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1-07 10:49
丁振愈(1917.09~1978.07.18),别名丁利。生于社富乡桂江村贫苦农家。1931年冬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参加工农红军,任通讯员,后任班长。1934年4月转入中国共产党,任一通讯排副排长。参加长征,是强渡大渡河的著名勇士之一。1936年1月,任连长,转战山西。红军改编为八路军,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六八四团三营七连连长,参加平型关战斗,并在定县、阜平等县组织义勇军,开展敌后抗日。部队改编后,任晋察冀军区一分区十团一营营长。1942年10月,任晋察冀军区一分区四二团副团长。1943年5月,进延安中央党校第四部学习。1945年7月,离开延安南下开展敌后游击战争。抗战胜利,随部队转长春,任东北民主联军司令部一科科长,继任东满军区十二旅六团二营营长和该团副团长。四平战斗后,任东北人民解放军十纵队二八师八四团团长,率部参加辽沈战役。建国后,任四十七军一四O师参谋长,参加抗美援朝,朝鲜政府授予自由独立二级勋章。之后,率部为朝鲜人民重建家园,朝鲜政府授予国旗二级勋章。1954年9月回国,任湖南省郴州军分区司令员。1966年,任湖南省军区副司令员。1978年7月在长沙病逝。
丁振愈,又名丁利,1917年9月出生于江西省兴国县社富乡罗公龙村一户贫苦农民家庭。因为当时地租重,苛捐多,尽管父母成年劳作,还是难以维持全家人的生活。丁振愈自幼就给地主放牛、砍柴,受尽种种剥削和凌辱。1931年,年仅14岁的丁振愈就在家乡投身了革命,在乡苏维埃政府当传令兵。同年11月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
翌年1月丁振愈如愿背起了步枪,参加了工农红军。接着随所部红军参加了中央根据地的创建工作和第四次反围剿战争。1934年4月,经过战争的洗礼,部队的考验,丁振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红1军团1营1连任副排长。
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后,1934年10月,丁振愈随中央工农红军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途中,困难重重,丁振愈不畏艰难险阻,随部队爬雪山,过草地,与恶劣的自然环境及敌人不屈不挠地作斗争。1935年5月28日,红军到达大渡河安顺场渡口。丁振愈奉命随部队强渡大渡河后,又冒着枪林弹雨飞夺泸定桥,保证了后续部队顺利过河。丁振愈因此受到上级通令嘉奖。后来,他调到周恩来身边工作。历经千辛万苦,于1935年9月19日,丁振愈随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
1936年1月,丁振愈任红1军团1师4团1营1连连长。11月21日,他率部参加了彭德怀指挥的甘肃山城堡战斗。战斗中,他的右手严重伤折,他强忍剧痛,坚持作战,奋勇杀敌。战斗中,我军歼敌78师一个旅又两个团。伤愈后,丁振愈被评为甲级残废军人。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的枪声拉开了中华民族全面抗日的序幕。丁振愈任八路军115师684团连长。9月25日,他随115师在晋北平型关重创日军,歼日坂垣师团一千余人。这一胜利,举国振奋,大大增强了民众的抗日信心与决心,狠狠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12月,丁振愈随部深入敌后,参加建立第一个敌后抗日阵地——晋察冀根据地。
1938年丁振愈先后担任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支队长兼政委、营长、副团长等职。后入中央党校学习。1939年在阜平县五岭口,丁振愈率领一个营与日军激战,歼敌一个中队,缴获山炮两门,受到军区通令嘉奖。1940年8月丁振愈率部参加了著名的百团大战。
1945年,日本投降后,丁振愈调任东满军区司令部科长。1946年6月,蒋介石调兵遣将发动内战。丁振愈先后担任解放军23旅68团副团长,30师90团副团长、东北野战军第10纵队28师团长等职。他率部参加了四平保卫战、黑山阻击战、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等战斗。1949年挥戈南下,指挥了解放湖南省大庸县的战斗,后随部队进军四川。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丁振愈任第47军140师参谋长。当时全国各地潜伏或残留下的土匪和反革命分子四处发动武装暴乱。在此混乱和危急时刻,丁振愈一马当先,亲自前往湘西领导剿匪。他积极参加领导肃清土匪的斗争,采取军事进剿同政治攻势相结合的方法,战胜种种困难,严厉镇压和平息了土匪的破坏活动。为新政权的巩固立下了新功。
1951年10月,为了保家卫国,丁振愈率部誓师出征,赴朝作战,历任中国人民志愿军140师参谋长、副师长、师长等职。参加了临津江南天德山阻击战、马良山阻击战、朝鲜西海岸卧龙山青卧江口防御战。丁振愈浴血沙场,指挥出色,屡建奇勋,荣获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和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回国后,丁振愈任湖南省郴州军分区司令员。后入军事学院学习。1955年受衔时,他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1年入北京军事学院学习。1965年11月任湖南省军区副司令员。
1978年7月18日,丁振愈在长沙病逝,享年61岁,其遗骨安葬在广州市革命公墓。1978年7月25日,湖南省军区政治部追认丁振愈为革命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