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21 18:10
三明市(Sanming),别称“绿都”,福建省下辖地级市,地处福建中北部,位于北纬25°30′~27°07′,东经116°22′~118°39′。东依福州、南靠泉州、西南接龙岩、西濒江西、北通南平,总面积22965平方千米。全市辖1市2区8县,2023年年末,常住人口242.9万人。市内主要通行闽中方言、闽南方言、闽西客家方言、闽赣方言。
三明地域古时称为“百越之地”。市治所古称“三元”,历来是沙县境内的一方属地。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始置三元县建制。1956年7月,三元、明溪两县合并时,各取两县原名的首字,合为“三明”作为新建县名,并一直被沿用下来。
旧石器晚期,三明市境内已有古人类择为栖息之地。他们穴居岩洞,从事采集狩猎渔牧,并逐渐开发农耕生产,繁衍生息。
夏商时期,境域属于扬州地,周代隶七闽地,战国时期属楚国地。
秦汉时期,属闽中郡及扬州会稽郡东冶县。
三国吴永安三年(260年),以会稽南部都尉辖地置建安郡,辖建安等10县(即今福建全省),并析建安县东部地区置将乐县,西部地区置绥安县(含今泰宁、建宁2县地及宁化、明溪、清流部分地方)。
晋朝,闽地增设晋安郡(辖境为闽西南及闽东沿海一带),而原建安郡辖境缩减为全闽北地区。将乐县、绥安县均属建安郡管辖。
东晋太元四年(379年),改南平县为延平县。同年,在延平县南乡沙源地置沙戍堡。义熙元年(405年),改绥安县为绥城县,隶属关系及辖境不变;同时,沙成堡升为沙村县是为沙县设县之始。
南北朝将郡、县制改为州、郡、县三级制。南朝刘宋、南齐沿东晋建制,绥城、将乐、沙村3县仍属建安郡隶江州;梁普通六年(525年)隶东扬州;陈永定元年(557年)隶闽州;陈光大元年(567年)隶丰州。
隋朝实行“并小为大”原则,改州、郡、县三级制为州、县二级制,大幅度裁减郡县。开皇九年(589年),废建安、晋安2郡,废将乐、绥城2县并入建安县,隶泉州(所即今福州)。开皇十二年(592年),以原邵武、绥城、将乐3县地复置邵武县,改属抚州(今江西临川)。开皇十六年(596年),废沙村县。大业二年(606年),改泉州为闽州,翌年又改为建安郡,福建全境统属建安郡管辖,下置闽县、建安、南安、龙溪4县,其它郡县俱废。三明境域仍属建安县管辖。
唐代改州、县二级制为道、州、县三级制。武德元年(618年),改建安郡为建州,州治从福州移至建安(今建瓯)。武德四年(621年),恢复沙村县建置,改称沙县,隶建州。武德八年(625年),在福建泉州置都督府,领泉、建、丰3州,治所在泉州(今福州)。将乐、绥城从邵武县析出复置,属建州。贞观元年(627年),全国州、县大裁并,全国分10道,建州属江南道,领建安、建阳、唐兴(原吴兴)、邵武、将乐、绥城6县。贞观三年(629年),废将乐、绥城县分别并人建安县和邵武县。乾封二年(667年),沙县西部黄连峒地带设黄连镇。垂拱四年(688年),复从邵武、建安两县析出原绥城、将乐2县地重置将乐县。开元十三年(725年),朝廷升黄连镇为黄连县(今宁化),隶建州。天宝元年(742年),黄连县改为宁化县,隶江南东道临汀郡(汀州)。大历十二年(777年),沙县由建州改属汀州。元和三年(808年),废将乐县,分别并入邵武、建安2县。元和五年(810年),复置将乐县,仍属建州。至此,三明境域保持县级建制的已有将乐、沙县、尤溪、宁化4县。
五代十国的半个世纪中,福建先后为闽、殷、南唐、吴越各国所割据。后晋天福八年(943年),建州刺史王延政在建州称帝建国,国号殷,改元天德。天德三年(945年),升将乐县为州,称西镛州。南唐废西镛州,恢复将乐县建置。南唐保大四年(946年),改黄连镇为永安场,改归化镇为归化场。保大六年(948年),升延平军(今南平市)置剑州,尤溪县由福州改隶剑州。南唐中兴元年(958年),沙县脱离汀州改隶剑州,升永安场为建宁县,升归化场为归化县。到五代末,三明境域属剑州的有沙县、尤溪县,属建州的有将乐县、建宁县、归化县,属汀州的有宁化县。
宋代的地方政权建置,基本是承袭唐和五代的州、县制(与州平列的有府、军),改道为路。太平兴国五年(980年),归化县、建宁县改隶邵武军。元祐元年(1086年),归化县改名泰宁县,隶属不变。宋元符元年(1098年),析宁化县六团里、长汀县二团里增置清流县,隶汀州。南宋绍定元年(1228年),废清流县。
元朝设行省,下辖路、府、州、县。至元八年(1271年),复置清流县。至元十三年(1276年),邵武军改邵武路,南剑州改南剑路,后于大德六年(1302年)改为延平路。元代三明境域属延平路有将乐县、尤溪县、沙县,属邵武路有泰宁县、建宁县,属汀州路有宁化县、清流县。
明景泰三年(1452年),析沙县新岭以南地、尤溪宝山以西地增置永安县,隶延平府。成化六年(1470年),析宁化县柳杨下觉2里(包括泰宁县沂州)及清流县归上、归下2里,沙县十九都沙阳里,将乐县的中和、兴善2里,增置归化县(今明溪),隶汀州府。嘉靖十四年(1535年),尤溪县十五都、永安县一都,漳平县十社,德化县黄认一团,合置大田县,隶延平府。隆庆元年(1567年),析龙岩集贤里之东西洋和大田3图、永安4图,置宁洋县,隶漳州府。至此,三明境域已建立11个县,其中隶延平府有沙县、将乐县、尤溪县、永安县、大田县,隶汀州府有宁化县清流县、归化县,隶邵武府有泰宁县、建宁县,隶漳州府有宁洋县。
清代基本沿明制,设福建布政使司,辖9府2州,先后增设龙岩州、永春州和台湾府。雍正十二年(1734年),大田县改隶永春州(直隶州)。翌年,宁洋改隶龙岩州。
民国初年(1912年),改府为路,并改厅、州为县。三明境域属北路观察使署。民国三年(1914年),改路为道。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道制,实行新的省、县制,境域各县直隶福建省政府。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11月,“闽变”发生,国民党十九路军在福建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下辖闽海、延建、兴泉、龙汀4省及福州、厦门两个特别市。三明境域的沙县、将乐县、尤溪县、永安县、泰宁县、建宁县属延建省;清流县、明溪县(原归化县)、宁化县、宁洋县属龙汀省;大田县属兴泉省。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闽变”失败,4省撤销。同年7月,改组后的福建省政府实行行政区督察专员制,将全省划分为10个行政区。三明境域的沙县、尤溪属第三区;大田属第四区(称仙游专署);永安、宁洋、清流、明溪、宁化属第八区(称长汀专署);将乐、泰宁、建宁属第九区(称邵武专署)。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10月,又将全省原划分的10个行政督察区缩并为7个行政区。尤溪县、永安县、将乐县、沙县属第二行政区;大田县、宁洋县属第六行政区;宁化县、明溪县、清流县、建宁县、泰宁县属第七行政区。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4月,省政府内迁永安。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2月,福建省政府决定以三元镇为中心,划出人口万余人的各乡,成立三元特种区,辖三元城关、列东、列西等地,仍视为沙县境内的一部分。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原沙县、永安、明溪3县属地各划出部分并入三元特种区,成立三元县,隶属第二行政区。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9月,全省行政区调整为9个行政督察区。三明境域的沙县、将乐县、泰宁县、建宁县、尤溪县仍属第二区(南平专署);宁化县属第七区(长汀专署);永安县、宁洋县、大田县、清流县、明溪县、三元县改属第九区(永安专署)。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全省行政区又调整为7个行政督察区,永安专署改称第六区,三明境域各县隶属不变。
1949年冬-1950年春,三明市境域各地先后解放,分属龙岩、永安、南平专署。1950年2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在永安县设立专(市)级建制的省督察机关即第七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同年4月,改称永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下辖三元县、永安县、明溪县、清流县、宁化县、大田县、宁洋县、德化县(同年10月27日划归晋江专区)。1956年6月,永安专署撤销。7月间,三元、明溪2县合并成立三明县,隶属南平专署。永安县、清流县、宁化县、宁洋县(1956年7月9日国务院第34次会议决定撤销)隶属龙岩专区,大田县隶属晋江专区。
1958年4月,三明辟为重工业基地后即成立三明重工业建设委员会,与南平地委、行署双重领导三明县。1959年2月,经中央批准,三明重工业建设委员会与三明县机构合并,成立三明人民公社筹委会(省辖)。1960年1月,三明人民公社筹委会改名为三明市人民委员会(为省辖三明市)。1961年11月,恢复三明县建制,辖区为原明溪县行政区域。同月,清流、宁化、永安3县从龙岩专区划归三明市,辖区扩大为4县。1963年5月,国务院批准设立三明专员公署,将三明市降为地辖市,专署下辖三明市、三明县、永安县、清流县、宁化县、大田县(同月从晋江专区划入)。
