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13 13:41
七丝鲚属鳀科,鲚属,一般体长18.2~32厘米,最大个体长达35厘米,以介形类、桡足类、等足类、端足类为食。肉味鲜美,通常鲜销,也可制成凤尾鱼罐头。
英文名:Gray’slongtailanchovy,Seventhreadanchovy。
主要区别在于胸鳍上部有7根游离延长的鳍条。体背部青灰色,腹部和两侧银白色,尾鳍黄色,边缘呈黑色。个体长约15厘米左右,雌鱼大于雄鱼。七丝鲚已定居河口。福建闽江、九龙江、广东韩江、珠江等河流的河口全年均有渔泛,以7-12月为多。4-7月为其产卵期。
背鳍3+9;臀鳍85~90;胸鳍7+11;腹鳍7;尾鳍22。纵列鳞58~65;横列鳞9.鳃耙21+27~32。体延长,前部较宽,自臀鳍起向后减窄;背缘平直;腹缘浅弧形,有棱鳞15+24~26。头较小。吻圆钝;吻长略大于眼径。眼中等大,近于吻端;眼间隔宽,中间略高。鼻孔每侧两个,在眼前缘。口裂稍倾斜,向后伸达眼的后下方;上颌骨延长,伸达胸鳍基部下方,上颌骨下缘有细锯齿,翼骨有细齿。假鳃发达。鳃盖条10。鳃耙长等于或稍短于眼径。
体被薄圆鳞,易脱落;鳞片前缘圆凸,后缘整齐;胸鳍和腹鳍基部各有1枚宽大的腋鳞。
背鳍基部较短,在体前部1/4处;起点在腹鳍起点后下方,距吻端小于距尾鳍基;前方有1根小棘。臀鳍低而基长,与尾鳍相连。胸鳍下侧位;上部有7根游离丝状鳍条,其中最长鳍条伸达臀鳍基部上方。腹鳍起点在背鳍前小棘的下方,距胸鳍起点小于距臀鳍。尾鳍小。肛门在臀鳍前方。
体背青黄色,侧腹银白色。背鳍、胸鳍、腹鳍基部淡黄色,尾鳍末端微黑。
七丝鲚性成熟个体体长,雌性在100~290mm之间,性成熟最小个体体长102mm,体重4.5g;雄性在90~220mm之间,性成熟最小个体体长为90mm,体重3g。七丝鲚性腺发育雄鱼和雌鱼基本相同,出现Ⅳ、Ⅵ期的时间在3~9月。亲鱼每年产卵2次:第一次产卵期为二~三月,至四月产卵完毕,以后亲鱼群体向外海转移,至5月发现的幼鱼体长已达约40~50mm,至秋季产卵鱼群再次群集在河口处,于八~九月作第二次产卵。
短颌鲚、凤鲚、七丝鲚的个体虽不及鲚大,但肉质与味道不相上下。它们产量很大,其经济价值相同。特别是凤鲚以其卵多而取胜。我国用鲚生产的五香烤子鱼罐头,在国际上久负盛名。这是取腹中饱含卵粒的雌鱼,油炸调味,食之香脆,余味无穷。
七丝鲚的营养成分与刀鲚相近,每100克鱼肉中含蛋白质10.9克,脂肪2.2克,糖类4.2克,钙126毫克,磷226毫克,铁1.4毫克;蛋白质中的精氨酸、亮氨酸、赖氨酸含量较高。其肉作为药用,性味甘、平,具有补气活血、泻火解毒之功能;可用于治疗慢性胃肠功能紊乱、消化不良及疮疖痈疽等症。
珠江口棘头梅童鱼、七丝鲚资源已初步得到恢复,现存资源量为8,000吨。影响其资源量下降的主要因素为生长性捕捞过度,克服这一类型的捕捞过度,只要降低捕捞强度,让较多的低龄鱼生长到可捕体长后才捕捞,产量就能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