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2-23 11:43
“三景舰”是由法国设计师白劳易(Louis-Emile Bertin)设计,在中日甲午战争及日俄战争中活跃的旧日本海军舰船,属于防护巡洋舰,后来被先后分类为二等巡洋舰和二等海防舰。其中严岛号一般视作松岛型防护巡洋舰的二号舰,但比松岛号先开工,故松岛型也被称为严岛型。三舰舰名取自被称为日本三景的宫城县宫城郡松岛町的松岛、京都府宫津市的天桥立、广岛县廿日市市的严岛(又称宫岛),故三舰被称为“三景舰”。
近代日本海军的“三景舰”
1868年1月3日,日本明治天皇在倒幕派的支持下发布了“王政复古”的诏书,宣布国家大权重新归天皇掌握。其后,明治政府先后颁布了《五条誓文》和《政体书》,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明治维新运动。明治政府通过推行一系列资本主义新政策,使日本迅速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国力得到了大幅增强,而其向外侵略扩张的野心也逐渐膨胀。1874年4月,日本陆军中将西乡从道率领5艘日舰侵略台湾,给当时以“天朝上国”自居的中国清政府以当头棒喝,引发了清廷上层的海防大筹议。1875年,根据筹议的结果,清政府决定锐意发展近代海军,其中购置铁甲舰更是成了重中之重。在洽购土耳其两艘铁甲舰未果之后,肩负建设北洋海军重任的李鸿章责令驻德公使李凤苞和参赞徐建寅在欧洲反复考察,选择为中国建造铁甲舰的合适厂商。1881年1月8日,李凤苞与德国伏尔铿船厂签订了建造一艘铁甲舰的合同,5月23日,中国又订造了第二艘铁甲舰,这两舰就是威震远东的“定远”级铁甲舰。该级舰排水量7335吨,舰长94.5米、宽18米、吃水6米,马力6000匹,航速14.5节。装备305mm克虏伯式双联装大炮2座。装甲防护采用铁甲堡式,厚度从305mm-356mm。在当时,“定远”级是东亚水域首屈一指的大型战舰,罕有敌手。1885年11月8日,两艘巨舰建成回到中国。“定远”级的建成大大刺激了1874年侵台战役后暗暗与中国进行造舰竞赛的日本海军,成为投射在当时所有日本海军军人心头的一片挥之不去的阴影。于是,日本海军开始处心积虑地研究如何才能打败“定远”级铁甲舰。
日本海军早在1871年就由当时管辖陆海军的兵部省提出一个为期二十年的造舰计划,按照该计划,每年建造十艘军舰,期满之时共建成二百艘军舰外加二十艘运输船。如此庞大的建造计划远远超出当时日本国力所能承受的范围,只得作罢。1873年时任日本海军卿的胜安芳提出了一个为期十八年的海军扩张案,计划新建铁甲舰26艘、大舰14艘、中舰32艘、小舰16艘、运输船8艘、练习船2艘、风帆运输船6艘共计104艘。同样受制于资金不足,这一方案没有被批准。1881年12月时任海军卿的川村纯义又提出了一个新的海军扩张案,共分两期,其中第一期计划从1882年起新建60艘军舰,为期二十年,总预算40,140,340日元。这一计划仍然没有获准实行。1882年11月15日,川村纯义又提交了修改方案,将新建军舰的数量减为32艘,剩余的12艘缺额由现有的军舰中挑选,待8年期满后再建造新舰替换。12月25日,日本太政大臣三条实美在会同各省卿商议后,最后决定从每年对酿酒、烟草业等新增的750万日元的税收中拨出300万专款用于军舰的建造,这也是日本首次将军舰建造费单独列编。1883年2月24日,三条实美最终批准了这一造舰方案,此外还从每年的海军省定额经费中每年拨出33万日元充作军舰建造费,使日本海军每年的造舰费用增加到333万日元,这样8年的造舰费用共计2664万日元。