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叶崖爬藤

更新时间:2024-10-01 08:01

三叶崖爬藤(Tetrastigma hemsleyanum Diels & Gilg)是葡萄科、崖爬藤属草质藤本植物。小枝纤细,有纵棱纹,卷须不分枝,叶为3小叶,小叶片披针形、长椭圆披针形或卵披针形,顶端渐尖,稀急尖,侧生小叶基部不对称,近圆形,边缘有锯齿,上面绿色,下面浅绿色,两面均无毛;网脉无毛;花序腋生,比叶柄短,下部有节,节上有苞片,或假顶生而基部无节和苞片,花二歧状着生在分枝末端;花序被短柔毛;花梗通常被灰色短柔毛;花蕾卵圆形,顶端圆形;萼碟形,萼齿细小,卵状三角形;花瓣卵圆形,花药黄色;花盘明显,花柱短,果实近球形或倒卵球形,种子倒卵椭圆形,4-6月开花,8-11月结果。

形态特征

草质藤本。小枝纤细,有纵棱纹,无毛或被疏柔毛。卷须不分枝,相隔2节间断与叶对生。叶为3小叶,小叶披针形、长椭圆披针形或卵披针形,长3-10厘米,宽1.5-3厘米,顶端渐尖,稀急尖,基部楔形或圆形,侧生小叶基部不对称,近圆形,边缘每侧有4-6个锯齿,锯齿细或有时较粗,上面绿色,下面浅绿色,两面均无毛;侧脉5-6对,网脉两面不明显,无毛;叶柄长2-7.5厘米,中央小叶柄长0.5-1.8厘米,侧生小叶柄较短,长0.3-0.5厘米,无毛或被疏柔毛。

花序腋生,长1-5厘米,比叶柄短、近等长或较叶柄长,下部有节,节上有苞片,或假顶生而基部无节和苞片,二级分枝通常4,集生成伞形,花二歧状着生在分枝末端;花序梗长1.2-2.5厘米,被短柔毛;花梗长1-2.5毫米,通常被灰色短柔毛;花蕾卵圆形,高1.5-2毫米,顶端圆形;萼碟形,萼齿细小,卵状三角形;花瓣4,卵圆形,高1.3-1.8毫米,顶端有小角,外展,无毛;雄蕊4,花药黄色;花盘明显,4浅裂;子房陷在花盘中呈短圆锥状,花柱短,柱头4裂。果实近球形或倒卵球形,直径约0.6厘米,有种子1颗;种子倒卵椭圆形,顶端微凹,基部圆钝,表面光滑,种脐在种子背面中部向上呈椭圆形,腹面两侧洼穴呈沟状,从下部近1/4处向上斜展直达种子顶端。花期4-6月,果期8-11月。

产地生境

分布于中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生长在海拔300-1300米的坡灌丛、山谷、溪边林下岩石缝中。

繁殖方法

三叶崖爬藤的繁殖可以通过枝条扦插、种子播种、组织培养进行,但在生产上以扦插繁殖最为经济实用,其具体做法是:于春令时节选择排灌管理方便、地势平缓、土层较深、肥力较高、质地较为疏松的砂壤土地块作苗床,结合翻耕每亩施腐熟农家肥1500-2000千克或饼肥150-200千克加草木灰500-650千克作基肥,敲碎土块后整成高15-20厘米、宽1.1-1.2米的苗床,在整好的苗床上开设行距约20厘米深8-10厘米的横沟待扦插。扦插时选取1-2年生生长健壮的枝条,剪去顶部幼嫩部分,将枝条剪成15厘米左右的插穗,以株间距15-20厘米、插穗2/3入土,将插穗斜插于扦插沟内,插后压实根茎部铺平床面,浇水保湿,在插后10-15天内如遇晴好天气隔2-3天于傍晚洒水一次,以便插穗生根成活。在育苗期间如地势平坦的,如遇多雨天气应注意做好清沟排水,如遇永旱无雨天气应做好抗旱护苗工作,待插后35-40天长岀新叶后,用水浇湿床土即可起苗移栽。

栽培技术

栽种补苗

三叶崖爬藤的栽种时间没有严格限制,一年四季均可栽种,但以春季2-3月份栽种为佳,成活率最高。栽种时将2-3株/穴的种苗栽入穴中,以种苗原茎土痕露出地表为度,压实根基部后,用3%-5%稀薄人粪尿或8%-10%的沼液水浇施定根水,以便根系与土壤紧密接触,利于成活。药果园套种的,栽种时注意底、表土分开,先填回表土与1.5-2千克/穴的腐熟烂粪肥或0.3-0.5千克/穴的发酵饼肥混匀后,将种苗栽入穴中,填回底土与地表持平。当种苗栽种10-15天长根成活后,应进行查苗补缺,如发现有死苗缺株的,应于晴天傍晚或阴雨天选用预留壮苗进行补缺,补后随即浇施活棵水,以便成活,达到全苗均衡生长。

