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支一扶

更新时间:2024-10-11 21:59

三支一扶,即选派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帮扶乡村振兴的服务项目。该项目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的高校毕业生基层服务项目,于2006年起正式实施。

发展过程

出台背景

1999年高校扩招以后,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每年数百万应届大学毕业生走出校园步入社会,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世界上人口和劳动力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很不均衡,农村基层人才缺乏与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一直是困扰国家经济发展的两大问题。广大农村农业、教育、医疗方面的人才缺口大,而每年几十万大学毕业生无业可就。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拓宽就业渠道,国家实施了基层人才培养计划。

发展历程

2006年2月25日,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中办发〔2005〕18号),中央组织部、人事部、教育部、财政部、农业部、卫生部、国务院扶贫办、共青团中央决定,联合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

2008年,首批“三支一扶”大学生服务期满。

2010年,为加强全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工作信息系统的管理,推动“三支一扶”工作信息化和规范化发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印发《全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工作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办法》。

2006—2010年,共选派14.3万人。

2011—2015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央组织部教育部财政部、农业部、卫生部、国务院扶贫办、共青团中央等有关部门决定继续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五年内选拔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三支一扶”服务,实际共选派13.3万名“三支一扶”人员到基层服务。

2012年起,中央财政补助西部地区“三支一扶”大学生的标准提高到人均每年2万元,中部地区人均每年1.5万元,东部地区人均每年0.8万元。

2015年9月1日起,中央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西部地区每人每年2.5万元(其中新疆南疆四地州、西藏自治区每人每年3.5万元),中部地区每人每年1.8万元。

2016—2020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央组织部、教育部、财政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务院扶贫办、共青团中央等部门决定实施第三轮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计划,计划每年选派2.5万名左右。

2016年,人社部、财政部印发《“三支一扶”人员能力提升专项计划实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实现“三支一扶”人员每年接受岗前培训或在岗脱产培训不少于5天,国家组织示范培训覆盖2.5万人次以上;中央财政按照每人2000元标准,给予每名新招募且在岗服务满6个月以上的“三支一扶”人员一次性安家费补贴。

2017年1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意见》。

2018年9月1日起,中央财政对东、中、西部地区分别按每人每年1.2万元、2.4万元和3万元给予补助,其中南疆四地州、西藏按每人每年4万元给予补助。

2021—2025年,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财政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乡村振兴局、国家林草局、共青团中央决定实施第四轮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支教支农、支医和帮扶乡村振兴)计划,计划每年选派3.2万名左右,累计选派16万名。

2021年初,中国宣告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政策要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转变,原扶贫计划更名为乡村振兴计划。

截至2023年4月,“三支一扶”计划自2006年实施以来,已累计选派51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服务。

2024年5月13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2024年“三支一扶”计划,明确2024年中央财政支持招募3.44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帮扶乡村振兴等,服务期为2年。

内容提要

综述

三支一扶是大学生在毕业后到农村基层从事支农支教、支医和帮扶乡村振兴(2006年至2020年为扶贫)等服务,其目的在于为高校毕业生向基层单位落实就业问题提供具体的指导和保障。

支教计划

农村地区由于各种原因,教育发展面临了较大困难。支教计划人员到师资紧缺的基层义务教育学校从事支教服务。通过派遣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从事教育工作,可以为农村学校引入新的教学理念、教育资源和教育创新方案,提高教师素质和教育水平,进一步改善农村教育条件,为农村经济发展培养更多的人才。对于支教计划人员,部分地区报考可能存在要求须是已取得教师资格证的高校毕业生,具体以每年各省公告为准。

支农计划

农村地区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地,农业是农村地区的重要经济来源,而由于人力资源和技术水平的限制,农村农业发展滞后。支农计划人员到乡镇或农技服务部门从事支农服务。派遣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及农产品加工等工作,可以为农村农业带来新的科技和管理理念,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推动农村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力支撑。对于支农计划人员,部分地区报考可能存在要求林业岗位须是林学、林业类、园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具体以每年各省公告为准。

