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7-08 16:51
明朝,江田族人追述先烈忠义之志,修建了“三忠祠”,2001年,“三忠祠”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是长乐青少年德育基地。
南宋末年,元军大举南下,小朝廷很快土崩瓦解,皇帝赵显和谢太后被俘北去。1276年5月,赵昰在福州被张世杰、陆秀夫拥戴为帝,年号景炎。当时长乐江田村有个太学生陈公荣(字子华),破家产募兵士,毅然组织家乡陈姓子弟,决心与元军抵抗到底。还在丞相任上的文天祥闻知陈公荣在国家危难之时,不顾小家为国家的义举,遂推荐他为福清知县。
1276年11月,元军直逼福州,张世杰、陆秀夫等护送赵昰帝从海上退到泉州。泉州节度使蒲寿庚降元,小朝廷又逃奔潮州,只有兴化城仍在陈文龙“生为宋臣,死为宋鬼”的旗帜下抗守着。陈文龙生于莆田,长在长乐,是宋度宗戊辰科(1268年)的状元。此时,陈文龙兵微势孤,在十分窘迫的情况下,他写了一封信给福清知县兼行军司马的陈公荣: 知兴化军陈文龙百拜致书子华足下尊前:文龙奉命督莆,堡垒初定讵贼臣王刚中畜异志,与情煽动,一日数起,文龙义不共生,樱城固守已二十日,矢石俱尽矣,闻子华率义旅扈驾南来,久疲之卒为之起色。子华勉之。呼吸存亡在此举也!子华勉之!
信中陈文龙说明情势的危急,陈公荣知道小朝廷已成难挽之局,但他毅然率领长乐江田陈氏子弟驱赴泉州,协助张世杰和元兵大战于凤凰山下。激战中,陈公荣与陈氏家兵失散,他儿子宗傅、侄老成冲锋寻救,相继阵亡。此役江田合族173人牺牲,只有陈公荣死里逃生,一人回乡。
元军破了南宋的所有抵抗,陈文龙被俘,押送北上,在杭州岳庙自尽,留下了千秋民族英雄的美名。陈公荣在江田村足不出户,写了挽侄子老成等烈士的诗:边城将星落,浩荡烟尘黄。我亦在行阵,生死未可量。涕滂感永诀,激烈摧肝肠,昔尔仗雄剑,志丰清八荒。神武埒颇牧,奇计如平良。遇贼奋英果,逐杀何夺强。气数乘人事,竟向锋刀僵。忠魂薄日月,耿耿万古光。虽云获死所,国耻犹未忘。死应作厉鬼,虏酋尽杀伤。
诗中写了义士奋勇赴沙场的英雄气概,在“生死未可量”的情景下,他们为了抗击侵略,毅然仗剑出征,表现出民族英雄爱国爱乡的崇高气节。这些壮士捐躯沙场后,陈公荣写道:“忠魂薄日月,耿耿万古光”,充分表达了他对族人壮烈牺牲的高度评价,讴歌了炎黄子孙几千年不断抗争、永不妥协的民族精神。最后,是陈公荣发自内心的宏愿:“死应作厉鬼,虏酋尽杀伤”,把国耻家仇铭刻心中,永志不忘。
暮年的陈公荣告诫族人,不当元朝的官,故元朝之世,江田陈氏家族无一为仕,直到明朝后,才人才辈出。
陈公荣死后,葬在江田村前山脚下,墓碑上只刻“我所”二字,无任何记载。如今,墓旁已立一石碑,记述陈公荣的事迹。
明朝,江田族人追述先烈忠义之志,修建了“三忠祠”,陈公荣及子、侄的民族气节将在族人中永世相传。如今,陈文龙写给陈公荣的信及陈公荣惟一留在世上的一首诗都石刻后悬在长乐江田“三忠祠”的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