1964年4月,三明县恢复为原明溪县名。1967年7月,福州军区党委决定成立三明专区军事管制委员会。1968年10月,成立三明专区革命委员会,行使原地委、专署的全部职能。1970年6月18日,省革命委员会决定将尤溪、沙县、将乐、泰宁、建宁5县划归三明专区,7月正式划入。同年12月,三明专区革命委员会改为三明地区革命委员会。1978年3月29日,三明地区革命委员会改称为三明地区行政公署,辖区不变。
1983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三明地区行政公署,实行以市带县的管理体制,三明地区改为省辖地级三明市,原县级三明市分为梅列、三元二区。全市辖三元区、梅列区、永安县、明溪县、清流县、宁化县、大田县、尤溪县、沙县、将乐县、泰宁县、建宁县。1984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永安县改为永安市(县级市)。
2021年经报国务院批准、福建省人民政府同意撤销梅列区、三元区,设立新的三元区,以原梅列区、三元区的行政区域为新的三元区的行政区域,三元区人民政府驻列东街道新市北路836号;同意撤销沙县,设立三明市沙县区,以原沙县的行政区域为沙县区的行政区域。
三明市地处福建中北部,位于北纬25°30′~27°07′,东经116°22′~118°39′。东依福州、南靠泉州、西南接龙岩、西濒江西、北通南平,东西宽230多千米,南北长180多千米,总面积22965平方千米。
三明属中亚热带气候,夏长冬短,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和无霜期长。由于境内地形差异很大又可造成局部性小气候,特别是垂直分布的小区域气候差异更大,常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
全市年平均气温19.6℃,最冷月在1月,平均气温8.9℃,极端低温可达-11.3℃,最热月在7月,平均气温28.6℃,极端高温可达40.5℃。春季趋向上升,秋季下降。南北相差2℃,总体上为西北部低,东南部高,河谷丘地高于山地。全市年平均日照时数1728.2小时,年日照百分率为38%~43%,各月日照时数以7月最高、2月最小,在地域分布上有差异,总体呈南部高北部低的态势。无霜期在216~304天之间变化,南部几县霜日10~35天,北部几县相对偏短。
全市年平均降水量1592.0毫米,各县年降水量平均在1400~2000毫米之间,随海拔高度增高而增加。由于玳瑁山脉与戴云山脉的屏障作用,闽中谷地降水量偏少。各县降雨的季节变化基本一致,3~4月为春雨季,降水日数较多,一般占全年降水量的25%~30%;5~6月为梅雨季,降水量多,占全年降水量的30%~35%,月平均降水日数为15~20天;7~9月为台风、雷雨季,不同地区变化较大,一般占全年降水量的20%~27%,月平均降水日数为8~15天;10~11月为旱雨季,是全年的干旱季节,降水量占全年的12%~14%,月平均降水日数为10~12天。
三明市境域地层结构发育完整,自下元古界至新生界有12个系,37个地层单元包括变质岩、侵入岩、火山岩、沉积岩四大岩类。最古老的岩石层分布于建宁一带晚太古代天井坪组,是华夏古陆核的组成部分,代表福建省最古老的岩石层。
三明地跨福建三大构造单元、地质结构上存在四条断裂带:沙县-南日岛北西向断裂带,途经泰宁、将乐、沙县、尤溪等地;永安-晋江北西向断裂带,途经明溪、永安、大田等地;邵武-河源北东向断裂带,途经泰宁、建宁、宁化等地;政和-海丰北东向断裂带,贯穿尤溪、大田、永安、沙县及三明城区。
三明市属多山地区,主干山脉的走向与主构造线走向一致,呈北东、北北东向展布。全境地势总体上西南部高,北东部低,略似马鞍形:东部系戴云山脉和玳瑁山脉的北段,海拔700~1500米;西部为武夷山脉南段和杉岭山脉南段,海拔700~1500米;中部沙溪谷地,海拔120~500米。最高峰白石顶位于建宁、泰宁两县交界处,海拔1857.7米。最低点位于尤溪县的尤溪口河段水面,海拔50米。境内峰峦叠嶂,山岭连绵,丘陵起伏,峡谷与盆地错落相间。
三明境内以中低山及丘陵为主,北西部为武夷山脉,中部为玳瑁山脉,东南角依傍戴云山脉。峰峦耸峙,低丘起伏,溪流密布,河谷与盆地错落其间。在全国地貌区划中,三明区域属华东华南低山与丘陵大区中的东南沿海低山与丘陵区。又可分为闽浙流纹岩低山和中山区、闽西北低山与中山区、闽西南低山与丘陵区和沙溪河谷区4 个地貌分区。
在晚近地质历史中,三明市地貌作用的内营力以构造上升为主,外营力以流水侵蚀为主,风化剥蚀及堆积作用居次。按地貌的成因及形态,地貌类型主要可分为流水地貌、丹霞地貌、喀斯特地貌和其他地貌。
丹霞地貌
丹霞地貌分布在红层断陷盆地内,如永安市的栟榈山,沙县南坑仔、性天峰、七峰叠翠,泰宁县金湖一带,系由上白垩统赤石组红色砾岩、砂砾岩在亚热带高温多雨气候条件下,经流水侵蚀,重力崩塌作用形成的。并由它们组成岭、寨、岩、石、洞等独特的风景名胜。
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是地质历史时期古气候作用的产物,主要分布在永安大湖、小陶,清流余朋、林畲、嵩溪,宁化泉上、湖村,将乐梅花井,明溪滴水岩等地,系由船山组、栖霞组灰岩、大理岩构成。
三明水系发达,水量丰沛,福建的母亲河闽江发源于三明市建宁县。市境内主要河流沙溪、金溪、尤溪,均系闽江水系,集雨面积5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167条。沙溪为全市最大河流,干流总长320千米,流经7个县(市、区)。
2023年,三明市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总量29.83亿立方米,比年初减少0.42亿立方米。
截至2024年3月,三明市共有大中型水库40座,其中大型水库4座,为街面水库(电站)、池潭水库(电站)、安砂水库(电站)、水东水库(电站)。
尤溪街面水库(电站)
尤溪街面水电站是福建省具有多年调节性能的大型龙头水库水电站,具有发电、供水、灌溉、防洪等综合利用功能。水库(电站)位于尤溪县街面村下游,库区涉及尤溪、大田、德化三县。坝址以上流域面积1604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径流量14.25亿立方米,总库容18.24亿立方米,兴利库容10.95亿立方米,于2006年7月下闸蓄水。
池潭水库
池潭水库是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航运、养殖和旅游等综合效益的大(2)型水库,坝址位于芦庵滩头,坝址以上集雨面积4766平方千米,最大坝高78米、长253米,总库容8.7亿立方米,为不完全年调节水库,被水利电力部评为1981年优质工程。
三明市气候温湿,植被茂盛,土层较深厚。全市土壤类型主要有红壤、黄壤、水稻土、黄红壤、紫色土、石灰(岩)土等6个土类,12个亚类,57个土种。
水稻土是三明市重要的耕作土壤,占土地总面积的7.07%,占耕地面积的95.63%,分布在河谷盆地、溪河两岸的平洋田和溪边田、山地丘陵的山坡梯田以及山间谷地的山垄田。
三明市地带性红壤遍布于海拔650米以下丘陵山地,非地带性紫色土、石灰性土随母岩分布呈不规则斑状分布。因境内地形起伏大,母岩类型繁多,生物气候变化悬殊等,土壤呈垂直带谱和区域、微区域组合分布比较明显。随着地形升高,山坡的朝向,土壤水热条件,植被类型垂直差异较大,山地土壤亦呈明显的垂直分布规律。
三明市位于福建省灾害性天气的上游,受地理和地形影响,常有洪涝、干旱、高温、冷害、地质灾害、冰雹、台风等气象灾害发生,气象灾害频率高。
2022年,三明市气候复杂,极端天气频发,共经历12场暴雨、3次强对流、7次高温、1个影响台风和2月份低温冰冻、夏秋气象干旱等灾害性天气过程。
2024年6月以来,三明市出现持续性强降水过程。截至6月19日,持续性强降水造成三明11个县(区)12.02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7911.62公顷,倒塌房屋102间,直接经济损失13.49亿元。面对持续性强降水,三明市累计下沉干部29365人次,转移民众8165人,开放2300个自然灾害避灾点。市应急部门和发改(粮储)部门第一时间调拨棉被2000床、折叠床1200床、帐篷100顶、毛毯2000件、毛巾被1000床、发电机10台等救灾物资,支持将乐、建宁、泰宁开展应急救助工作,保障受灾民众有饭吃、有衣穿、有住处、有干净水喝、有医疗保障。
2022年,三明市主要河流沙溪、金溪、尤溪的地表水资源量分别为112.55亿立方米、68.08亿立方米、48.57亿立方米。与多年平均值相比,沙溪、金溪、尤溪分别少53.5%、30.7%,60.3%。
2023年,全市地表水资源量169.54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偏少22.1%。全市地下水资源总量47.45亿立方米(扣除了山丘区与平原区间的重复计算量),比多年平均值偏少26.6%。
2023年,全市用水总量18.54亿立方米。农业用水量14.94亿立方米,其中农田灌溉用水量12.08亿立方米,林牧渔畜用水量2.86亿立方米;工业用水量1.21亿立方米;城镇公共用水量0.54亿立方米;居民生活用水量1.48 亿立方米;生态环境用水量0.37亿立方米。
