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死不辞

更新时间:2024-03-08 19:22

万死不辞(拼音:wàn sǐ bù cí)是一则来源于文学作品的成语,该成语最早见于明代罗贯中《三国演义》。

成语出处

蝉曰:“妾蒙大人恩养,训习歌舞,优礼相待,妾虽粉身碎骨,莫报万一。……倘有用妾之处,万死不辞!”(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回)

成语故事

东汉末年,经过黄巾军起义,东汉王朝开始摇摇欲坠。西北军阀董卓掌握了政权。董卓把持了朝政,凌驾于皇帝之上,欺君害民,十分骄横,为所欲为。他出入都使用天子的仪仗,将禁军交给弟弟、侄儿掌管,董氏宗族的人无论老幼,一律得到列侯之赏。他还从民间选来八百美女,供他一人淫乐。

司徒王允痛恨董卓的无耻行径,很是为汉王室担心,害怕汉朝就此毁在此贼手里。但苦于自己没有兵权,无法除去董卓,为民除害,于是烦恼起来。

一天晚上,司徒王允想到后花园消愁解闷,但他刚踏进花园,就听见有人在花园内不停地叹息。他快步走上前,发现叹息者是家里的歌妓貂蝉。王允责问道:“现在正是深更半夜,你为何在这里唉声叹气?莫非怀有私情?”

面对王允的责备,貂蝉不慌不忙地答道:“承蒙大人恩惠,让我练习歌舞,又以礼相待,我纵然粉身碎骨,也不能报答您的大恩。近日来,我总是看到大人您双眉紧锁,您是一位贤人,就知道您一定是在为国家大事操心,所以我心里很是忧伤。如果大人您有用得着我的地方,我一定会效力,纵然是死一万次也绝不会推辞。”

王允听后心里一动,见貂蝉生得如花似玉,不由心生一计,便想出了一条“连环计”。他慌忙给貂蝉跪下,貂蝉将王允扶起,王允流着眼泪说道:“如今的局势人人皆知,朝廷恐怕撑不下去,老贼董卓想谋算帝位,满朝文武想不出一个好的主意来。我想,若除掉董卓,需利用他身边之人。老贼横行霸道,全仗义子吕布,此人骁勇异常,若要用他诛灭董卓,岂不是好?”

“方才听你言辞恳切,我想出了一条‘连环计’来,先将你许配给吕布,然后再暗中献给董卓。你侍奉董卓之后,就在他们父子之间进行离间,让他们互相仇恨,最后挑拨吕布将董卓杀死。若如此,则大害可除,汉室可兴,不知你能否答应?”

貂蝉缓缓站起,言辞坚决地说:“我刚才说过,为大人效力,万死不辞!既然大人有如此妙计,我如果不能照计诛灭董卓,情愿死于万刃之下。”

王允见貂蝉肯舍己为国,非常高兴,就和貂蝉共同商议,实行“连环计”计划,结果除掉了董卓,立下了盖世奇功。

成语寓意

“万死不辞”建立在心甘情愿的基础上,而能够让一个人心甘情愿地为别人拼死效劳,为了信仰、为了钱、为了异性……总之,固执的人会为了原则,自私的人会为了利益而牺牲很多。但更多的人,是为取得对方的信任而慷慨陈辞,实际上,赴汤蹈火是不需要的,万死也是不可能的,不过那是一种夸张修辞手法,表示心甘情愿的程度。很多人都会为了梦想万死不辞,梦想,从不需要万死不辞,但需要付出很多。

成语用法

成文用法

“万死不辞”表示愿意拼死效劳。该成语在句中一般作谓语,也作分句;多含褒义。常用于口语;多用于发誓的场合。常跟“赴汤蹈火”“上刀山下火海”一类词组配合使用。

运用示例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六:“于路没了盘缠,只得乞丐度日;没有房钱,只得草眠露宿。真正心坚钱石,万死不辞。”

现代·段少舫(演出本)《朱元璋演义》第十五回:“(于金彪)抱拳拱手:‘多谢常将军饶命之恩。于某甘拜下风。日后如有用我于金彪之处,刀山火海,万死不辞。”

现代·陶菊隐《袁世凯演义》第二十四回:“(张勋)自告奋勇说:‘勋虽不才,诛锄叛逆,以身许国,万死不辞。”

成语辨析

万死不辞—在所不辞

两者都表示决不推辞。有时可换用。区别在于:“万死不辞”的意思是“死一万次也不推辞”,语义比“在所不辞”重。“万死不辞”仅指做冒险的或极其艰难的事情;而“在所不辞”除此以外,还能指做为难的或难堪的事情。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