支医计划

农村地区卫生条件相对较差,医疗资源匮乏,基层医疗服务不足。支医计划人员到乡镇卫生院从事支医服务。通过派遣大学毕业生从事卫生服务工作,可以为农村居民提供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和健康指导,提高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有效解决基层医疗资源不足的难题,推动农村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对于支医计划人员,部分地区报考可能存在要求须是医疗卫生类专业的高校毕业生,持有护士执业资格证、健康照护师证、医学检验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医师资格证书、医师执业证书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具体以每年各省公告为准。

帮扶乡村振兴

帮扶乡村振兴计划原为扶贫计划。2021年初,中国宣告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因而政策要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转变。帮扶乡村振兴人员到乡镇从事帮扶乡村振兴开发项目服务,一般对报考帮扶乡村振兴岗位人员无特别要求,具体以每年各省公告为准。

新兴岗位

随着新农村建设发展,尤其是随着城乡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发展,各地的岗位领域已经突破“支教、支农、支医和帮扶乡村振兴”的初定边界,拓展到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文化服务社区建设服务、计生保健、卫生防疫等多个领域。部分地区报考可能存在要求,例如部分地区要求水利岗位须是水利类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具体以每年各省公告为准。

岗位详情

岗位分布

“三支一扶”岗位包括基层教育、卫生、农业、社会保障等服务岗位。加大社会工作、文化旅游、乡村规划、农技推广、法律服务等乡村振兴急需岗位开发力度。大力开发乡镇(流域)水利管理、林草资源管理、生态修复工程、营林生产等生态文明建设服务岗位。鼓励探索设置乡村振兴协理员等岗位。

目标群体

“三支一扶”计划主要面向应届毕业生和离校2年内未就业毕业生开展招募选拔,招人难、留人难地区可结合实际适当放宽专业、学历等方面限制,例如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广西、湖北、河南、吉林、辽宁不限制考生所报考省份需要省份当地生源,普通高校香港、澳门、西藏籍(包括西藏高校毕业生)全日制大专以上毕业生可报考广东省的“三支一扶”。具体以每年各省公告为准。

招募流程

“三支一扶”一般的招募流程为:网上报名、资格初审、打印准考证、笔试、资格复审、面试、体检、确定拟招募人员、公示、下发招募录取通知、签订协议、岗前培训、正式上岗。具体以每年各省公告为准。

“三支一扶”招募将结合基层人才需求和岗位空缺情况,合理确定招募规模、条件。各地可在下达的中央财政补助名额基础上,适当扩大招募规模。严格选拔招募程序,推进部、省联动发布招募方案、考试公告等工作。招募计划要向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倾斜,向脱贫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倾斜。优先招募脱贫户、零就业家庭毕业生,免收报名费和体检费。优先招募已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医学类毕业生。对招人难、留人难的艰苦边远地区,可适当放宽专业要求,降低开考比例,提高招募本地户籍毕业生比例。

招募情况

培养计划

深入实施“三支一扶”人员能力提升专项计划,加强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等重点领域的示范培训,中央财政按照每人每年3000元给予补助。省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统筹推进岗前、在岗和离岗前培训工作,确保“三支一扶”人员每人每年参加培训不少于5天。强化专业培训,将“三支一扶”人员纳入相关行业人才培训范围。各地可根据实际,开展对口交流、跟班学习、调查研究等活动。

择优选拔“三支一扶”人员兼任乡镇团委副书记、河(湖)长助理、林(场)长助理、基层供销社主任助理等职务。强化岗位锻炼,建立导师培养制,推广“一帮一”“传帮带”等结对帮扶做法。对符合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规定的支医人员,凭服务地医疗机构出具的试用期考核合格证明,由县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协助办理参加考试手续。推动“三支一扶”计划与基层青年干部队伍、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相衔接,对扎根基层的“三支一扶”计划服务期满人员在职称评定、人才项目选拔、进修学习、参加学术会议等方面优先考虑。

2016年至2020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9000余万元专项培训3.12万人次。多数省份将“三支一扶”人员纳入农业农村、教育、卫生健康等部门业务培训计划。