截至2022年年底,三明市土地总面积229.65万公顷。其中,耕地面积16.27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08%;园地面积6.37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77%;林地面积189.45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2.50%;草地面积1.15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50%;湿地面积0.05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02%;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6.06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64%;交通运输用地面积3.10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35%;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4.31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88%;其他土地面积2.89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26%。
截至2022年年底,三明市发现各类矿产79种,其中在储表已登记入册的矿产49种,已开发利用的矿产43种,主要矿种有石灰岩、萤石、铅锌、稀土、钨、隐晶质石墨、高岭土等。石灰岩主要分布在永安、大田、将乐等地;萤石主要分布在将乐、明溪、清流等地;铅锌矿主要分布在尤溪、大田等地;稀土主要分布在宁化、清流、明溪、尤溪等地;钨矿主要分布在宁化、清流等地;隐晶质石墨主要分布在永安、大田等地;煤主要分布在大田、永安等地;金、银、铜矿主要分布在尤溪、泰宁等地;铁矿主要分布在大田等地。已形成大田—永安煤矿、清流—明溪萤石矿、尤溪梅仙铅锌矿、宁化行洛坑钨矿、永安坑边水泥用灰岩等一批重要资源基地。
截至2022年年底,三明市林地面积189.85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2.7%,森林面积177.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77.12%,森林蓄积量2.1亿立方米,位居全省各设区市前列。生态公益林46.3万公顷(国家级40.3万公顷,省级6.0万公顷)、重点生态区位内商品林13万公顷。全市有维管束植物2188种(包括亚种、变种、变型),引种栽培的木本植物和竹类近300种。有珍稀濒危野生植物94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南方红豆杉、四川苏铁、水松、东方水韭等5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69种;省级重点保护珍贵树木20种。
全市有陆生野生脊椎动物30目92科594种。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144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穿山甲、小灵猫、金猫、云豹、黄腹角雉、白颈长尾雉等14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97种;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3种。
截至2023年,三明市共有省级以上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11个,其中国家级5个,分别为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峨嵋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福建君子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龙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闽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总面积8.58万公顷,占全市土地面积3.74%。
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福建省永安市东部的西洋、上坪、青水三个乡(镇)交界处。区内自然资源丰富,是中国少有的一个物种基因库,为全国小区域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为闽江的重要水源涵养林区。主要保护对象:原始长苞铁杉林和猴头杜鹃林及山间盆地泥炭藓沼泽等。
龙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龙栖山自然保护区地处闽西北将乐与明溪两县交界处,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山高林密,古木参天,秀水长流。龙栖山自然保护区有近6万亩原始森林,是中国少有、独特的天然植物园。保护区共有7个植被类型,24个群丛,130多个科,近300种树种,有名贵的南方红豆杉、柳杉、金钱松、龙柏树等,还有含笑、吉祥草、海棠、山茶花等奇花异卉。区域内有虎、豹、熊、猴群、羚羊、飞狸、娃娃鱼等百余种珍奇动物,鸟类种类丰富。
截至2023年底,三明市辖1市(永安市)、2区(三元区、沙县区)、8县(明溪县、清流县、宁化县、大田县、尤溪县、将乐县、泰宁县、建宁县)。市政府驻三元区新市北路412号。
2023年年末,三明市常住人口242.9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6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60.07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5.90%,比上年末提高1.51个百分点。全年常住人口出生率为6.14‰,人口死亡率为8.19‰,自然增长率为-2.05‰。年末全市户籍总户数80.76万户,户籍人口数为284.38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23万人。
全市常住人口中,从性别来看,男性人口为124.6万人,占比51.6%,女性人口为118.3万人,占比48.4%;从年龄来看,0-14岁人口为46.0万人,占比18.9%;15-64岁人口为160.0万人,占比65.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36.9万人,占比15.2%。
参考资料来源:
三明市是一个多民族的散居地区,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统计,现有畲、回、苗、高山等43个少数民族,人口30360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22%。世居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畲族,有14936人,其次是回族,有1472人。三明市全市11个县(市、区)都有少数民族分布,少数民族人口5000人以上的有永安市、三元区,2000人以上的有宁化、沙县、尤溪、大田4个县(区),清流、建宁2个县在1000人以上。全市有2个民族乡,即永安市青水畲族乡、宁化县治平畲族乡,少数民族行政村43个,其中畲族村41个,回族村2个。
三明(市区)、永安、沙县通行闽中方言,尤溪、大田通行闽南方言,宁化、清流通行闽西客家方言,建宁、泰宁、将乐、明溪通行闽赣方言。
三明市有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等四种宗教。截至2024年5月,全市有登记的各种宗教活动场所595处(其中:佛教348处、道教106处、基督教130处、天主教11处)。全市有各级爱国宗教团体45个,其中市级宗教团体5个,即市佛教协会、市基督教三自爱国会、市基督教协会、市天主教爱国会、市道教协会。
三明市宗教历史悠久,在开展两岸宗教文化交流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人文优势,与海外有一定的联系和影响。泰宁庆云寺和建宁报国寺为三明市对台交流重点寺院。永安、沙县、泰宁、建宁是宗教工作重点县(市、区)。此外,三明市民间信仰历史悠久,种类繁多,遍布城乡。
三明市地处闽西和闽西北,是东南沿海与中西部地区的重要连接带,是海西纵深推进、东出西进和南联北接的重要节点,是福建的老工业基地、新兴工业城市。全市拥有钢铁与装备制造、新材料、文旅康养等主导产业,高优粮食、绿色林业、精致园艺、生态养殖和现代烟草五大优势特色现代农业。