转眼到了1885年,日本海军痛感西方军舰制造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而主要假想敌——中国北洋舰队的“定远”、“镇远”号铁甲舰在东亚水域无人匹敌的现实更是令日本海军如芒刺在背。当时日本最大的战舰是1878年建成的“扶桑”号铁甲舰,其排水量为3718吨,仅为“定远”级的一半,老式的八角炮房内配备的4门240mm炮无法穿透“定远”级厚达250mm-356mm的装甲,为此,川村纯义又向三条实美提交了全新的造舰扩张案,史称“第六次海军扩充计划”,这一野心勃勃的计划提出未来日本海军要扩充至108艘的规模,其中含铁甲舰8艘、一等巡洋舰16艘、二等巡洋舰12艘、炮舰24艘、水雷运输船4艘、一等水雷艇12艘、二等水雷艇32艘,除去已有的16艘各型军舰,尚需建造92艘,共需经费75,514,242日元。然而此时日本海军的经费已是捉襟见肘,从1883年至1885年末,光造舰费用已花去9903491.21日元,新设镇守府、造船所以及加强沿海防御而布设水雷又花费甚巨,如继续按照当年拟定的8年2664万日元的造舰预算,则还需要16,736,508.79日元,国库空虚的日本政府无论如何也拿不出这笔巨款了,万般无奈之下只得发行1700万元的海军公债,以满足1886-1888年度的造舰预算。《海军公债证书条例》于1886年6月12日得到天皇批准,15日正式公告。三年中共募集了17,241,000日元,其中16,967,003.674日元被直接用于军舰建造,这笔费用称为“别途费”,1887年起改称“特别费” 。同时,海军省缩减了原先的扩充计划,此计划又称“对清第一期军备扩张案”,具体见下表:
三景舰之父——白劳易
白劳易1840年出生在法国南希,年轻时曾研习法律,后转入舰艇设计领域,很快便显示出在军舰设计上的天赋,法国海军第一艘防护巡洋舰“施佛克斯”号即是他的手笔。1885年8月26日,海军卿川村纯义向三条实美提出聘用白劳易,担任海军省顾问、横须贺海军工厂总监督官、舰政本部特任少将,旋获批准。在接连设计了“高雄”、“八重山”两艘无防护巡洋舰后,白劳易与他的日本助手们开始着手设计专门克制“定远”级铁甲舰的舰艇。
由于受建造经费的制掣,白劳易放弃了设计一型足以对抗“定远”级的6000吨级的一等海防舰的念头,转而计划设计一种吨位稍小、费用较廉的二等海防舰。
白劳易决定以他曾经设计过的法国“黄泉”级小型铁甲舰(排水量1690吨,装备一门275mm口径的加奈特式主炮)为蓝本,舰体结构则参考“施佛克斯”号防护巡洋舰(排水量4561吨,装备6门163mm炮、10门140mm炮),来建造一型“特殊海防舰”。由于在防护上无法与“定远”级抗衡,所以白劳易意图装备更大威力的火炮来对抗“定远”级,通过更长的身管来提供足以穿透“定远”级装甲的炮弹速度,机械化的旋回俯仰机构来保证快速发射。
1887年3月,日本海军拨出7,490,000日元的“特别费”,启动了前三艘的建造工程,并以著名的“日本三景”即宫城县仙台湾的松岛、广岛县广岛湾西南的严岛神社以及京都府宫津湾的天桥立,将三舰命名为“松岛”、“严岛”、“桥立”,因此后世将该级舰称为“松岛”级巡洋舰或者直接统称为三景舰。
舰体
“松岛”级巡洋舰排水量4278吨,舰长99米,垂线间长90.68米,舰宽15.39米,平均吃水6.04米,最大吃水6.74米,设计马力5400匹,航速16.5节,续航力6000海里/10节,载煤量680吨。
在舰体设计上,该级舰采用了法式风格浓郁的舰壳内倾设计,这种独特的舰体形状可以减少摇摆,减少舰体上部的重量,在高海况时拥有更多的回复力矩,在相同海况下,与普通舰型相比,可以获得更高的航速。但它最大的劣势是会产生横倾。实际上当主炮转向左舷或右舷,舰体都会发生几度的倾斜。
