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波

更新时间:2024-01-29 07:20

万书波,1962年10月生,山东栖霞人,中共党员,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花生)专家,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研究员。曾任山东省农业科学院院长。

人物经历

1962年10月,万书波出生。

1978年9月—1982年7月,就读于莱阳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后获得学士学位。

1982年7月—2004年7月,历任山东省花生研究所栽培生理研究室副主任、科研办公室主任、所长助理、副研究员、副所长、副研究员、所长、研究员、所党委书记。

2004年7月—2013年6月,任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

2013年6月起,任山东省农业科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

2021年,当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政协山东省第十三届委员会委员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万书波研发了连作花生栽培、单粒精节本增效、麦油两熟栽培、高油高蛋白栽培等技术、制定了中国花生品质区划,建立了标准化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

万书波进行了花生连作障碍机理及解除措施研究,发现根系分泌物积累、土壤和根际微生物种群失衡等是连作障碍的主要成因,创建了以“冬闲种植越冬作物、施用生物制剂(肥)”等为内容的连作花生高产栽培技术;系统研究了花生单粒精播理论与技术,提出了单粒精播花生节本降耗栽培新途径,创建了以单粒精播为核心内容的高效栽培技术体系;探明了限制花生产量提高的生理生态因素,创建了以“精量施肥、适期早控”为核心的春花生覆膜高产栽培技术和以“选择适宜种植模式、麦油一体化施肥”为核心的两熟制花生高产栽培技术;阐明了中国不同产区花生品质特征、生态效应及品质空间分异规律,首次制定了中国花生品质区划,创建高油高蛋白栽培花生高产高效生产技术体系;明确了影响中国花生优质安全的因素、黄曲霉毒素污染与水分的关系以及种皮黄曲霉抗性机理,建立了标准化优质栽培技术体系;此外开展了盐碱地、丘陵旱地中低产田花生栽培理论与技术研究,建立了相应的栽培技术措施。

截至2017年4月,万书波已在《美国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PLOS ONE)》等中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其中SCI论文10余篇,主编、参编学术专著、科普著作20部,其主要论著有《中国花生栽培学》《花生品质栽培理论与调控技术》《花生品质栽培理论与调控技术》《中国花生品质区划》《花生生理生态学》《花生产业经济学》《麦油两熟制花生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山东花生60年》《花生品种改良与高产栽培》《花生品质学(第二版)》等。

截至2017年4月,万书波已主持和参与制定行业标准22项(首位17项)、省级标准47项(首位20项)。

截至2017年4月,万书波已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4项(首位5项)。

截至2017年4月,万书波已主持承担了农业部“948”计划、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UNDP援助计划、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国际合作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农业部花生产业技术体系岗位、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等重大研究和平台建设项目20余项。

截至2016年9月,万书波已获得各类科技成果18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第一位2项,第五位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第一位)。

人才培养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万书波非常朴实、谦逊,是知名的花生专家。”(《大众日报》评)

“万书波的技术成果在生产上得到广泛应用,学术成就促进了作物栽培学科发展,为中国花生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是‘花生增产大王’。”(海报新闻评)

“万书波为农业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促进花生播种面积稳定增长,带出了一支在中国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花生栽培协同创新团队,为花生产业科技创新与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青岛农业大学评)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