三明市2023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07.10亿元,比上年增长1.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55.08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1342.53亿元,与上年持平;第三产业增加值1309.49亿元,增长3.0%。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8%,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4.6%,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3.5%,三次产业结构占比为11.8:44.6:43.5。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23141元,比上年增长2.8%。
2023年,三明市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851元,比上年增长5.3%。按常住地分,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822元,增长6.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517元,增长4.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1.87,比上年缩小0.05。
2023年,全市全年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5695元,比上年增长5.9%。按常住地分,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7860元,增长6.0%;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1991元,增长5.4%。农村居民食品烟酒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35.3%,城镇居民为33.8%。
三明是福建主要的粮食主产区,经济作物种类繁多,杂交水稻制种面积、产量居全国前列,粮食、果蔬、生猪、蛋禽等规模产量居全省前列。稻种产量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位居全国杂交水稻制种第一大市,是“中国稻种基地”。市内拥有三明蜜桔、建宁早熟梨、黄桃、尤溪金柑等特色水果品种,永安黄椒、明溪淮山等特色蔬菜产品。全市有5个县市生产美人茶,占全国美人茶产量的75%以上,畜牧禽业以生猪、蛋鸡为主,存栏数居全省前列,水产品有泰宁大金湖“宴清牌”有机鱼、永安安砂有机鱼、尤溪闽湖“闽心牌”有机鱼、清流溪鱼等品牌。
三明市2023年全年农林牧渔业完成总产值600.61亿元,比上年增长4.6%。粮食种植面积243.10万亩,增加0.80万亩,其中稻谷面积177.77万亩,增加0.29万亩;烟叶种植面积45.08万亩,增加6.48万亩;油料种植面积9.24万亩,增加0.32万亩;蔬菜种植面积126.97万亩,增加3.21万亩。全年粮食产量95.88万吨,比上年增加0.50万吨。其中,稻谷产量77.88万吨,增加0.28万吨。
猪肉产量16.97万吨,增长3.3%;牛肉产量0.22万吨,下降5.9%;羊肉产量0.36万吨,下降11.7%。年末生猪存栏124.47万头,增长4.1%;生猪出栏215.81万头,增长3.2%。牛奶产量2.46万吨,增长83.5%。全年水产品产量11.92万吨,比上年下降1.5%。
三明市2023年全年新增(恢复)有效灌溉面积0.8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9.1万亩。2023年年末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分别为4家和128家。新增15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达5452家;新增1022家家庭农场,总数达8568家。新增土地流转面积0.6万亩,累计流转面积达86.9万亩,占承包耕地面积的34.1%。新增市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24个,家庭农场示范场41个。
截至2024年3月,全市“三品一标”累计认证753个产品,其中,无公害农产品326个;绿色食品346个;有机农产品62个;地理标志登记保护19个。2个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大田、泰宁)。
三明是福建的老工业基地、新兴工业城市,以钢铁与装备制造、新材料两大工业为主导产业,依托海西重汽、天华智能、机科院海西分院、永安轴承、三明齿轮箱等龙头行业,正建设为全省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2023年,全市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5%。在规模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长4.6%;国有企业增长3.5%,集体企业增长5.1%,股份合作企业增长12.4%,股份制企业增长3.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7.1%;其他企业下降5.1%。分轻重工看,轻工业下降2.2%,重工业增长3.9%。分门类看,采矿业增长7.1%,制造业增长3.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7%。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72%,比上年提高0.37个百分点。
2023年,全市规模工业中,钢铁与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6%,增速高于规模工业2.1个百分点。其中钢铁与装备产业增加值增长4.8%,高于全市规模工业1.3个百分点;以氟化工、石墨烯等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增加值增长9.5%,高于全市规模工业6.0个百分点。全市规模工业的38个行业大类中有25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增长面65.8%,其中有8个行业实现两位数较快增长,占全市工业大类行业的21.1%。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0%,增速高于全市规模工业3.5个百分点;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0%,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增加值增长3.0%,低于全市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
202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比上年下降23.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93.29元,比上年增长0.19%。营业收入利润率为1.5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为97.72%,比上年提高0.37个百分点。
2023年,全市建筑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6.4%。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下降10.4%。
三明市第三产业以文旅康养、体育、金融产业等现代服务业为主,境内拥有3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5个文化产业基地。
2023年,全市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315.54亿元,比上年增长3.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69.66亿元,增长9.4%;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67.57亿元,增长9.4%;金融业增加值187.43亿元,增长6.6%;房地产业增加值115.92亿元,下降9.8%。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6.2%。
