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4-17 10:21
三堂会审就是三个部门的最高长官同时、同地同场合审理同一件案件。一般为重大案件,或涉及敏感部分,如皇室内部案件。
这要从我国古代审判、监察制度谈起。中国封建时代的政治制度内部,有一个很重要的制约系统,即对官僚机构和官吏的监察。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后,在皇帝之下设置三个最重要的官职,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并称三公。丞相掌政务,太尉掌军务,御史大夫掌监察。这种体制奠定了中国两千余年官僚政治的基本格局。汉承秦制,监察机构称御史台,长官为御史大夫。唐代监察机构内部形成严密的三院制,其监察制度还有一个特点是御史参与司法审判,重大案件皇帝“则诏下刑部、御史台、大理寺同案之”,这延续到明清,人称“三堂会审”。明改御史台为都察院,与刑部、大理寺合称“三法司”,为中央最高审判机关,凡“三法司”参与审判的称“三司会审”,习称“三堂会审”。
《玉堂春》是中国戏曲中流传最广的剧目之一。由红枫、孙旭、傅骏、金风、李卓云等集体编导,刘如曾编曲,合作越剧团出演。开始演出时受当时思潮影响,认为王金龙是做了官的统治阶级,苏三是苦难妓女,阶级不能调和,戏演到《三堂会审》结束,不让两人团圆。后来才到“监会团圆”结束。
讲述的是:南京官家子弟王金龙与名妓苏三誓偕白首,因金尽被偷,潦倒关王庙。苏三得悉,赴庙赠金资助,使王金龙得回南京。后王八鸨儿和山西富商沈延林以假信哄骗苏三:“王公子得中皇榜第一名”,私下将苏三卖给沈延林为妾。
沈延林妻皮氏“大娘”与赵监生私通,用药面毒死沈延林,反诬告苏三。洪洞县官受贿一千两,将苏三问成死罪,解至太原三堂会审,主审官恰为巡按王金龙,遂使冤案平反,王金龙、苏三团圆。
该剧艺术特色主要在于唱腔,剧中有(四工调)、(弦下调)、(男调)、(连板)、(倒板)、(清板)、(嚣板),(二凡)等腔调板式。
剧名:《玉堂春》(1952年版)
编曲:刘如曾
剧团:合作越剧团
毕春芳饰王金龙
剧名:《玉堂春》(1980年版)
导演:李卓云、孔敏
剧编:傅骏
编曲:贺孝忠
剧团:静安越剧团
主演:戚雅仙饰苏三
毕春芳饰王金龙
《玉堂春·三堂会审》
演唱:戚雅仙
那一日梳妆来照镜,院中来了沈延林,
他于鸨儿巧计生,哄骗我苏三递假信。
说道公子新得中,得中皇榜第一名,
派人接我回南京,又谁知就此骗进了沈家门。
在沈家住了半月整,那皮氏大娘起毒心,
一碗药面送上门,下毒害死沈延林,
他吃一口来吭一声,七孔流血命归阴,
那皮氏说我害人命,拉拉扯扯到官厅。
头堂官司审的好,二堂官司就冤难审,
洪洞县受贿一千两 ,衙役分脏八百银,
上堂先打四十板,这无情的板子难容忍。
1919年4月7日,男班王永春、白玉梅戏班上演于上海第一戏院。
1952年12月由红枫、孙旭、傅骏、金风、李卓云等集体编导,刘如曾编曲,合作越剧团出演。戚雅仙饰苏三、毕春芳饰王金龙。《玉堂春》演出后,因故事情节群众熟悉,在“起解”、“会审”中有大段唱腔能发挥戚雅仙的艺术特色,故受到观众欢迎。
1959年再度复演,成为合作越剧团保留剧目之一。
1980年静安越剧团重建以后,复演《玉堂春》,仍由戚雅仙、毕春芳主演,剧本由傅骏整理,导演李卓云、孔敏,编曲贺孝忠。从剧本到唱腔都作了加工提高,几经修改,成为该团演出场次最多、观众最为欢迎的保留剧目。
20世纪50年代,“苏三起解”和“三堂会审”的唱段,由中国唱片社出版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