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庵

更新时间:2023-05-04 17:40

三山庵是北京八大处风景区中的第三处。 三山庵是八大处的第三处寺院,创建于金天德三年,距今九百余年。山门面朝东北,是一座布局精巧、构筑工美的四合院落。山门殿为三开间,左右各开角门一扇;正殿五楹并配有耳房两间;两配殿门户相对分列于正殿两厢。山门殿悬额“三山菴”;垂联“翰墨因缘旧;烟云供养宜”;正殿悬额“是大世界”,联题:“慈目静心法相;和风甘雨祥云”。此院额联皆为今人手笔。

横匾

东配殿外有一敞轩与其后门相联。两方横匾分悬于内外两额。内额题“建阳半幅精舍”;外额题:“翠微入画”。原匾皆为乾隆第六子永瑢题书。轩柱有联曰:“远水近山澄雾色;清风明月净禅心。”这里,地势豁朗,视野开阔,临轩远眺,玉泉山塔,昆明湖水,紫禁城楼皆可尽收眼底;“春山杏林”、“虎峰觅翠”、“深秋红叶”、“层峦晴雪”等四时景致不时扑面而来。

诗文画卷

人在三山庵,胸襟顿觉开阔,感慨何止万千。自古以来,多少文人墨客皆为三山庵诗情画境所倾倒而留下不可胜数的诗文画卷。有明代的《观流图》、《观泉图》和《观月图》;清代的《灵光指径》、《香界重游》和《乾隆松石流泉闲坐图》。

文墨者如此,佛门中的高僧大德对三山庵更是情有独钟。最著名者当数深得乾隆皇帝尊宠,得赐紫袈娑,得封“阐教禅师”尊号的贤首宗高僧达天通理禅师。他曾隐居在此注疏《法华经》和《楞严指掌疏》。清嘉庆十九年夏,大钟寺住持海峰源亮法师亦曾在三山庵居住疗养并同著名禅师崇理杲鉴一起共倡重修八大处证果禅林。

三山庵所占虽小却内藏珠玑,确是当时独领“三山”,名动宇内的“是大世界”。

三山庵位于北京市西山余脉翠微、平坡、卢师三山之间,故名“三山庵”。三山庵在灵光寺以西数百步,初建于金天德三年(1151年),早年称“麻家庵”。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曾重加修葺。

在山麓中,三山庵面积不大,但建筑玲珑别致。此庵仅有一层院落,为红墙灰瓦的四合院落,院内松柏参天,古楼幽静。

三山庵正殿门囗,有一块长方形“水云石”,石头上纹理自然形成各种图案,有行云、鸟兽、山水、人物等,宛如一幅风光绮丽的山水画卷,颇具欣赏价值。

正殿之东,寺内近山处有一敞亭,梁上悬“翠微入画”匾额,两旁有联:“远山近水澄雾色;清风明月净禅心。”亭内所悬一方横匾“建阳半幅精舍”,系乾隆帝六子永瑢所书。此处势豁朗,视野开阔,登亭远眺,殿宇四周峰峦起伏,松柏苍翠,灌木丛生,清凉宜人。游人至此小憩,尔后登山揽胜。

历代文人画家多钟情于这里的林泉美景,清代龚自珍在自己的诗作里把她描写为“义士魂”、“佳人骨”。以这里的景色为背景所作的图画更是不胜枚举:有明人所绘的“观流图”、“观泉图”和“望月图”;也有清康熙年间著名诗人王士祯题“卢师画山”画卷;有“乾隆松石流泉间闲坐图”;还有清道光年间麟庆偕画师作“秘魔三宿”、“灵光指径”和“香界重游”图等等。很多图画还配写了诗文。

如今名山古刹依旧,风流人物已非,登临此境,不由使人感慨万千。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