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24 19:40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逼迫当地老百姓在会近的山林中砍伐木材运往外地,老百姓为了反抗,就将木材扔进冰洞里。在日本鬼子扫荡时,乡亲们不顾寒冷钻进去,躲过了日本人的搜查。
刚到陕西省宁武县旅游局工作不久的闫鹏通过一首当地流传已久的山歌知道了传说的冰洞,利用工作之余开始在宁武县的原始森林中寻找神秘洞穴。并在山的阴阳两面发现有一个冰洞和一个火洞。
万年冰洞地表洞口呈圆形,垂直地面分布。口宽10米,呈陡倾向下延伸至深20米处呈垂直圆筒状。中空、洞壁有厚薄不等冰层覆盖(包括人造冰)。上部冰体可见水平层状结构特征,局部见弯曲状冰体发育下部冰体因后期开发、旅游有人造冰体覆盖。地表水或泉水以夏季为最丰富。在春、冬初季节,进入洞中的流水可见夹有不少小冰块并随流水落入深约50米,人工堵塞成的小冰湖中。
冰洞入口是一条4米多长的冰隧道,冰洞的第二层,右侧是一根直通洞顶高达10余米的冰柱,被称为“定洞神针”。其中一面美轮美奂、晶莹剔透的大冰帘,叫“玉帘垂空”,玉帘的正面是一条大冰瀑。
中科院地质研究所的陈诗才也专门从北京赶到宁武进行考察。洞内冰的类型起码有上十种,比如冰柱、冰石笋、冰的钟乳石、冰的涡管、冰花、冰葡萄、还有冰的结晶片等。他发现,尽管冰的厚度不一,但是所有的冰都是附着在石灰岩上的,整个冰洞高达100多米。宁武县旅游局工作人员闫鹏认为这个地方有火山,也有水,可能是本身的地质结构发生了改变,才形成了结冰的环境。但陈诗才却认为这种说法并不科学。他认为火山的发生缘于山西一带,有煤的自燃现象。因为煤挖出来后,一些煤矸石里,含有磷、硫这类东西,一见阳光,就氧化自燃了。
陈诗才经过走访后认为,宁武县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并不适合冰洞的形成,但还是有不少的外部因素能够减少冰的融化。由于管涔山的海拔达到了2000多米,而洞口所处的位置在山的阴面,这对冰的常年不化都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而整个洞的形状,也对洞内温度的保持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他认为洞是一个正口袋形,这样在夏天,洞外温度热,洞底的温度凉,它不交换。如果洞形倒过来,在夏天,洞外温度热、比重低,洞内温度凉、比重高,热量需要交换,这样就损害了冰的保存量。
正是因为洞的形状并不利于洞里洞外空气的交换,因此尽可能减少了冰的损害。科学研究表明,地球自诞生以来,气候一直在变化当中。早在几亿年前,地球就出现过大规模的冰川运动,而且只有冰川运动才会拥有如此猛烈的能量,才能形成许多地质奇观,所以有人认为,正是因为冰川运动,使大量的冰涌进了一个冲刷成形的洞中,也就形成了目前非常神奇的冰洞。按照这种推测,宁武县暑天冰洞的成因就可以解释了。但是,尽管常人看来洞中的冰都是一样的,可经过专门的取测后人们发现,冰的年龄却是各不相同。陈诗才认为冰川学说似乎也存在漏洞。因为冰川学说的解释是冰融了就融了,永远空了,化一点就没一点,它不会自己再生。
地热正异常说指的是越向地心走,温度越高,地心的温度大概是6000多度,和太阳表面的温度差不多,也就是越往下走温度越高,这是合乎常理的。而地热负异常说恰恰相反:它说越往下走,温度越低,低得能够制冷,能够制造出大容量的冰来。陈诗才认为,这就好比空调或冰箱,它都有一个制冷的机制,它是通过机电来制冷。而冰洞的制冷机制,从目前来推测,还是岩石下的某种机制,形成了制冷的机制,从而达到制冰的效果。那么可以猜测,正是因为山本身的最深处很可能存在目前仍未探明的制冷机制,它不仅能保持洞中的温度,并且仍在日复一日地结冰,再加上相对较高的地理位置,以及洞口位置的巧合,因此,形成了这么一个神奇的冰洞。
2005年,万年冰洞在第四批国家地质公园评审中,成为国家地质公园。
2011年,万年冰洞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万年冰洞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宁武县麻地沟村西南3千米的石灰岩漏斗中。
8:00-18:00。
票价:120元。
自驾
导航至宁武万年冰洞,景区有停车场。
公共交通
可以先乘坐火车或汽车到宁武县,再转乘当地的班车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