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19 17:49
1935年3月16日~17日,红军长征途中,为了调动敌人,打乱敌人的部署,红军大造声势,从茅台第三次渡过赤水河,进入川南,并作北渡长江的佯动态势。于是。蒋介石急调重兵前往四川、云南、贵州边境,造成乌江一带空虚。为四渡赤水创造了有利条件。(概述图来自《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简史》)
《关于渡江的作战计划》的实施
遵义会议后,摆在毛泽东和中共中央面前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是,如何摆脱数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胜利完成长征。
当时,敌情十分严重。自红军进入黔北地区后,蒋介石判断中央红军的行动方向可能有二:一是北渡长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师:二是东出湘西与红2、红6军团会师。为了阻止红军的会合和予以各个击破,他除以湘军、鄂军各一部围攻红2、红6军团,以川军、陕军各一部对付红四方面军外,集中148个团共约40万人的兵力向遵义地区进逼,企图围歼中央红军于乌江西北的川黔边境地区。而这时,中央红军只有3.7万余人,敌对双方兵力对比,十分悬殊,情况对红军十分不利为保存红军有生力量,毛泽东等果断决定:中央红军迅速脱离遵义地区,北渡长江,向川西或川西北挺进,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另图发展。
1月19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领中央红军由遵义南北地区开始北上。20日,中革军委下达《关于渡江的作战计划》,遵照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的命令,中央红军分三路纵队向赤水方向疾进,遭到敌人的围追堵截。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等为了争取主动,果断决定撤出战斗,西渡赤水河,向古蔺南部地区前进,寻机北渡金沙江。
1月29日,中央红军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陈云、刘伯承的领与和指挥下,从赤水河的土城、猿猴场、太平渡等渡口,顺利地渡过赤水河,拉开了四渡赤水之战的战幕。
一渡赤水与二渡赤水
1935年1月29日-2月9日,红军分兵三路,从猿猴场(今元厚)、土城南北地区西渡赤水河,向古蔺、叙永地区前进,这时,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鉴于国民党军已经加强了长江沿岸防御,乃于2月7日决定暂缓执行北渡长江的原计划,改取“以川滇黔边境为发展地区,以战斗的胜利来开展局面,并争取由黔西向东的有利发展”的方针;并命令各军团迅速脱离四川追敌,改向川滇边的扎西(今威信)地区集中,此即一渡赤水。
2月18~21日,中央红军遵照中革军委的命令,由太平渡、二郎滩等渡口东渡赤水河。中央红军二渡赤水,回师黔北,完全出乎敌人的预料。红军二渡赤水之后,川军三个旅慌忙由扎西附近向东追击,黔军三个团从遵义向娄山关、桐梓增援,敌中央军第一纵队二个师由黔西、贵阳地区向遵义疾进,企图阻止并围歼红军于娄山关或遵义以北地区。24日,红一军团先头部队第一团进占桐梓,守敌退守娄山关。25日,红五、九军团在桐梓以北阻滞川军,红一、三军团进攻娄山关及以南地区的黔军,并相机夺取遵义。当天晚上,红三军团攻占娄山关,在红一军团密切配合下,连续击溃黔军多次反扑。接着,红一、三军团向遵义方向乘胜追击,击溃黔军三个团的阻击,于28日再占遵义。娄山关、遵义战役历时五天,红军所战皆捷,共击遗和歼灭国民党军两个师又八个团,俘敌近三千人,取得红一方面军长征以来最大胜利,连蒋介石也承认这是“国民党军的奇耻大辱”。
