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山石窟

更新时间:2024-07-03 20:49

钟山石窟,又名万佛岩、普济寺、大普济禅寺、石宫寺,为佛教石窟,位于陕西省子长市安定镇城东钟山脚下,始建于西晋太和年间(366~370年),历经唐、宋、金、元、明、清等千余年凿建而成。

历史沿革

钟山石窟,始建于西晋太和年间(366~370年)。

钟山石窟主窟,开凿于北宋治平四年(1067 年)。

钟山石窟,历经唐、宋、金、元、明、清等千余年凿建而成。

遗址特点

钟山石窟,依山而建,坐北向南,为典型的纵轴式布局佛寺,共有十八窟,现开掘五窟,以第三窟为主窟,洞窟为横长方形,面积为225平方米,平顶八卦莲花藻井,分前室、后室,前室为三开间,有三根檐柱。主室平面呈横长方形,宽16.4米,进深9.5米,高度约10米。正中有一石坛,长11米,宽5.3米,高1.4米,佛坛被八根通天柱环绕。窟内中央设横长方形佛坛,坛基上分前后两排分布着8根接地连顶的方形石柱,石柱1米见方,高5米,上呈窟顶。窟内保留着完好的数十通碑、碣题记,山门、牌坊、萧寺宫、七级密檐式砖塔、惠善法师浮图塔、松岩法师浮图塔,以及塔林、地官、石崖墓群、禅室、禅院。

文物遗存

钟山石窟的主窟坛基上有3组14尊大型主体石雕,主佛像为释迦牟尼三世佛即分别为过去世、现在世和未来世。

迦牟尼像高3.54米,就地而雕,与坛基紧密连为一体,坛前有乘狮的文殊菩萨和乘白象的普贤菩萨。释迦牟尼结跏跌座于束腰形仰莲须弥座上。释迦牟尼佛像左右分别侍立大弟子迦叶和小弟子阿难,均脚踏莲座,通高2.5米。坛基东西两端各立一尊侍协菩萨,坛基前后两排共八根接地连顶的方形石柱,1米见方,高5米,系造窟时所留支撑顶板岩石。石柱四周和石窟四壁均密无间隙地刻满了数层浮雕,均以佛教故事为主。

主窟的外壁上,雕刻了道教老子及关帝的造像、儒教孔子的造像。坛基三尊主像上面各凿有复斗形藻井,绘唐草图案。窟内雕像,全部妆彩,均以泥金彩绘。

主窟四壁及石柱柱壁上满雕小千佛、菩萨、罗汉、弟子等。石窟前壁下方浮雕有16尊均高0.7米左右的罗汉像,或合目诵经,或恍然深思,或侧首,或垂眉,或微笑,或怒视,每个形象都显示出不同的性格。石窟东壁一组“佛涅槃图”,释迦佛仰身而卧。众弟子有的仰面嚎啕,有的俯首饮泣,有的陷入沉思,有的侧目凝视。

坛基的正前方,置一对对称的自在观音,盘腿坐在仰莲须弥座上。坛基前下方,东有骑青狮的文殊菩萨,西置骑大象的普贤菩萨。石柱四周和石窟四壁密无间隙地刻满数层万余尊浮雕小佛像,这些浮雕均以佛教故事为主。两边的造像龛里,雕有太子出行图和僧人启门图。

石窟正门两侧墙壁上,分别雕刻的16尊罗汉造像,有的面慈心善,有的凶神恶煞,有的闭目诵经,有的含睇若笑,有的宁思沉睡。罗汉造像的上方,雕满了数层千余尊佛像,喜怒哀乐,各不相同,姿势各异。

历史文化

2003年初秋,葭叶集著诗《钟山石窟》:

天赐神钟秀水旁,内中石窟几时藏?朝朝代代皆膜拜,拜者多为官与商。

研究价值

钟山石窟是研究千余年来历朝历代宗教史、民俗风情、彩绘工艺、衣着装饰、雕刻艺术和建筑艺术的重要史料。

保护措施

1988年1月13日,钟山石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钟山石窟位于陕西省子长市安定镇城东钟山脚下。

陕西省子长市区内驾车,大约30分钟到达。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