根据利萨海战的经验,三景舰(以“严岛”为例,下同)的舰首水下装有一个锋利的冲角。冲角之上是一具固定式鱼雷发射管。舰首两舷悬挂主锚的后方各开有一个炮窗,里面安设了一门47mm速射炮。由于受到主锚的遮蔽,这两门47mm炮只能向侧方射击。日后建造的“桥立”吸取了这个教训,在此处设计了一个楔形凹陷,改善了47mm炮的射界,这一设计也成为区分“严岛”和“桥立”这对姊妹舰的一大特征。在两舷炮窗的左下方还各有一个长方形开口,里面分别布置着一具旋回式鱼雷发射管。在主甲板上,舰首布置着一门320mm主炮,主炮之后是一座装甲司令塔,装甲的厚度有100mm。
“松岛”舰与另外两舰的舰体布置则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主炮被匪疑所思地移到了舰尾(关于这种古怪的布置方法下文将有详述),为了保证前向火力,在舰首下方左右各装设了一门120mm速射炮。而其余的速射炮则布置在前部主甲板下的炮房内,左右舷各5门。此外,中部两舷各只布置了2座耳台。
三景舰的防护甲板采用了当时流行的穹甲,平坦部由两层20mm厚的哈维钢板组成,倾斜部有30mm厚,保护着轮机舱和锅炉舱等重要部位。在穹甲与侧舷甲板的结合部用椰子皮粉填充。舰体从头至尾分成众多水密隔舱,隔舱之间有填充纤维的隔壁分隔。与甲板相连处用煤层保护。在防护甲板与上层甲板之间的空间有4米高,在这里还细分为大量纵向或横向的防水隔壁。这是典型的法式间接防护系统。与英式的直接防护系统相比,它无法抵御120mm以上口径的炮弹。
武备
白劳易建议为三景舰配备一门威力超过“定远”级305mm克虏伯炮的巨炮。1886年4月27日,海军大臣西乡从道责成兵器会议议长赤松则良挑选一种适合三景舰的主炮,并指令这种大炮需要从外国订购,并且要提供必要的说明书和图纸供学习之用。5月25日,兵器会议决定采用法国加奈特式42倍口径320mm式后膛火炮。这种火炮采用断隔螺纹炮闩,具有700m/s的初速,30度的俯仰角度,自动装填系统(3度到30度)安装在弹药输送管的中央,可以在一发发射后立刻提升下一发炮弹。火炮能发射540公斤的穿甲弹(用170公斤的弱装药)。
舰政局将兵器会议的决定告知了白劳易,让他以此为基础设计出三景舰搭载的主炮。1887年8月,白劳易交出了设计图。其基本参数如下:
大炮重量:65.7吨
旋台与扬弹装置重量:176吨
口径:320mm
身管长:38倍口径
全长:12.777米
膛线:90条,深1.6毫米
炮口能量:11250米/吨
俯仰角度:-4~10度
旋回角度:285度
使用的穿甲弹:重量450公斤,全长1120毫米,装药量280公斤(炸药10.17公斤),初速700米/秒
8月17日,海军次官与兵器会议议长赤松则良秘密地紧急审议了白劳易的设计。8月30日的第二次兵器会议上,争论的焦点集中在了是否要将身管从42倍口径缩短为38倍口径,因为身管的缩短意味着炮弹的初速下降,进而减弱了大炮威力。最后,考虑到船体稳性以及火炮发射时瞄准的要求,决定采用38倍口径的身管。此外,议员们还提出大炮在法国时要进行50发的试射,待交付日本后再进行60发的试射。白劳易马上指出,这种大炮在发射120~140发后就会影响身管寿命。况且当时一发320mm炮弹的价格高达800日元,而试验经费尚无着落,且日本目前黑火药制造所一天的火药产量刚够一发穿甲弹280公斤的装药量,所以最终决定每门大炮只进行陆上12发(强装药与普通装药各6发)和海上10发(强装药与普通装药各5发)以及最大装药2发总共24发试射。在参谋本部与舰政局表达了各自的意见后,又对设计进行了必要的修改,最终结果如下:
口径:320mm
全长:12.778米
炮身重量:66吨
