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1-18 09:42
1985 年11月,他被调到共青团四川省委主办的《青年世界》杂志社当记者。他勤奋钻研业务,积极深入生活。他用自己的笔热情赞颂党的政策,歌颂那些为四化开拓前进的英雄。
首漂长江的勇士尧茂书不幸遇难的消息传来后,万明就决心用自己手中的笔,去宣传首漂长江这一壮举的深远意义,让人们真正理解尧茂书“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当他得知四川要组织长漂队的消息后,就决定跟随长漂队采访,和长漂队一起去完成尧茂书未能完成的事业。
1986年4月底,中国长江科学考察漂流队在成都组建。万明听到这个消息后,来不及向领导请示,便骑着自行车赶去。由于走错了地方,他到达会场时,已经散会了。他请求有关领导让他采访长漂队员,人家又不答应,只好怏怏而归。
回到杂志社,万明向领导谈了自己的想法,得到领导的大力支持。领导决定:社里提供一切条件,争取抢到独家新闻。于是,从1986年5月起,万明成了长漂队的常客。在长漂队里结识了许多朋友。靠着这些朋友的帮助,他争取到了首批跟踪采访的权利。
1986年6月5日,中国长江科学考察漂流队出征了。不久,万明也登上成都到兰州的列车,经西宁到达玉树。7月2日,他主动参加了接应分队,乘吉普车沿通天河而上,去迎接长漂队。途中,突发的山洪把他们困在半路上,结果全分队只好在这寒冷的青藏高原上过了5天野外生活,直到7月7日清早,才重新上路。一到目的地,万明顾不得休息,马上收拾好笔记本、照相机,爬上一座山崖,目不转睛地注视着通天河中的动静。当河心出现第一个小黑点时,万明抑制着内心的激动,第一个抢下了这个珍贵的历史镜头。这个第一,是每个记者都梦寐以求的啊!
长漂队一过,时间已是午后1点半钟,接应队下达命令:马上撤营,午后6点钟以前一定要赶到直门达水文站。直到这时,万明才想起他的太空服还放在山顶。没有这宝贝,肯定会被冻坏。可是,当他奔上山顶取回太空服时,队伍已经撤离。万明叫把心一横,决定步行追赶。一路上,他遇上两场暴雨,淋得浑身透湿。一望无边的黑夜,见不到一星灯火,阴冷的山风中夹杂着阵阵令人胆寒的狼嗥声。万明拖着早已不听使唤的双脚,强忍着饥渴和极度的疲劳,跌跌撞撞地走着。深夜两点钟,当他看到直门达水文站的灯光时,一下子就瘫倒在地上。他在崎岖的山崖上整整摸索了12个小时, 100多里路。
8月23日,长漂队抵达世界最深峡谷——云南中甸虎跳峡口,开始为征服虎跳峡作准备。
9月12日下午,险情突发:洛阳长漂队副队长郎保洛被困在上虎跳峡到中虎跳峡之间一处绝壁下的岩腔中,忍饥挨饿一整天,已奄奄一息;队员孙志岭下落不明----
紧张的营救工作开始了。9月13日下午,万明和各位新闻记者一起,冒着生命危险爬上崖顶,现场采访营救战斗,
直到天色开始暗下来时,才一步三回头地离开了营救现场,向永胜乡驻地赶去。
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在离驻地还有半小时路程的车底湾附近,万明被山上滚下的乱石击中头部,跌入崖底摔成重伤。晚上11点20分,不满24岁的万明停止了呼吸。
万明热爱新闻事业,他有着一个新闻工作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对事业不懈追求的进取精神。凭着顽强的毅力,他跟顺长漂队奔波跋涉,行程万里,写下了5万多字的稿子,讴歌长漂勇士,赞颂勇于探索、勇于开拓的精神他摄下了大量珍贵镜头,在《青年世界》和《中国青年报》上连续发表了《奔向大江之源》等15000字的系列报道,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殉职以后,共青团四川省委授予他“优秀共青团员“称号;中共四川省委根据他生前请求追认他为中共正式党员;四川省人民政府追认他为烈士;四川省新闻工作者协会授予他“优秀记者”称号;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授予他“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 1987年5月,中共乐山市委把万明和丁佑君、林学逋、尧茂书一起命名为“当代乐山青年四杰”,号召全市青少年向他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