2023年,全市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2.32亿元,比上年增长13.7%;邮政行业业务收入12.65亿元,增长10.9%。邮政业完成邮政函件业务35.05万件,增长2.4%;邮政包裹业务4.48万件,增长427.1%;快递业务量6343.02万件,增长20.2%。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总量(按2022年不变价格计算)27.42亿元,增长10.9%。年末移动电话基站数3.12万个,增长9.4%。其中,4G基站1.86万个,增长6.2%;5G基站0.59万个,增长29.7%。电话用户总数381.37万户,增长1.2%。其中,固定电话用户39.87万户,增长7.6%;移动电话用户278.50万户,增长0.3%。电话用户普及率为129.68部/百人。5G移动电话用户124.12万户,增长40.9%。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34.40万户,增长5.3%,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为125.55部/百人。移动互联网用户246.63万户,增长3.2%。
2023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14.17亿元,比上年增长3.5%。其中,限上企业零售额136.35亿元,下降4.7%;限下企业和个体户零售额777.82亿元,增长5.1%。限额以上企业实现网上零售额5.16亿元,比上年下降37.8%。
在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中,中西药品类增长27.7%;通讯器材类增长23.2%,其中智能手机增长51%;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15.6%;汽车类增长3.2%,其中新能源汽车增长68.3%;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下降4.5%;石油及制品类下降2.3%。
2023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2.8%。第一产业投资增长44.1%;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0.4%;第三产业投资下降4.9%。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0.4%,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48.6%。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5.1%,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22.0%。民间投资增长6.4%,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59.1%。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9.6%。全年到位资金比上年增长5.9%。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下降10.0%。其中,住宅投资下降11.7%;办公楼投资下降55.9%;商业营业用房投资下降8.1%。
2023年,全市进出口总额157.9亿元,比上年增长9.9%。其中,出口额147.8亿元,增长8.6%;进口额10.1亿元,增长34.4%。进出口顺差137.7亿元,比上年增加7.3亿元。新设外商直接投资企业37家,比上年减少28家。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44亿元,比上年下降41.8%。
2023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170.99亿元,比上年增长8.2%;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7.97亿元,增长5.9%。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61.44亿元,增长3.4%。全市税务系统组织各项收入260.95亿元,增长4.4%;其中税收收入129.47亿元,增长8.5%。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626.3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9.2%;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349.4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1.9%。年末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476.4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5.1%。金融机构人民币个人消费贷款余额772.70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1%,住房贷款余额553.28亿元,比上年末下降2.3%。
全年内外资保险公司保费收入64.75亿元,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6.09亿元;人身险保费收入48.66亿元。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23.39亿元,其中:财产险赔款10.53亿元,人身险赔款及给付12.86亿元。
2009年9月,三明经济开发区开始组建;次年12月,省政府批复同意设立三明经济开发区,纳入省级开发区管理;2023年1月1日,三明经济开发区完成三元区辖内的工业园区整合。整合提升后,开发区辖吉口新兴产业园、吉口循环经济产业园、小蕉工业园区、荆东工业园、黄砂新材料循环经济产业园、汇华(竹洲)工业集中区、台江工业集中区、高源工业集中区、翁墩物流园、大坂现代物流园、荆西智能装备产业园、洋溪信息产业园等12个园区,已形成一区多园、各具特色的产业园区和集中区。园区管理用地面积77207亩,其中,完成企业入驻面积20382亩,完成前期手续用地面积3742亩,未开发面积15161亩,发展备用地面积37922亩。园区位于三元区的九个镇或街道,以市政府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便利交通。
三明经济开发区以装备制造、新材料(氟新材料、新能源材料等)、生物医药为3大主导产业,引进元福、三农、金氟、润祥、台氟、中州等氟化工企业,形成了一条涵盖含氟无机盐、氟聚合物、氟精细化学品等的完整产业链。2023年,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3家,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422.29亿元、税收5.97亿元,就业人员10500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6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6家、“专精特新”企业13家。
海西三明生态工贸区是2011年经省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经济开发区。2013年,市委市政府推进工贸区核心区生态新城建设。三明生态新城位于三元区与沙县区的连接带,总规划面积约12平方千米,规划人口10万。区内有万亩如意湖湿地公园、水美土堡群等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开发建设三沙生态旅游区、外家湖公园等文旅项目,年旅游接待人数超100万人次。周边动车站、高速口、机场等交通枢纽环列,辖区内已建成“三横两纵”主干路网。全区以数字经济、高端制造、生产性服务、生态康养、商贸服务五大产业为重点,依托京闽科技合作,打造三明中关村科技园,截至2024年7月,已入驻常态化办公企业160家、员工约1500人。
2023年,三明市普通高等教育招生14803人,在校生46064人,毕业生14531人。成人高等教育招生3176人,在校生11690人,毕业生3854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1.04万人,在校生3.17万人,毕业生0.91万人。普通高中招生1.88万人,在校生5.19万人,毕业生1.55万人。普通初中招生3.63万人,在校生10.62万人,毕业生3.28万人。普通小学招生3.67万人,在校生22.40万人,毕业生3.58万人。特殊教育在校生(不含附设班)804人。幼儿园在园幼儿7.48万人。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100.74%;初中毕业生普高升学率57.21%;幼儿入园率99.51%。全市高考历史组、物理组报名人数1.6万人。全市6246人、15794人次参加自学考试,142人获得本、专科毕业证书。
