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友百禽图

更新时间:2024-09-14 22:34

《三友百禽图》是明代画家边景昭创作的一幅设色花鸟画作品,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画作内容

《三友百禽图》中以松、竹、梅和坡石为主要架构,其间穿插近百只禽鸟于枝头、坡上、空中等处。画面下部绘有数块峻峭的山石,在坡石缝隙之间,只见一截老松弯卧,树干表面显得沧桑嶙峋;在老松一侧两株粗壮的翠竹凛然耸起,直入画外,上不见其端顶,下不着其根部,在两棵竹子之间,一枝幼竹迎而立,竹叶繁密;在画面左上角,古老的梅干斜逸而出,茁壮的梅枝低垂,白色梅花凌寒怒放;梅竹之后,又有苍翠的松枝隐现其间。

画中右上自识:“永乐癸巳秋七月,陇西边景昭写三友百禽于长安官舍。”后钤印四方:“湘府殿赐”、“怡情动植”、“边氏文进”、“多识于草木鸟兽”,另有乾隆内府收藏印记。

画中各鸟大约可辨识如下:

表格及右图中各标识——

A:与实际鸟种相符

B:有点写意,但能明确辨识鸟种

C:能辨识但仍有疑问无法完全确认

D:只能粗略辨识无法确认鸟种

红点:尚未辨识出鸟种者

创作背景

明代时期,皇家没有设立画院,但有宫廷画家。洪武初年,建都于南京的朱明政权便从浙、闽两地征召画工。永乐迁都北京以后,各皇朝亦复如是。浙江与福建两地从元初以来即有宋代院体传统一脉相传,随着两地画家的入宫供职,明代院画呈现了取法南宋院画兼师北宋名家的面貌,人们亦称之为“院体”。明代的宫廷画家一律编入锦衣卫,授予武职,归太监管理,地位较宋代院画家低下。而且由于宫廷滥施皇威,稍不称旨即杀头弃市,故而人物画创作反不如山水花鸟为盛。

明代宫廷花鸟继承宋代传统又有变化,多取南宋画家的观察入微,描写精细,又能弃其萎靡柔媚之处,擅作大幅,构图饱满完整,动物饶于生意,常常把花鸟置于特定环境中,用工、写结合的手法使细丽的花鸟与粗放的木石互为映衬,在富丽堂皇中不失浑朴端严,亦形成了多种风格样式。边景昭即为此一时期的代表画家之一。

《三友百禽图》款署:“永乐癸巳七月陇西边景昭写三友百禽图于长安官舍。”古人习将京城称为“长安”,显示此作成于首都南京,故此画应是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七月时,时为宫廷画师边景昭,应皇帝之诏命而作。

艺术鉴赏

主题

《三友百禽图》为应制之作,故其中大多元素有着明确的象征。画面中松竹梅岁寒三友并植,寓意君子之德,而三友上面各色禽鸟聚集其上,隐喻百官朝拜天子,如此顺承天意、熙宁祥和的立意,凸显吉祥瑞应的象征意义。

形象

《三友百禽图》中一百只禽鸟,有飞有翔、有立起、有跃有跳,或露或藏,或高瞻远瞩,或转首探望,或啄或叫,或自理羽毛,或追逐嬉斗,皆各具姿态,无一重复,非具有高度的观察能力和精绝技巧者不能达。

更为特别的是,画家不仅将图中各个禽鸟的动姿刻画得生动活泼,而且诸鸟皆被刻画得细致入微,使大多鸟类品种可辨。

技法

在技巧方面,此画显示了作者非凡的勾勒功底,画中的坡石轮廓以松弛的书法逸笔绘出,竹节的勾勒结实有力,得当的湿染较好地表现了物象的阴阳向背关系。造型趋向畅快、简易;用笔坚有力而趋向于粗壮;用墨适宜,松干上赭石搀墨恰到好处;鸟的画法不但继承了宋的传统,更上追到五代黄筌的画法,勾勒后着色,着色后再勾,色与墨皆比黄筌画得厚,但比南宋画秀雅,从中可以看出明代的气息和边氏自己的风格。从飞禽羽毛的勾勒、晕染、敷色,均可见承袭了南宋以来工致富丽的画风。松竹梅的画法亦然,虽然画法来自南宋,但比南宋画严谨、秀润、工整。石头的画法更明显地来自南宋,用硬线勾勒,加以斧劈皴法,但不似南宋皴法那样激荡。

名家点评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陈传席:“边景昭这幅画的风格基本上和元画无涉,而属于南宋的流风,但又大异于南宋,南宋的画是简洁的,边画则详细,反复增加,不仅是画面的内容增加,更是用笔增加。因而,画中的形象史加丰满,但却缺少南宋那样利索和生动的感觉。”

天津美术学院教授周茂生:“此图画入冬季节,百禽栖戏于松竹梅之间。岩坡上,古老的梅干斜出画面,茁壮的梅枝俏然低垂,中间两枝清竹凛然耸立,梅竹之后隐有松枝少许,葱郁旺盛。一群中型和小型的各色禽鸟,或飞或鸣或嬉或息,仰俯侧反,呼应顾盼,各尽其态,饶有生趣。其风格虽然不离南宋院体,但如此繁复的构图、众多的禽鸟,却系罕见。作品巧于穿插掩隐,多而不乱,精于勾染刻画,工而不板。可见画家对禽鸟花木观察体验之细,艺术表现功力之深。”

后世影响

在明初宫廷花鸟画中,《三友百禽图》的品格甚高。在此图中,松、竹、梅既是绘画的主体,又与山石一起,作为背景,这正是边景昭对花鸟画的一个发展,在中国花鸟画的发展历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历史传承

《三友百禽图》于永乐癸巳(公元1413年)创作完成后,即为宫廷所收藏,清代亦入内府,有乾隆内府收藏印记,后被著录于《石渠宝笈初编》卷三八上。原为北京故宫旧藏,后被带至台北故宫博物院,亦被著录于其所编的《故宫书画录》之上。

重要展览

2010年7月1日至9月25日,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举办的“边文进三友百禽特展”上,《三友百禽图》为其主要展品。

2017年10月4日至12月25日,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举办的“国宝的形成——书画菁华特展”上,《三友百禽图》作为其中精品之一展出。

作者简介

边文进(1403-1428年),字文进,明代宫廷花鸟画家。福建延平府沙县(今福建沙县)人,祖籍陇西(今属甘肃)人,生卒年不详。永乐年间(1403-1424年)任武英殿待诏,至宣德时(1426-1435年)仍供奉内廷。后为翰林待诏,常陪宣宗朱瞻基作画。他为人旷达洒落,且博学能诗。他继承南宋“院体”工笔重彩的传统,其作品工整清丽,笔法细谨,赋色浓艳,高雅富贵。有“花之妖笑,鸟之飞鸣,叶之蕴藉,不但勾勒有笔,其用笔墨无不合宜”之说。传世作品有《三友百禽图》、《双鹤图》、《春禽花木图》。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