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4-27 10:14
七姊妹山是宣恩县的第一高山,属武陵山脉,距宣恩县城约40公里,总面积150平方公里。因七峰依次排列似传说中的七仙女而得名,其最高烽火烧堡2014.5米,最低处巴山坪1230米。
景区有常流溪沟8条,瀑布4处。动物资源富有,珍稀植物繁多。
七姊妹相傍相依,在雾海霞光中时隐时现,好似七仙女踏着云簇一面俯瞰,一面嬉笑私语,羡慕凡尘,奉献凡尘。
七姊妹山,群峰峥嵘,怪石频矗,溪沟纵横交错,有常流溪沟8条,瀑布4处。
在舞阳坝乘坐18路公交车,或者在清江宾馆乘坐班车到达宣恩县,然后转车去景区。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珙桐花盛开”。这是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七姊妹山的真实描写。
七姊妹山是湖北省恩施州宣恩县的第一高山,因七峰依次排列似传说中的七仙女而得名,其最高烽火烧堡2014.5米。七姊妹山群峰峥嵘,怪石大立,沟壑纵横,瀑布高悬,动物资源富有,珍稀植物繁多,是鄂西南动植物资源的一个基因库,其中,七姊妹山大峡谷位于七姊妹山北麓,从黄柏营经巴山坪、大卧龙至中间河,相对海拔800米。
七姊妹山属武陵山脉,距宣恩县城约40km,总面积150km2。因七峰依次排列似传说中的七仙女而得名,其最高烽火烧堡2014.5m,最低处巴山坪1230m,相对海拔734.5m。七姊妹相傍相依,在雾海霞光中时隐时现,好似七仙女踏着云簇一面俯瞰,一面嬉笑私语,羡慕凡尘,奉献凡尘。七姊妹山,群峰峥嵘,怪石频矗,溪沟纵横交错,有常流溪沟8条,瀑布4处。
七姊妹山自然保护区由七姊妹山、秦家大山、八大公山3大部分组成,总面积34550公顷,最高海拔2014.5米、最低海拔650米,森林覆盖率93.8 %,因其植物、动物物种的古老性、保存的原始性、成份的多样性、壮观的规模性,被《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计划》和《中国生物多样性研究报告》列为“中国优先保护领域”、“具有全球意义的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
据专家考证,七姊妹山自然保护区现已发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3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古植物“活化石”珙桐群落,有“绿叶扶果果更红”的红豆杉,有罕见成片的青冈林。这些植物既独成体系,又相互混生,七姊妹山保护区常年绿波荡漾,盎然秀丽,引人入胜。每年春夏之交,珙桐花开,似万鸽展翅,飘然若飞……
七姊妹山自然保护区及其多种重大价值,引起国务院、多家科研机构的高度关注。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科院武汉植物研究所、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湖北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站、联合国国际生物防治学会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先后深入七姊妹山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科研成果时出;2008年1月,国务院批准湖北七姊妹山自然保护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使七姊妹山自然保护区这颗绿色明珠更加璀璨夺目,光耀神州。
动物资源富有,珍稀植物繁多。绿装素裹的小七秭妹山,挺拔俊秀的大七姊妹山,凌空突兀的剪刀夹峰,金狮迎客的石柱峰,千姿百态,树海茫茫,流泉蜿蜒,飞瀑腾空,大小景观点数以百计,将整个七姊妹山系绘成了一幅壮丽的画面。区内植物垂直带谱完整、植被保持完好,水量充沛,山体、孤峰、怪石造型奇特,大小瀑布多姿多彩,是原始森林观光探险旅游的胜地。
七姊妹山,属原始森林。有维管束植物144科、428属、892种。其中木本植物有90科、208属、603种。以壳斗科、樟科、蔷薇科、杜鹃科、山茶科、山矾科、七叶树科、珙桐科为主。
珍贵植物中,属国家一级保护的一种,二级保护的6种,三级保护的10种,湖北特有植物30种。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珙桐,分布面积达一万余亩,其中集中分布面积3499亩。珙桐,是世界著名孑遗植物和观赏植物,每逢春夏之交,正是珙桐的开花时节,满山遍野的花朵,好似成群的白鸽栖息在枝头,所以,珙桐俗称鸽子树。
山中有野生动物146种,其中兽类45种,鸟类64种,爬行类19种,两栖类18种。属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有白冠长尾雉、红腹锦鸡、大鲵(娃娃鱼)、水獭、大灵猫、小灵猫、獐、林麝、苏门羚等。还有珍稀保护动物果子狸、穿山甲、狗獾、黑熊、黄麂等。
七姊妹山,药用植物分布面积较广。较为突出的有天麻、黄连、芍药、党参、竹节人参、扣子七、算盘七、黄精、绞股兰等。
野生花草种类繁多,有观赏价值的约100余种,如杜鹃花就有18种,珙桐花漫山遍野,兰草、木兰、吊钟花、紫薇、紫茎、野百合,处处可见。
七姊妹山景区主要为喀斯特地貌,山体气势宏大,以七姊妹山为代表的绝壁孤峰卓然秀丽,象形山石众多;区内原始林、次生林发育,保存良好;这里海拔高差悬殊,地形复杂,沟谷切割较深,水量充沛,形成了众多各类型瀑布,惊险刺激,蔚为壮观;区内还有道教胜地中武当,县苏维埃政府旧址,张难先隐居旧址,及龙马山、仙人洞等自然与人文景观。
每逢春夏之交,珙桐开花时节,七姊妹山满山遍野的花朵,好似成群的白鸽栖息在枝头。七姊妹山景区内宜人的森林风光,茫茫林海,峡谷幽深,溪流湍急,群峰耸峙,是人们探险寻胜和避暑消闲的胜地。
1988年9月13日,新华社播发新闻通稿,华中师范大学在对恩施州宣恩县七姊妹山地区进行科学考察时,惊喜地发现大面积原始珙桐群落!