2023年年末,三明市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604个,其中医院63个,卫生院124个,村卫生室1670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2家,妇幼保健院(所)12家。年末共有卫生技术人员21177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7850人,注册护士6684人。拥有乡村医生1635人。全市共有医疗机构床位17174张,其中医院13668张,乡镇卫生院2788张。
三明市第一医院始建于1960年,是一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是福建医科大学非行政隶属附属医院、福建中医药大学临床教学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合作共建医院。医院是国家级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单位,是全国首批15个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建设单位之一;为国家药物临床试验基地、首批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级卒中中心建设单位以及国家级胸痛中心、心衰中心、高血压达标中心、房颤中心、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拥有福建省新生儿救治分中心、儿童救治分中心、产前筛查诊断分中心3个省级医学分中心。
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是一所集医疗、保健、预防、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医院是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技术合作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技术合作医院、全国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建设单位、国家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暨第六临床医学院、福建省全科医师临床培训基地、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建设项目单位。医院附设福建中医药大学三明康复中心、福建中医药大学五运六气研究所、福建中医药大学闽台青草药实习基地、三明市人类辅助生殖中心、三明市中医睡眠研究所、三明市高血压防治研究所、三明市草医药研究所、三明市中西医结合骨伤康复诊疗中心、三明市压力管理中心。
2023年,三明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36.31亿元,比上年下降2.8%,占全市生产总值的1.22%。全市共实施国家、省、市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74项,其中国家级12项、省级90项、市级172项。全年共登记技术合同632项,成交额3.46亿元。
全年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0家,总数303家。当年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58家(一年一评定)。新认定省级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23家,总数154家。新增获评1家省级技术转移机构,共有4家。拥有省级重点实验室5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2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3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0家、市级新型研发机构12家。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8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2家,共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6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03家。
全年新增获评1家省级众创空间,拥有省级众创空间12家(其中通过国家级备案3家)。建有省级科技孵化器9家、省级星创天地12家(其中通过国家级备案5家)。举办第十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三明市赛,15家企业获市赛一二三等奖,赛选推荐5家企业晋级省赛,3家企业分别获省赛初创组一等奖及成长组二等奖、三等奖,并晋级全国赛,获全国赛优秀企业奖1家,创历史最好成绩。2023年首批评选10名三明市“创新之星”“创业之星”。年末共有497名县级科技特派员,134名市级科技特派员,300名个人、110组团队和5家法人被选认为省级科技特派员,选认数量居全省第2位。全市专利授权3075件,比上年下降16.0%;其中,发明专利授权380件,增长28.0%。截至年末,全市共拥有有效发明专利1473件,比上年增长26.2%。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5.940件,比上年增加1.234件。
2023年末,三明市全市文化系统共有公共图书馆13个,文化馆12个,博物馆12个,国有艺术表演团体3个。
全市拥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10个,中国传统村落76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16个,省级传统村落117个;市级历史文化名村98个。福建省特色小镇3个,福建省历史文化街区6个,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1个。出版发行报纸2种,期刊2种,有作品版权登记和著作权登记数量9641件。
2023年三明市参加全国性群体比赛95人次,获得31金;参加全省性群体比赛335人次,获得47金42银42铜。参加国际性竞技比赛14人次,获得5金0银4铜;参加全国性竞技比赛103人次,获得21金26银25铜;参加全省性竞技比赛1125人次,获得48金41银71铜。全市举办赛事活动300余场,共有10万人次参加。全年销售体育彩票7.49亿元。
2023年,三明市市区(三元区)和各县(市、区)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均为100%,为全省唯一100%达标的地级市;市区环境空气综合指数2.68,优于上年0.07,综合排名同比提升1个位次;泰宁、明溪、将乐等7个县环境空气质量位居全省58个县级城市综合排名前十,数量全省第一。全市55个国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同比提升1.8个百分点;主要流域水质指数1.5368,同比改善0.7%;金溪(将乐段)被评为全国第二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全市主要流域55个国(省)控断面各项监测指标年均值I~III类水质比例为100%,其中I~II类断面水质比例为89.1%。泰宁金湖、街面水库、安砂水库3个主要湖泊水库各项监测指标年均值均达到或优于III类,均处于中营养状态。全市15个在用县级以上城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每月监测一次,水质达标率均为100%。
市区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为100%,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2.68;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一氧化碳、臭氧六项主要污染物的年均值都达到或优于二级标准。10个县(市、区)环境空气质量年均值均达到或优于二级标准;达标天数比例均为100%,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范围为1.39—2.49,首要污染物均为臭氧。市区降水pH年均值为4.99,比2022年下降0.09个pH单位,酸雨率为75.3%,比2022年下降6.1个百分点。