2023年,中央财政支持培训8000人次,其中乡村振兴主题培训5000人次。

服务保障

生活补贴

“三支一扶”人员工作生活补贴标准要按照当地乡镇机关或事业单位从高校毕业生中新聘用工作人员试用期满后的工资收入水平确定,并根据物价、同岗位人员待遇水平等动态调整。

在艰苦边远地区服务的,享受艰苦边远地区津补贴。

中央财政补助标准为西部地区每人每年3万元(其中新疆南疆四地州、西藏自治区每人每年4万元),中部地区每人每年2.4万元,东部地区每人每年1.2万元。

地方各级财政部门要落实投入责任,安排相应配套资金,按月足额发放工作生活补贴。

社会保障

“三支一扶”人员按规定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工伤保险。各地可根据实际,按规定为“三支一扶”人员办理补充医疗保险、重大疾病、人身意外伤害等商业保险以及住房公积金。

中央财政按照每人3000元的标准,为新招募且在岗服务满6个月以上的人员发放一次性安家费。各地要为“三支一扶”人员提供交通、住宿和伙食等方面便利,参照该单位工作人员标准给予相应补助。

四川省进一步优化“三支一扶”人员服务期间、服务期满以及其他保障政策。为其购买人身意外伤害商业保险、缴存住房公积金等,比照在职人员发放年度考核奖励等其他津贴福利,同等享受国家规定的休假待遇。同时,加大就业创业帮扶力度,优化成长成才环境。

日常管理

考核管理

“三支一扶”人员一般安排在乡镇基层单位服务,服务期为两年,期间原则上不得借调到上级单位帮助工作。要加强对“三支一扶”人员日常、年度和期满考核工作,对承担重点工作、重大项目的可开展专项考核,考核结果存入本人人事档案。

各地要健全“三支一扶”人员考核奖励机制,对考核优秀的给予通报表扬,并可参照当地绩效考核实际,给予考核优秀及合格的一定奖励;对考核不合格的及时谈话提醒。

日常服务

各地要定期开展走访、座谈、慰问等活动,听取“三支一扶”人员的意见和建议,掌握思想动态和工作生活情况。要关心关爱“三支一扶”人员,按规定做好户口迁移、人事档案转递、党团关系接转等工作。

要加强对“三支一扶”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及时吸纳符合条件的人员加入党组织。省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及时为符合规定人员颁发《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服务证书》。

期满去向

定向招募

期满考核合格的“三支一扶”人员,可参与机关定向考录和事业单位专项的招募。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十部门印发的《关于实施第四轮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的通知》,将加大机关定向考录和事业单位专项招聘力度。落实公务员定向考录政策,各省(区、市)每年应拿出公务员考录计划的10%左右,面向“三支一扶”计划等服务基层项目人员定向考录。

各省(区、市)县乡基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时,应根据本地区实际拿出一定数量或比例的岗位,对“三支一扶”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人员进行专项招聘,并增加工作实绩在考察中的权重,聘用后可以不再约定试用期;省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时,对“三支一扶”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人员同等条件下优先聘用。

2021年,“三支一扶”服务期满人员中近7成被机关事业单位录(聘)用。

学习深造

期满考核合格的“三支一扶”人员,可继续学习深造。

“三支一扶”人员在三年内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可以初试总分加10分,且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已被录取为研究生的应届毕业生的参加“三支一扶”计划人员,学校应为其保留入学资格。

高职(高专)毕业生且为期满考核合格的“三支一扶”人员可免试入读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专科起点本科,还可按规定享受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代偿政策。

对符合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规定的支医人员,凭服务地医疗机构出具的试用期考核合格证明,由县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协助办理参加考试手续。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参加支医服务的,期满且考核合格后由县级卫生健康主管部门统一安排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就业创业

各地要依托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为自主就业的服务期满人员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

对就业困难的,提供“一对一”就业帮扶。及时将有创业意愿的服务期满人员纳入创业引领行动,提供创业培训、孵化等服务,鼓励创办家庭农场(林场)、农民合作社,按规定落实扶持政策。

参加“三支一扶”计划前无工作经历的人员期满且考核合格的,两年内在参加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考录(招聘)、自主创业、落户、升学等方面可同等享受应届毕业生相关政策。

“三支一扶”人员在基层服务年限计算为工龄,其参加工作时间按其到基层报到之日起算。

工作要求

加强组织领导

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财政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乡村振兴局、国家林草局、共青团中央成立全国“三支一扶”工作领导小组,按照各自职能,共同推进工作。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发挥牵头作用,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加强宣传引导,搞好衔接沟通,抓好工作落实。