珙桐是远古侏罗纪第三纪冰川活动遗留下来的孑遗植物,一度被世界生物学界列入“消亡”名单。濒临消亡的珙桐大面积现身鄂西南!这带给生物学界的震撼不亚于一枚重磅炸弹的爆炸,学界的研究者们立刻行动起来了,自1989年开始,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科院武汉植物研究所、湖北民族学院等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的专家教授,多次组织科研队伍进入恩施州宣恩县七姊妹山,开始了揭开七姊妹山神秘面纱的探索之旅,发表了《鄂西七姊妹山珙桐群落研究》、《宣恩七姊妹山珙桐群落种间联结分析》、《湖北七姊妹山珙桐种间结构研究》和《珙桐群落中珙桐种群与主要共生树木种群间联结关系的研究》、《七姊妹山自然保护区珍稀植物资源研究》等一系列科技论文。
同时,学界的研究目光也锁定了整个七姊妹山,各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相继在七姊妹山开展了珍稀濒危植物及土著物种的调查、鸟类调查、珍稀濒危物种监测项目、亚高山泥炭藓沼泽湿地资源的研究等专题研究。
对大面积的原始珙桐纯林、频繁出现的大型猫科动物踪迹、丰富的林麝资源和兰科植物资源等进行研究。一时间,宣恩七姊妹山成了国内外生物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七姊妹山自然保护区,18年升两级
七姊妹山中的大面积珙桐群落带给世人的惊喜还没消退,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就提上了政府工作议程。
1990年,宣恩县政府批准成立了七姊妹山县级自然保护区,下设七姊妹山县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站。
2002年,湖北省政府批准成立湖北七姊妹山省级自然保护区。
2008年3月,喜讯传来,该自然保护区又再升一级,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至此,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34550公顷,其中核心区11560公顷,缓冲区11700公顷,实验区11290公顷。
其主要保护对象有四种,即典型的中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以珙桐为主的珍稀濒危植物及其群落、以大型猫科动物为主的珍稀濒危动物及其栖息环境,以及保存完好的亚高山泥炭藓沼泽湿地。
18个年头,七姊妹山自然保护区跃升两级,由“县级”摇身成了“国家级”,从而成了公认的“国宝”。这一过程,无不显示着该自然保护区在我国范围内生态保护、科学研究等方面的重要性。
经过生物学界专家们研究得出的结论显示:加强对七姊妹山自然保护区内原始珙桐群落的保护,对研究原始珙桐群落的自然更新和演替、华中地区古地质年代和古气候演变有着极为重要的保护价值。
从宣恩县城出发,行车约两小时,便可到达通往七姊妹山的小路口,沿着崎岖的山间小道步行一趟下来,只需要两个多小时。
古往今来,七姊妹山美丽的传说、丰富的资源和俊秀的自然风貌,令人神往。向导介绍道,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就听老人们常说七姊妹山很神,两三个人根本不敢进山,因为山里面经常有豺狼虎豹出没,也有成群的毒蛇,稍不留神就有可能遭遇不测。进山也一定要做好路标,以防在山里迷路。
还有一个关于七姊妹山的传说:玉皇大帝的七个女儿羡慕人间自由,结伴来到人间,各自找到了自己的意中人,后被玉帝发现,强令返回,七姊妹违令不返,于是玉帝震怒,将七姊妹化作七座亭亭玉立、相依相伴的山峰,七姊妹山由此而得名。
七姊妹山的对面,还有七座小山峰,似七个守望着母亲的少女,与七姊妹山相互依伴,人们称之为小七姊妹山,故有大小七姊妹山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