膛长:12.160米(38倍口径)
有效射程:8000米
最大射程:12000米
炮口能量:9690米/吨
炮弹贯穿熟铁力:炮口1110毫米,1000米距离907毫米,2000米距离823毫米,8000米距离334毫米
弹丸重量:钢铁榴弹450公斤,普通榴弹350公斤
装药:强装药220公斤,弱装药160公斤
初速:钢铁榴弹650米/秒,普通榴弹610米/秒
炸药:黑火药
信管:一号肥后触发信管
大炮委托法国沙隆的斯奈德炮厂(Schneider&Co.,Chalon-sur-Saone)按照加奈特火炮的设计进行制造,其中火炮内管由于技术要求较高,单独在英国定造,炮套、组装则由斯奈德炮厂完成。火炮配套的说明书共有22款,包括材料、构造、操作方法、水压系统、价格等等。
主机与锅炉
三景舰的动力装置是2台卧式三胀往复式蒸汽机,驱动两具直径4.4米、螺距5.1米的三叶螺旋桨。2台蒸汽机分别置于前后两个机舱室,总重量277.7吨。三个汽缸直径分别是高压缸390.5mm,中压缸593.7mm,低压缸1439.9mm,活塞行程1000mm,速度216米/分钟,主机转速216转/分钟,指示马力5400匹。每座蒸汽机配备了一个冷凝器,冷凝速度6吨/天,此外两个辅助冷凝器也安装在蒸汽机上。
三景舰配备了6座低压圆筒式锅炉,提供12公斤/厘米的压力,锅炉是钢制的,每座锅炉有三个FOX式波形炉筒。6座锅炉被置于前后两间锅炉室中,每间横置3座。锅炉的加热面积为1418.7m2,烧结面积为36m(严岛)、36.18 m(松岛)、31 m(桥立),6座锅炉的总重量是214.65吨(“桥立”为226.3吨),总储水量为91.53吨。
总体上说,白劳易设计的三景舰,其典型特点就是“小船扛大炮”,称之为放大版的蚊子船亦不为过,其最大的弱点就是搭载320mm巨炮的平台仅为4000多吨的舰体,造成舰体稳性不足。此外,虽然白劳易刻意加强了重点部位的装甲,但防护巡洋舰舰型的先天不足仍然使三景舰的防御力显得弱不禁风,甚至留下了“赤身裸体的武士”的恶名。不过,由于受到当时种种因素的制约,白劳易的设计才华无法充分发挥,三景舰更可说是他“带着镣铐跳舞”的尴尬产物。
建造三景舰历年所用海军公债募集资金支出表(单位:日元)
“松岛”舰主炮后置之惑
三景舰名义上是同型舰,实际上在舰体构造方面有很大的区别,其中最明显的一处就是“松岛”舰的主炮被置于舰体的后部。
“松岛”主炮后置其实是缘于前文所述的白劳易的四舰两两成组的设计理念。两舰一艘主炮前置、一艘后置,同时兼顾了前后半球的火力,两舰共同组成一个战术分队,对付一艘“定远”级铁甲舰:进攻时,可一前一后将铁甲舰夹在中间攻击,如果被铁甲舰追击时,主炮后置的那艘还可以提供相当的掩护火力。然而,白劳易的四舰方案最终没能成为现实,建成的三艘海防舰也形成了主炮两前一后的古怪布置。
可是,日本海军当时的实际情况却难以实施此类复杂的编队战术。联合舰队参谋釜屋忠道曾对甲午战前联合舰队在佐世保的战备情况这样描述道:“当时在佐世保集结的军舰有几十艘,但令人可悲的是,对于舰队运动信号的识别却存在着很大的弊端,完全熟悉舰队运动的将校寥寥无几,舰队的整备也因信号问题而迟迟不能解决,如此不熟练的舰队就是在堂堂正正的一举一动的信号指挥下仍旧行动困难,因此只能在每日的闲暇,令各舰派出小蒸汽船,到佐世保港外进行舰队运动的训练,希望通过努力弥补其欠缺……”(《战袍余薰怀旧录》)可见,当时日本海军在实施战术编队时还是存在很大困难的,因此在开战前,日本海军在《战斗约规》中只得无奈地选择了最简单的以单舰为单位,机动时只需跟随旗舰运动的单纵阵阵形。三景舰的“三舰群阵”也就无法施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