第1期。
43.《走向人民币资本项目基本可兑换》,《当代金融家》,2007年第9期。
44.《大国货币国际化战略》,《当代金融家》,2007年第8期。
45.《IMF汇率新规考验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中国外汇》,2007年第8期。
46.《大国崛起中的对外金融政策》,《当代金融家》,2007年第7期。
47.《亚洲金融危机会不会重来》,《中国外汇》,2007年第7期。
48.《全球汇率安排新动向》,《中国金融》,2006年11月。
49.《我国外汇储备激增的成因与对策》,《国际贸易》,2006年第9期。
50.《人民币衍生品面世美国》,《银行家》,2006年第9期。
51.《双Q引领中国资本项目开放新局面》,《中国外汇》,2006年7月。
52.《回顾与展望——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之路》,《国际贸易》,2006年第4期。
53.《中国的资本流动脆弱性》,《现代商业银行》,2005年第11期。
54.《退出钉住美元的时机与路径选择》,《当代财经》,2005年第9期。
55.《人民币汇率改革的路径选择:国际借鉴》,《金融理论与实践》,2005年第8期。
56.《新加坡汇率安排: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有管理浮动》,《中国金融》,2005年第16期。
57.《均衡与稳定的协调——转向钉住一揽子货币难胜其任》,《国际贸易》,2005年第7期。
58.《美元政策长镜头》,《当代金融家》,2005年第3、4、5期。
59.《东亚区域货币联盟实践、前景与对策》,《国际贸易问题》,2005年第1期。
60.《基于本外币政策协调的人民币汇率改革思路》,《金融与经济》2005年第1期。
61.《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中设置金股的国际经验及其启示》,《金融与经济》2004年第6期。
62.《1999~2003年国际汇率体系变迁的统计分析》,《金融研究》,2004年第5期。
63.《论新形势下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发展战略的转变》,《中国货币市场》,2004年第5期。
64.《金融体系重组中国有银行产权改革的国际经验》,《国际金融研究》,2002年第3期。
65.《欧美中小银行的发展经验及其借鉴意义》,《金融论坛》,2002年第4期。
66.《金融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资本账户自由化所面临的挑战》,《经济评论》,2001年第1期。
《大规模外汇储备管理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课题,2015年8月立项
《金融产业经济学研究——基于产融结合的中央企业金融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11年10月立项
《北京金融业参与疏解非首都功能研究》,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决策咨询课题,2015年7月立项
《北京金融业可持续发展与创新研究》,北京市教委共建项目项目,2012年6月立项
《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研究——基于WTO规则的视角》,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014年7月立项
《渐进式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设计:一种实证方法》,中国博士后科学研究基金一等资助项目,2003年完成
《新兴市场经济体资本流动脆弱性主要表现与来源》,世界银行与国家外汇局《中国高频债务预警体系》项目子课题,2005年8月完成
《Development of Mortgage Insurance of China》,世界银行项目,2008年1月完成
《公司外汇业务市场研究》,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项目,2011年12月完成
《发达经济体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的影响》,商务部应急项目,2013年12月完成
《场外衍生品制度研究》,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项目,2014年6月完成
《我国建设人民币外汇期货市场的可行性研究》,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项目,2014年10月完成
博士:国际金融专题
硕士:国际金融理论与政策、国际金融管理、中国视角的国际金融
本科:国际金融、汇率与国际收支
从事应用性研究的丁志杰教授,谈到自己的研究旨趣时,恳切地讲,作为一名有责任心的学者,非常希望通过学术研究来推动中国的经济改革发展,为政府的政策决策起到积极作用。
2002—2004年,丁志杰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博士生流动站工作期间,直接参与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资本项目可兑换、中国国际收支问题等重大课题的研究。在这一系列的研究中,丁志杰充分发挥自身的研究优势,同时也使自己的研究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在2005年7月汇率改革前夕,丁志杰发表了《稳定与均衡的协调———盯住一篮子货币难胜其任》一文,首次提出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思路,对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丁志杰认为,搞研究一定要有自己特定领域,当在这个领域里达到一定的深度时,再不断拓展自己的研究空间。学者应该注重将社会中一些现实问题进行提炼和总结,上升到理论层面,加强对热点问题的研究。
谈到今后的研究方向,丁志杰说,作为金融学研究人员,要意识到金融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应该在社会实践中发挥作用;一定要将学术研究成果服务于社会。中国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具有世界影响的大国,国内和国际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对外的金融关系日益复杂,相应的政策和制度也需要做出调整。