严格资金管理

各省级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做好中央补助资金测算工作,按时申报年度补助资金。财政部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审核结果,向各省级财政部门下达当年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并按一定比例提前下达下一年度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省级财政部门要按照“三支一扶”计划中央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做好经费保障和管理工作,加强绩效评价,加快执行进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将加强对“三支一扶”工作的绩效管理和运行监控,并将绩效考核结果作为中央财政补助名额分配的重要参考依据。

社会意义

“三支一扶”计划的实施为基层公共服务机构补充了新生力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基层公共服务组织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匮乏的状况,推动了基层公共服务事业发展,培养了大批青年人才,促进了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转变,政策功效明显。实践证明,经过多年发展,“三支一扶”岗位覆盖了基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多个领域。“三支一扶”大学生已经成为促进农村基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跟踪调查显示,大批服务期满转岗后成为农村基层公共服务的骨干力量。有些到基层农村学校工作的,潜心探索改进教学方法,逐渐成长为优秀的乡村教师。有些到农技部门工作的,刻苦攻关,逐步成为农业科技创新能手。有些到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专心钻研,成为乡村“小名医”。有些走上扶贫岗位的,坚持科技扶贫和智力扶贫,成为创新扶贫方式的优秀践行者。

甘南县为例,自开展“三支一扶”定向帮扶项目以来,甘南县在乡村教育、农业、医疗和扶贫领域都有了较大改观,就学难、就医难、务农难、扶贫难等问题得以较好的解决。

代表人物

2012年9月21日,全国优秀“三支一扶”大学生先进事迹首场报告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在此次报告会上,优秀“三支一扶”大学生代表邓丽、杨朝丽、郭军、陆玉秀、张鸿烨汇报了他们的先进事迹,首都600名大学生参加了报告会。

2022年5月10日,中央宣传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布20名2021年“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先进事迹,不少人都是“三支一扶”政策的受益者、参与者、传播者。他们用脚步丈量大地,用奋斗诠释青春,写下了一个个精彩故事。

相关表彰

2023年10月17日,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布了2022-2023年度安徽省优秀“三支一扶”人员,接龙康等98人被评为2022-2023年度安徽省优秀“三支一扶”人员。

2024年1月19日,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评定高娜娜等139人为2023年度山东省“三支一扶”考核优秀人员,并予以通报表扬。

外界评价

“三支一扶”是年轻人磨砺过硬本领、成就人生梦想的重要舞台。越是艰苦条件,越能历练成长,越是艰巨挑战,越能淬火成金。从最初的教育、农业、医疗、扶贫,到农技、水利、文化、社会保障,“三支一扶”不断拓展的服务领域,都已成为青年成长成才的沃土。把基层作为最好的课堂,把实践作为最好的老师,青年终将干出一番事业,无愧青春韶华。(人民网 评)

为种植户、养殖户送去技术,将医疗服务带到群众身边,在三尺讲台上帮助山里娃看到外面的世界……在“三支一扶”计划支持下,广大青年扎根基层,服务群众,为偏远落后地区发展注入了蓬勃活力。(《人民日报·海外版》 评)

手拿粉笔点亮乡村孩子的受教育梦想,跑遍田间地头帮助农民增产增收,身穿白衣冲锋在新冠疫情防控一线,发展特色产业带领乡亲们过上小康生活……在基层,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三支一扶”人员。在广阔天地挥洒青春,用专业知识建设基层。近年来,在人社部门的引导和组织下,“三支一扶”计划的知名度更加响亮,服务保障更加完善。(《中国劳动保障报》 评)

“三支一扶”计划以优惠的政策吸引毕业生到基层服务,拓宽了毕业生就业的渠道,为稳就业保就业作出重要贡献。实施“三支一扶”计划,不仅有利于广大高校毕业生熟悉国情民情,增强热爱农村、扎根基层、服务人民、报效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有利于他们在基层经风雨、见世面,丰富阅历,磨炼意志,提高能力,全面发展。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才,“三支一扶”计划已经为农村输送了一大批高素质人才,有效改善了农村人才队伍结构,促进农村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活力和动力。(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任文硕 评)

“三支一扶”人员年轻,有想法有才能有干劲,深受基层欢迎。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他们发挥专业特长,对乡村经济、教育、医疗卫生等各项事业发展都有促进作用。(江苏省南通市劳动就业管理中心杨剑峰 评)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