蒋介石惊悉他的嫡系吴奇伟两个师和黔军王家烈八个团被红一方面军歼灭大部以后,企图挽回败局,急急忙忙带领总参谋长陈诚和侍从室主任晏道刚等于3月2日飞往重庆亲自指挥,妄图将红一方面军围歼于乌江以西的巴黔大道地区。3月3日蒋介石通令驻四川、贵州各军:“本委员长已进驻重庆,凡我驻川黔各军,概由本委员长统一指挥,如无本委员长命令,不得擅自进退。务期共同一致完成使命。”蒋介石又于同日下达布防乌江命令。命令徐源泉、何键、吴奇伟所部,联合黔军一部及民团守备乌江一线,防止红一方面军东进与红二、六军团会合。5日,又令薛岳部周浑元纵队就长干山、坛厂一线筑碉防守:吴奇伟纵队所属集结镇西卫、滥泥沟、修文、息烽、刀靶水等地;王家烈部集结打鼓新场建碉警备:孙渡部布防于毕节、黔西、大定:令郭助祺、上官云相两部向遵义进攻。蒋介石仍然采取碉堡政策与重点进攻相结合,以南守北攻的战法,企图围歼红军于遵义、鸭溪地域。红军一面以一部分兵力利用娄山关的有利地形,阻止敌军南进;一面在遵义鸭溪地域寻求在机动中歼灭敌人。但敌人由于失地丧师,惊魂未定,处处小心翼翼,红军多次求战不得。3月4日,军委在鸭溪决定组成前敌司令部,由朱德任司令,毛泽东任政委。3月11日左右,又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三人军事领导小组,负责指挥军队。
3月13日,中革军委电示各野战军,再次明确红军战略方针。电令说:“…我野战军仍以黔北为主要活动地区,并应控制赤水河上游为转移枢纽,以消灭薛岳兵团及王家烈部队为主要目标,对川滇敌人须在有利而又急需的条件下才与之作战,求得消灭其一部。”“军委依此方针,决定我野战军向西南转移,求得在转移与消灭王家烈部队的战斗中,调动周、吴纵队,实施机动,并迅速略取与控制赤水河上游各渡河点,以利作战。”
3月13日,吴奇伟的两个师渡过乌江进入鸭溪地域,红军14日即转移到长干山附近准备伏击该敌,但吴敌未敢轻进,因此伏击未成。军委即决定进攻驻守鲁班场的周浑元纵队。
红一方面军进攻鲁班场,使蒋介石判断红军西进无疑。于是他又调兵遣将,拟将红一方面军聚歼于赤水河东岸之鲁班场及其附近地域。
为继续调动川、黔各敌军,军委于15日22时命令红军各野战部队撤出战斗,脱离鲁班场之敌,乘夜分向茅台、仁怀、铁厂(赤水河东岸贵州属)、小河口地域转移;同时决定16日前袭占赤水河东岸边之茅台镇、小河口地段,架设浮桥西渡赤水河再返川南,把中央军和川、滇、黔各敌军调动到赤水河西面地域去,以利寻求新的机动。是夜,红军主力出敌不意,迅速脱离当面之周浑元纵队,分别由鲁班场、长干山、坛厂等地域向赤水河边茅台及其附近地域集结。
3月16日晨,红一军团先头教导营占领茅台镇。红一军团主力亦于是日15时进至茅台镇,并于上、中、下渡口各架浮桥一座,教导营及一个团当即渡过赤水河控制西岸渡口。红军各部遵照中革军委主席朱德3月16日18时命令,于当日午后开始依次渡过赤水河(三渡赤水),17日中午全军渡河完毕。蒋介石妄图将红军围歼于鲁班场地域的如意算盘又落空了。
红一方面军从茅台三渡赤水河后,即兵分两路,再次进人树林茂密的川南古蔺县东部及东南部地域之石宝寨、两河口(丹桂)、皇华、铁厂、丫叉、镇龙山、鱼岔、石夹口、走马坝、高笠笆、鱼洞沟、大村、正峰寺、千户安、核桃坝等地域。一面发动群众打土豪、分财物,镇压反革命,扩大红军,佯作再北渡长江之势,迷惑敌人,诱敌来攻。一面补充给养,再次轻装,为新的机动作充分准备。
三渡赤水,是中央红军一次全军性的大佯动。目的在于迷惑和调动敌人,特别是调动滇军。这一招造成蒋介石的错觉,他忙把重兵向川南周围调动。蒋介石的判断错误,被红军牵着鼻子走,为红军四渡赤水的成功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
为纪念红军三渡赤水河,人们创作了大量诗词歌曲。如:
《记红军三渡赤水茅台渡口》
身在渡口忆当年,
红军受挫弃鲁班;
转集1359干部团,
三渡赤水解局面;
计调龙云出云南,
茅台迎得英雄汉;
疗伤解疲带路途,
艰难靠它能转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