丁志杰近几年对人民币汇率、中美经济摩擦、亚洲货币金融合作、亚洲金融危机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相继发表了一些研究成果,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他正在整合过去几年的研究成果,确定了下一步的研究重点———中国对外金融关系与政策,以便为中国的金融经济的发展尽己所能。
在谈到从事学术研究的体会时,丁志杰强调,对外经贸大学一定要树立以做学术研究为荣的理念,要给老师施加适当的学术压力。他感慨道,做科学研究一定要甘于清贫,甘于寂寞,坐得住冷板凳。教师做科研的付出和收益往往是不对等的,短期付出一定远高于收益,所有研究的眼前机会成本都会很大,而收益却在不确定的未来。而且,很多人都有研究潜能,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出成果,这种淘汰是很残酷的。这样就造成教师因为经济压力,放弃学术研究,或者学术投入不够。希望学校在这方面加大宣传力度,加大科研投入,激发教师科学研究的积极性。
从教11年,丁志杰一直认为,作为大学教师,教学和研究都很重要,缺一不可,不可偏颇。他说,潜心教学,通过教书育人使教师获得成就感,科学研究使教师找到实现自我价值的渠道;教学和科研是相互促进的,我们的教师一定要教学和科研齐头并进,只有不断地认真进行学术研究,才能跟踪和掌握理论前沿,才不至于被淘汰,才能有更好的教学质量;中国高等教育在今后5到10年里,师资队伍质量将有很大的提升,如果不注重学术研究,就有可能被边缘化;学校和学院领导要充分认识到这点,一定要让老师加强学术研究。
丁志杰还强调,研究经济学,一定要具有扎实宽厚的专业理论基础,同时要对经济现实有系统的了解,不能做门外汉,必须要懂经济,否则做出的研究只是空中楼阁,或者没有多大意义和价值。作为学者,一定要踏踏实实地搞科研,要推出有分量有影响的学术成果,使自己的学术道路走得更远更长。
作为金融学院的副院长,除了教学科研外还,丁志杰还担负着繁重的行政管理事务。当记者问到他下一步的研究领域时,丁志杰充满信心地说,他最想做三件事:第一是尽快撰写出版一本有中国特色的《国际金融学》本科教材,在谈到为何要出这本教材时他说,现有教材缺乏创造性,也存在很多不足,要站在育人的角度有责任编一本教材。第二是东亚汇率稳定机制的设计。随着东亚地区货币金融合作的深入,出现了一个的难题是能否找到一个被各方所接受的可行的汇率稳定机制方案。
丁志杰说他很早就注意到这个问题,但由于教学和其他科研任务,耽误了这个课题的研究,这次一定要有一个突破。第三是在中国对外金融关系与政策课题上有所突破,出一本对社会有实际作用的著作。丁志杰强调,作为应用经济学学者,自己的研究成果一定要服务于社会,对于中国的改革和实践起作用,被社会所认识和接受。
“我热爱教师这个职业,教师能够培养人,这是任何其他职业无法比拟的。”丁志杰充满感情地说。作为教师,教学是最本质的工作。在教学当中,丁志杰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他在本科生当中找一些基础好、对研究有兴趣的同学,参与到他的课题研究中来。“已有4名本科生和我合作发表论文,这表明大学本科生在研究方面是有潜力,大有作为的。”丁志杰不无自豪的说。他指导组织金融学院本科生组成课题组,针对出租车调价,做关于出租车司机生存状况调查的课题,课题成果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影响,学生也在科学研究上得到了很大的锻炼。丁志杰说:“我们教师一定要加强职业道德,一定要想到百年树人的责任。对于学生的培养一定要有明确的导向,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严格要求才能使之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当问到金融学院学术团队建设时,丁志杰感言道:“百花齐放才是春”。丁志杰感觉到,近些年来学校和金融学院的团队建设在加强,但还不够完善,还要继续努力,应该注重年轻教师的使用和培养的协调,为他们成才积极创造条件。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为学校引进了大量人才,促进了学校的发展,但同时也不能忽视人才培养,培养现有的人才和学术骨干,造就经贸大学自己的名师和大师。
丁志杰教授充满信心地表示,再经过3到5年的努力,国际金融一定会成为经贸大学金融学专业的特色和品牌。
2017年第三批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
2012年北京市教学名师
2010年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
2009年教育部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2009年首都教育先锋教学创新先进个人
2009年对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科研先进个人
2008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学者
2006年北京市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第二批)学者
2006年第八届全国优秀金融论文二等奖
2004年金融教育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2004年第十二届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论文类三等奖
2002年第十届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著作类三等奖
2001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东方奖教金
中国金融40人(CF40)成员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金融论坛创世成员
国务院参事室金融研究中心首批研究员
北京市金融学会副会长
中国金融学会、世界经济学会理事
中国国际金融学会、中国农村金融学会、中国城市金融学会学会常务理事
2017年12月,教育部党组决定:丁志杰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2019年12月,相关媒体获悉,丁志杰拟出任国家外汇管理局外汇研究中心主任(副厅局级)。
2020年6月,经教育部研究决定:免去丁志杰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