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1-07 06:52
《三百年前话福州》是微画雕艺术作品,用一块杜陵石雕刻而成的,创作者依据《福州府志》等有关史料和现存荷兰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的“三百年前旧福州”历史画卷,并经三年时间实地考证,力图用微画雕方式再现三百年前旧福州容貌。
福州城内于山、乌山、屏山“三山”鼎峙,闽江宛如绿带穿城而过。史载,五代梁开平二年闽王王审知扩建城池,将风景秀丽的于山、乌山、屏山圈入城内,形成了福州“山在城中、城在山内”的独特风貌。“三山一水”成为榕城主要标志,故福州亦称“三山”。
福州植榕,古已成风。特别是北宋时期,太守张伯玉倡导“编户植榕”,“满城绿荫,暑不张盖”,使福州又有了“榕城”的美称。
“三坊七巷”文化源于福州历史文化街区“三坊七巷”。其基本格局形成于唐代后叶,到明清时期特别是清代中叶发展到了鼎盛,坊坊相连、巷巷相通,粉墙黛瓦、布局严谨、房屋精致、匠艺奇巧,被誉为“明清古建筑博物馆”、“中国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福州许多名垂青史的名人,也都出自“三坊七巷”或与之密切相关,其间蕴涵的厚重的历史人文气息,集中展示了福州闽都文化博大精深、沉潜冲和的底蕴。 然而这些史料只片言只语散记在某些书籍中,对近代福州景观所留存下来的照片或画稿也所见不多。
今天的南公园附近有一地名称河口,明朝中期为方便海上贸易开凿人工运河,河口一带始有新港。清朝康熙年间开海禁后,尽管这里对外贸易十分繁华,但沿街一带仍流浪着许多苦力和乞丐。画面上可看到江中停泊着几艘番船。路通桥、小万寿桥,以及桥附近的阿育王塔是当年较为繁华的区域。古驿道通往吉祥山构成今天国货路原始面貌。从南公园通水部门的道路西侧便是柔远驿。
1、艺术评论家陈篇祖在一篇文章中写道:“…石的正面,西向风光:近处林木葱郁,烽火台掩映其中,从山上俯视,由近及远,柳岸归舟,云水茫茫,远山一抹;石的背面,南向风光:依次是观梅亭下的滔滔江水,江南桥,中洲岛,万寿桥,彼岸古城堞,再远处是三山双塔。这件作品能勾起福州人温馨的回忆。…”
2、现代艺术家、诗人徐林在《福州赞》诗中描述了这段人文历史。
《福州赞》
这里有榕树,
这里有玫瑰,
这里有向日葵,
这里,冬天的草地还开满鲜花。
这里的老人跟榕树一样健壮,
这里的姑娘像玫瑰那般美丽,
这里孩子的眼睛比向日葵更明亮,
这里,人们的智慧开放着有如鲜花!
初山,出生于福州马尾朏头村。八十年代开始便致力于微观雕刻艺术的研究,走出一条用现代画技巧来表现文化、历史、社会、人生和科普知识的初山微画雕技法。题材广泛,寓意深刻,每个作品都流露出鲜明的个性。其作品文化底蕴深厚,深受艺术爱好者推崇和喜爱。代表作有《神女峰雕》、《三山缱绻几千秋》、《岁月雕》、《人生难得一知音》、《十朝都会南京城》和《四方异颈养性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