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1-30 17:02
《三生石》是一部描写灾难和痛苦的作品,却充满了对独立人格力量和对真挚的友谊和爱的赞叹。它在深沉而浩大的忧患背景上,写了菩提、方知、陶慧韵等几个文弱的知识分子,如何在灾难接踵而至几乎陷于绝境中,获得人生的坚信并战胜命运的挑战。他们不仅从梅、兰、竹、石等中国哲学和艺术所追求的理想人格象征中吸取“骨”和“志”的力量,甚至从老庄和排宗哲理中寻觅解脱困厄的津渡。他们的超脱和彻悟,相信无所求也就无所失的自我超脱,这当然显示了出世和虚无。但在《三生石》特定生活境遇下,透过超脱、避世的外壳,却强烈地显示了内心的执著人生,对生命充满信念的光辉。因此,菩提和方知,在当时沙漠般的世界上,面临一个又一个的袭击,不畏惧,不哀伤,而是迎着苦难走去,在从容和缓之中,透出做岸和坚毅。这部作品惊人之处是,它创造了一种沉郁的以柔克刚的美。
人们往往会在蒙受苦难的时候,萌发起慈爱和友谊的渴念。“菩提和慧韵做邻居不久,便常暗自庆幸。在那残酷的、横卷着刀剑般的世界上,他们只要能回‘家’,就能找到一块绿洲,滋养一下她们那伤痕累累的心。”窄小的勺院内,有动人的爱和友情。陶慧韵身上表现的友爱如此博大,甚至具有殉道的色彩。她超人的痛苦,超人的忍受,以及抛舍自己的慈爱精神,都超过了她自身的负荷力。在这种沉重的超载中,作者让我们感知到人类的善良、坚忍和牺牲等的道德力量。
《三生石》写了菩提和方知在苦难中的真挚的爱情。正如方知所说,如果他把自己的秘密和亲友商量,恐怕谁也不会赞成他的选择。但他凭他那充满感情的没有患“硬化症”的心,指引他来到菩提身边。正是方知的爱使菩提这只飘荡的小船,从此依傍在三生石上,获得了生活的勇气和力量。同样,方知由于得到菩提爱情的抚慰,即使在囹圄之中,也感到与生活的联系如此亲密并坚韧。当人们处以绝境无以自授时,这种心灵的接近与沟通,便成了沉沉暗夜的一线光明。
一 判决
二 幽草
三 焚稿
四 病房
五 刀下
六 方知
七 夜遇
八 勺院
九 惊盟
十 东窗
十一 复发
十二 坠楼
十三 囹圄
十四 明月
十五 远别
十六 石烛
1977—1980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宗璞[女](1928.7.26—) 原名冯钟璞,生于北京,冯友兰先生之女。中学就读于昆明西南联大附中,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曾任《文艺报》、《世界文学》等刊物编辑。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1年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英美文学研究室工作,现任副研究员。
1948年在天津《大公报》发表第一篇小说《A·K·C》。50年代末著有《红豆》,描写青年知识分子在人生十字路口的抉择。作者因器此作而受到不应有的批判。1978年后,创造趋丰,其中短篇小说《弦上的梦》获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中篇小说《三生石》获1980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童话《总鳍鱼的故事》获首届儿童文学奖,他还从事散文、诗歌的写作,并有少量的评论和翻译。他的文笔细腻、抒情、耐人寻味。1986年开始,列入国际名人录和国际著名作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