市区功能区噪声昼间达标率为100%,夜间达标率为85.7%。区域噪声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55.7分贝,属三级(一般)等级。道路交通噪声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67.8分贝,属一级(好)等级,超过70分贝路段长比例为26.8%;夜间等效声级平均值为57.4分贝,属一级(好)等级,超过60分贝路段长比例为26.3%。
2023年年末,三明市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68.25万人,比上年增加17.91万人,其中在职51.45万人,离退休人员16.80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2.79万人,比上年增加0.2万人,其中在职7.84万人,离退休4.95万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24.36万人,比上年减少0.8万人。全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5.26万人,比上年增加0.43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09.38万人,比上年减少4.04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30.16万人,比上年增加0.96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0.96万人,比上年增加0.11万人。全市纳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0.4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01万人;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4.3万人,增加0.2万人;城乡特困人员0.47万人,增加0.05万人。
2023年年末,全市各类养老服务床位数增至2.27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39.7张。全市建立社区服务中心6个,社区服务站1943个。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20124.87万元,筹集福利彩票公益金1809.47万元。
三明是国家级公路枢纽城市。三明东连福州、泉州,西接中部腹地江西省,是东南沿海与中西部地区的重要连接带,也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纵深推进、连片发展的重要区域。三明已形成集高速公路、快速铁路、机场于一体的现代化立体交通体系,福(州)银(川)、泉(州)南(宁)、长(春)深(圳)高速公路贯穿境内,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已成为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城市、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国家功能型流通支点城市。
2023年,全市全年货物运输总量9626.18万吨,比上年增长5.9%;旅客运输总量1770.60万人,比上年增长24.8%。
21世纪以来,三明市先后新改建纵五线尤溪至大田路段、联六线永安经明溪、将乐至泰宁路段、纵八线宁化连屋至下曹公路等一批通道项目565千米。在中心城区综合交通路网建设上,先后实施了首条双向六车道一级公路三沙快速通道、国道G205市区过境线、国道G534线三元槐林至荆东段,构建起三明中心城区的“一环“线,串联起沿线经济开发区、高新区及三明机场等重要节点。全市每百平方千米土地上有公路71千米,公路密度居全省山区地市首位,以三明市区为中心向全市11个县(市、区)辐射的高级、次高级公路网络已经形成。
2001年,三明市第一条高速公路——三福高速公路(福银高速)正式开工建设,2004年建成通车,结束了三明高速公路“零”的历史。到2013年,相继建成京福高速公路邵武至三明、三明至福州、泉州至三明、永安至武平、永安至宁化、建宁至泰宁高速公路,提前两年完成省政府“县县通高速”目标。十三五时期,历经5年,至2022年,莆炎高速公路三明段237千米全线通车。三明基本形成了“一纵三横三联”高速公路网,各县城半小时内可上高速。
截至2024年7月,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16438千米,居全省第三,其中高速公路945千米(全省第二),国省干线1949千米(全省第一),农村公路13549千米(全省第三)。
三明市境内有向莆铁路、南龙铁路、鹰厦铁路、浦梅铁路、兴泉铁路等通过,“两纵两横”快速铁路网基本建成,实现县县通快速铁路。市境内有三明站、三明北站、三元区站、建宁南、清流站、宁化等火车站。
2013年9月26日,三明北站正式开通投入运营。2017年,三明北站全年发送旅客达720万人次,日均客发量近2万人。至2022年,三明北站全年发送旅客427.19万人次。
截至2023年,全市铁路营业里程865.84千米。
三明沙县机场工程于2011年10月全面开工建设,场区占地面积5805亩,机场飞行区等级为4C(远期规划4D),空域1360平方千米。机场跑道2600米×45米,设立全向信标台、跑道双向一类仪表着陆系统,可起降波音737系列、空客320系列等C类飞机。机场设15个停机位(9个C类、5个B类、1个D类)、3台旅客登机桥,航站楼面积14000平方米。
2016年3月7日,三明沙县机场正式通航。至2022年8月,已陆续开通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13个国内主要城市航线。2022年,机场新开西安—三明航线。2023年,新开昆明—三明—青岛航线。机场有6家航空公司(海南航空、厦门航空、吉祥航空、华夏航空、西藏航空、东方航空)执飞。2023年,机场共安全保障运输航班3026架次,旅客吞吐量32.87万人次。
民国初期,由于陆运停滞,水运成为三明和外界联系的主要方式。沙溪上航运的船舶以木船为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永安—南平—福州”航线主要由福州船帮和永泰船帮经营。“永安—清流—宁化”航线主要由永安县安砂镇当地农民兼职经营。从1950年到1955年,木帆船一直承担着永安粮食调运福州,以及“永安—南平”间的物资运输和食盐转运的重要运输任务。1958年,“永安—安砂”客运航线开通。1972年,因为兴建福建省最大的水利发电工程——安砂发电厂,筑坝于第九龙截流,加上公路运输逐年发展,1974年,客货水运结束了它的时代。
截至“十三五”末,三明市内河航道通航607.37千米。2022年9月,闽江沙溪口至三明台江航道整治工程第一标段(沙溪口至沙县明光桥段)交工验收,已具备500吨级船舶直航福州马尾港功能。截至2023年3月,工程第二标段(沙县明光桥至三明台江段)已完成前期工作。
沙溪河沙溪口至永安西门航道127千米,建有官蟹、台江、贡川等七座水电站,断航多年。截至2023年3月,三明港总体规划调整(沙溪河沙溪口至永安西门段)工作已完成,规划新建7座船闸(已建成高砂、官蟹、沙县城关、斑竹4座),规划岸线总长7587米(货运岸线4622米,客运岸线2965米)、10个作业区、25个客运码头共计50个客运泊位。
2023年12月底,三明港总体规划(三明台江至永安西门段规划调整)获三明市人民政府批复。规划岸线总长4086米,其中货运规划岸线长1656米,客运规划岸线长2430米。规划永安、三元两个港区,永安港区规划岸线长3114米,包括贡川、兴平2个作业区,8个客运码头;三元港区规划岸线长972米,包括荆东、竹洲2个作业区,4个客运码头。沙溪河三明台江至永安西门航道里程44.3千米,规划等级为IV级航道,通航500吨级船舶,规划建设3座船闸,锚地3处、待航停泊区6处,规划建设航标及通航保障系统。规划预测到2030年三明台江至永安西门段货物吞吐量为360万吨,新增旅客客运量为48万人次。
三明港
三明陆地港是省政府规划的四个陆地港之一,占地约1000亩。项目集港口功能、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中转及第三方物流功能于一体,以“内陆港”为平台,水、陆、空、铁多式联运为载体,以政府和海关、检验检疫部门、港口、船舶公司等单位合作为依托,配套三明二类陆运口岸功能,形成闽西北“内陆港”,实现“一次报关、一次查验、一次放行”以及货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互联互通,是高效率、低成本的综合物流平台。
2024年10月,三明港沙县港区青州作业区1~3号泊位通过交工验收,标志着三明港第一个500吨级内河货运码头建设完成。
三明港青州作业区1~3号泊位工程占地32亩,新建500吨级通用泊位3个(结构按1000吨级预留)及相应配套设施,年设计通过能力为64万吨。
截至“十三五”末,三明市开通公交线路220条,已覆盖11个县(市、区)的中心城区。三明中心城区500米内站点覆盖率达100%,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占比达40%,公交线路已覆盖市县两级城区20千米范围内57%的乡镇,三明与沙县间的快速公交线路开通运营。