肥水管理

三叶崖爬藤是比较喜肥的植物,栽种成活后,在初期生长的半年内由于根系生长不广,吸肥能力不强,可用10%-25%的稀薄人粪尿或15%-30%的沼液水逐次加浓浇施2-3次,以后一般每年至少进行3次施肥:第1次在春季展叶期,每亩用人粪尿750-100千克浇施一次;第2次在6-8月份花期,每亩用饼肥100-125千克经发酵后开侧沟追肥一次;第3次于12月份结合清园培土每亩用农家肥1250-1500千克加草木灰500-700千克追施冬季腊肥。药果园套种的3次施肥分别用人粪尿1-1.5千克/穴、饼肥0.5-0.7千克/穴、农家肥5-7千克/穴加草木灰1.5千克/穴进行沟施。

三叶崖爬藤较为耐旱,而忌积水,在生产上如遇多雨、暴雨天气应特别注意做好地势平坦、低洼处的清沟排水工作,以免积水造成浸渍为害。三叶崖爬藤虽说较为耐旱,但在中国浙江西南一带一年中雨水分布不均匀,常会岀现夏、冬季久旱无雨的不利天气,在生产上应通过蓄、引、提、挑、灌、浇、排等综合协调措施做好抗旱护苗工作,以满足植株生长的水分和养分所需,保障植株健壮生长。

中耕除草

一年中一般需进行3-4次中耕除草,应根据杂草生长情况,结合施肥及时做好中耕除草工作,以保证土壤疏松、且无草害现象发生,冬季结合清园施肥将土培向于根茎基部,以利安全越冬。

搭建支架

三叶崖爬藤是藤本植物,须攀援在其他支撑物上向上生长,如是纯作种植的,在栽种后藤蔓长至30-40厘米时,应搭建棚架引蔓上架,棚架可用水泥柱或直径12-15厘米的树干,以间距2.5-3米、离地面3米立柱,在立柱顶端用竹木杆或8号铁丝纵横连接固着后,在每一株旁立一根直径2-3厘米、离地面3米的竹木杆,并用绑线将其固定在棚架上部横杆(线)上,开始时用绑线按顺时针方向将藤蔓绑定于小立杆上引蔓上架,之后即可自行缠绕上架。一般搭建架棚后3-5年需更换1次架材,以免架材腐烂倒塌,而影响三叶崖爬藤攀援生长。

藤蔓管理

当纯作种栽的藤蔓长至30-40厘米时应将藤蔓引向旁边的小立杆上,引蔓向上攀援生长;间作套种的,当藤蔓能够着攀援树时,引蔓附着于攀援树向上生长。在生长期间或冬季清园时应注意剪去基生枝、重叠枝、枯死枝、病虫细弱蔓枝,以形成合理的藤蔓群体结构。

攀援树整枝:如以紫玉兰等为攀援树栽种的,应对攀援树进行引拉扩大树冠,密生枝条删除,顶部修剪,将树控制在3-4米高进行整型俢剪,以便管理和采收、藤蔓均匀分布,形成合理的藤蔓群体。

光照控制

三叶崖爬藤性喜凉爽的气候环境,长时间的强光直射,对其生长不利。为了为其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对于单一纯作地,在春末至秋初可以通过在支架上覆盖遮阳网、树枝、柴草等适当遮阴,减轻阳光直射的不利影响;也可通过种植、留养防护林带分箱种植,与紫玉兰等、药果园间作套种,减轻阳光直射的不利影响,以利健壮生长,进而提高产量。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三叶崖爬藤全株供药用,有活血散瘀、解毒、化痰的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病毒性脑膜炎、乙型脑炎、病毒性肺炎、黄胆性肝炎等,特别是块茎对小儿高烧有特效。

观赏价值

三叶青的叶子翠绿,四季常青,可以随意造型,如网片绿墙、悬挂盆栽、柱形盆栽等,非常适合作为室内绿植或城市攀爬植物使用。它的花期较长,果实鲜红艳丽,观赏性很强。

物种保护

物种现状

三叶崖爬藤是一种珍贵的植物,其野生资源已经濒临灭绝。为了保护这种植物,中国浙江省于2011年将其列入首批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名录品种。

致危因素

由于三叶崖爬藤具有显著的药用效果,尤其是肿瘤抑制作用,使得其需求量不断增加。然而,这也导致了野生资源的过度采挖,对其生存造成了威胁。另一方面,三叶崖爬藤种子产量少或无,生长周期长,繁殖慢,野生资源难以恢复;同时人工栽培技术体系尚未成熟,存在诸多问题,导致种植面积无法扩大。

相关研究

抗病毒

三叶崖爬藤的抗病毒作用主要基于黄酮类和酚酸类成分,其作用机制包括干扰病毒与细胞受体的融合,阻止病毒对细胞的吸附,削弱合成相关酶的活性以抑制病毒复制,同时调节免疫细胞活性以增强机体免疫能力,降低病毒的致病能力。

抗炎

三叶崖爬藤的抗炎作用主要基于黄酮类和酚酸类成分。其抗炎机制包括调节炎症因子分泌、调节炎症相关蛋白表达以及抑制炎症通路激活。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