2023年,全市全年新增公交线路8条,优化延伸公交线路36条,发展定制公交5条,新投用2个公交首末站、9座公交候车亭。中心城区城市公交出行机动化分担率达到38%,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达到13.3标台。全年新增市际客运班线1条,发展定制班线1条,新增更新新能源出租车40台,完成将乐县黄潭、万全农村客运班线的收购。
三明汽车北站(沙县)
三明汽车北站位于沙县金古园南区,项目10月10日正式开工建设。项目占地面积为60.19亩,建筑面积20042.5平方米,按交通部部颁一级道路客运站标准建设。可日发客运班次550班,发送旅客达11000人次。
2023年10月13日,三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三明汽车北站(三期)改造项目。该项目建设工期36个月,包括公交及客运车辆停车场面积1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改造客运服务中心、维修车间、公交及客运车辆停车场等设施。在全市范围内,新建100座公交候车亭、260座电子站牌、400个停车位、100个充电桩、1个换电站、公交大数据平台;购置3600辆共享电单车、350辆新能源车和车载智能化设备等。
三明是闽人之源、闽学之源、闽师之源、闽江之源和客家祖地,既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辉煌的革命文化,也有独特的人文风情。永安大腔戏、将乐竹纸制作技艺、宁化石壁客家祖地祭祖习俗等项目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蔡襄文化、理学文化、耕读文化在国家传统村落尤溪县洋中镇桂峰村蓬勃发展。闽学(朱子)文化、客家文化、红色文化等不同类型的文化在此交融。
三明美食小吃众多,其中沙县小吃、宁化客家小吃、永安小吃是重要代表,其均具有荦素相宜、天然养生的绿色特征。
沙县小吃共有240个小吃品种,其中有63个“福建名小吃”,39个“中华名小吃”。“沙县小吃”品牌被评为“中国十大小吃品牌”。主要小吃品种有扁肉、拌面、芋饺、烧麦、葱肉饼、米冻皮、金包银、泥鳅粉干、板鸭、三层糕、年糕、白粿、艾粿、糍粑、蝴蝶包、米葡珠、沙县鱼丸等。
永安小吃历史悠久,据《永安县志》(万历本)《永安商业志》《永安名产志》等记载,永安建县(明景泰二年即1451年)就有了当地特色小吃。永安名小吃主要品种有:烫粿条(高汤粿条)、粿条筒(叉叉粿)、饭勺粿、磨浆粿、艾粿(清明粿)、蕨粉包(芋包)、金包银、烧麦、米冻蜂、籼米圆子、糯米糍粑、珍珠丸、萝卜粿、煨豆腐(烫嘴豆腐)、酱糕、官丸、九重粿、芋粉丝、南瓜饼、韭菜盒、金元包、吴米球、大肠糯米、猪肠糕等。
宁化客家小吃源于中原,既吸收了南北方的饮食特色,又积累了各个历史时期的饮食精髓,创造了具有地方风味的生鱼片、韭菜包、烧麦、大卷、三蒸汤、松丸等300多种独特风味客家小吃,且每个节令都有应景美食。
三明每个县都有一幅独特的地方美食风情画卷,酝酿出食物截然不同的风味,具有独具地方特色的“一县一全宴”。
三明市因为山的阻隔、语言的特殊、历史的落后和贫困,受外来文化影响较少,所以相对地保留了更多的晋、汉、唐、宋历史上几次客家大迁移的古代民俗文化。
1991年1月24日,三明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20次会议决定,将三角梅和迎春花并列为“市花”,将黄花槐和红花紫荆并列为“市树”。
截至2022年年底,三明市有世界自然遗产1个,为中国丹霞福建泰宁世界自然遗产。
2023年年末,三明市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651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24处,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15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别为:三元区万寿岩遗址、中村窑遗址,泰宁尚书第建筑群、永安安贞堡、三明市区列西正顺庙、建宁红一方面军领导机关旧址、明溪南山遗址、大田土堡群、尤溪玉井坊郑氏大厝、永安抗战旧址群、将乐岩仔洞遗址、沙县水美土堡群。
万寿岩遗址
万寿岩遗址位于三明市三元区岩前镇岩前村,是迄今为止福建境内发现时代最早的旧石器时代洞穴类型居住遗址,由船帆洞、灵峰洞、龙津洞遗址等组成。文物部门在1999年进行的考古发掘中,共发现了四期文化层,把古人类在福建活动的历史提前到20万年前,填补了福建考古学年代上的一段空白,印证了海峡两岸同根同源的关系。万寿岩遗址发现保护20年来,先后被评为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入选第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中村窑遗址
中村回瑶窑址位于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中村乡回瑶林果场,北距三明市区8千米,东南距中村乡4千米。由珠山窑址及作坊区、蛇头山窑址、回瑶后山窑址、草寮山后山窑址及作坊以及1~4号山的窑址组成,面积35万平方米。保存有较系统、较完整的窑炉、制瓷作坊和瓷土矿坑等窑业遗存以及宋代古道、石拱桥、桂花古树等。
截至2024年8月,三明市共拥有四级非遗代表性项目612项,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241名。
龙舞·大田板灯龙
龙舞·大田板灯龙自唐末传入,延续至今已逾千年,板灯龙由龙珠、龙首、龙身、龙尾组成,龙头高近三米;龙身短则几百节、长则千余节,均用竹木、灯板、龙纸分节扎制而后连缀而成。每年元宵节前后,都会举办迎龙活动,龙在德高望重者手执“龙珠”的引导下,作腾、伏、挪、摇等的动作在乡间或街巷穿行,龙所到之处,家家户户放鞭炮或烟花迎接。龙舞·大田板灯龙集绘画、剪纸、书法、雕刻艺术和扎制编糊工艺为一体,融体育、杂技、舞蹈为一炉,是当地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
沙县小吃制作技艺
沙县小吃制作技艺是古代中原移民与本土百越民族融合,为服务商贾、游人而创造出来的快餐文化,它将游、泡、捶、磨、踅、揉、晒、包、酿等制作工艺与蒸、煮、烤、煎、烙、炖等烹饪方式相结合,通过血缘传承和业缘传承的方式,原汁原味传承至今,被称为中华民族传统饮食文化的“活化石”。沙县小吃制作工艺体系庞大,技艺精湛,具有历史文化底蕴。2007年,沙县小吃制作工艺入选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1年5月,公布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三明在历史上是客家先民南迁的重要中转站,是客家人形成并繁衍生息的重要居住地,客家文化底蕴深厚。三明市12个县(市、区)中有10个县(市、区)是客家县,即宁化、清流、明溪、将乐、沙县、建宁、泰宁、永安、梅列和三元为客家县。此外,尤溪县和大田县也有部分客家乡镇、客家村。在唐宋期间,三明各县市成为大批中原汉人躲避战乱和灾荒而辗转南迁的重要聚居地,为孕育客家民系、形成客家文化作出了重大贡献,成为客家祖地。尤其宁化石壁客家祖地,在客家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据不完全统计,在客家人的主要姓氏中,有190个与宁化石壁有亲缘关系。因此,民间流传“北有大槐树、南有石壁村”,宁化石壁被客家研究专家学者定位为“客家中转站”“客家早期聚散中心”“客家摇篮”“客家祖地”和客家人寻根谒祖的圣地。
客家祖地三明与台湾省自古以来就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有着地缘近、史缘久、血缘亲、文缘深、语缘通、神缘合、俗缘同、商缘广的八缘之亲,是一种姓氏的“根”和文化的“脉”的关系,密不可分。据考证,台湾600万客家人中与三明(尤其是宁化)有亲缘关系的多达97姓。
截至2023年,三明市拥有泰宁(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尤溪联合梯田(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等3个世界级品牌、1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泰宁风景旅游区)、23个国家4A级景区(永安桃源洞—鳞隐石林、三元瑞云山、三元格氏栲、将乐玉华洞、沙县小吃文化城等)和200多个国家级旅游品牌。
2023年,全市全年接待旅游人数5638.89万人次。其中,接待入境旅游人数3.21万人次,接待国内旅游人数5635.6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69.82亿元,其中,国际旅游外汇收入0.84亿美元,国内旅游收入463.8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