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汉语的辅音系统

更新时间:2024-01-07 19:04

《上古汉语的辅音系统》是1999年12月由中华书局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蒲立本。

内容介绍

本书原题The Consonantal System of Old Chinese,刊载于AsiaMajor 9(1962):58-144;206-265。汉译本完成后,承作者蒲立本教授对译文予以审订,并且作了若干增补,附于书后。译者表示深切感谢。为了便于中国读者的阅读,译者根据中华书局的建议对文中音标作了少许改动。而且改动范围只限于上古汉语、中古汉语、藏文转写、日语转写和汉越语转写。

序言

符号和缩写

1.《切韵》系统

2.上古汉语的声母g和h

3.喉塞音的音值

4.h在西汉的音值

5.舌根鼻音η、ηh

6.η的转写

7.圆唇喉音和舌根音

8.6和hw的分布

9.圆唇喉音、圆唇舌根音与唇音的谐声关系

10.舌根音和喉音的腭化——介音i/j的来源

11.舌根音腭化的年代

12.舌齿塞音

13.舌齿塞音的腭化

14.卷舌音和介音-l-的失落

15.舌齿擦音

16.*θ->*h-

……

40.鼻韵尾

41.仄声的鼻韵尾

42.*-η跟*-h或*-η之间的交替

43.唇韵尾

44.唇音在异化作用下的消失

45.对第一部分的附加说明

附录:(1)匈奴语

(2)写在《上古汉语的辅音系统》之后

参考书目

(1)中国古代著作

(2)现代著作和论文

……

作者介绍

蒲立本蒲立本 Edwin George Pulleyblank (1922年-),加拿大汉学家。艾伯塔州卡尔加里人。1942年毕业于艾伯塔大学,主修希腊文和拉丁文经典。参与太平洋战争期间情报工作时接触日本语,私下也在渥太华的卡尔顿学院学习汉语。1946年到伦敦大学攻读中国语言和历史。1951获哲学博士学位,论文《安禄山的家世和早年生活》,然後到日本东京和京都的图书馆进修至1952年。1953年评上剑桥大学汉语教授职位。1955年出版著作《安禄山叛乱的背景》。在《亚非学院院刊》、《通报》和《大亚细亚》发表唐代历史论文,兼及中亚历史。

1959年因“受早年对印欧比较语言学兴趣的启发”和“对更好的古典汉语教材的需要”,开始研究汉语的历史语言学。他从语法入手,1960年在《大亚细亚》发表《早期汉语语法研究(一)》。随後转到了中古汉语和上古汉语的构拟,发表《上古汉语的辅音系统》(1962)、《上古汉语的辅音系统(二)》(1962)、《上古汉语和缅文元音系统的诠释》(1963)。1966年到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出任教授,1968年出任亚洲研究系系主任。在《大亚细亚》发表《晚期中古汉语》(1970)、《晚期中古汉语(二)》(1971)。1973年在《中国语言学报》创刊号发表《关于汉语词族的一些新假设》、在《亚非学院院刊》发表《关于上古汉语-s的更多证据及其消失的时间》。1974年卸下系主任职位。在《华裔学志》发表《上古汉语的韵尾辅音》(1977-78)。1987年成为荣誉退休教授。

1980年後出版的专书有《中古汉语:历史语音学的研究》(1984)、《早期中古汉语、晚期中古汉语、早期官话构拟发音的词汇》(1991)、《一份以中亚婆罗米文书写的汉语文献:晚期中古汉语和于阗语发音的新证据》(1993合着)、《古典汉语语法纲要》(1995)。历年出任的其他职位包括:1980年当选加拿大皇家学会会员、1993年成为意大利中东和远东研究所通讯会员、加拿大亚洲研究学会会长(1971-74)、美国东方学会会长(1990-91)、美国东方学会西部支部会长(1992-93)、国际汉语语言学学会主席(1995-96)。

作品目录

序言

符号和缩写

1.《切韵》系统

2.上古汉语的声母g和h

3.喉塞音的音值

4.h在西汉的音值

5.舌根鼻音η、ηh

6.η的转写

7.圆唇喉音和舌根音

8.6和hw的分布

9.圆唇喉音、圆唇舌根音与唇音的谐声关系

10.舌根音和喉音的腭化——介音i/j的来源

11.舌根音腭化的年代

12.舌齿塞音

13.舌齿塞音的腭化

14.卷舌音和介音-l-的失落

15.舌齿擦音

16.*θ->*h-

……

40.鼻韵尾

41.仄声的鼻韵尾

42.*-η跟*-h或*-η之间的交替

43.唇韵尾

44.唇音在异化作用下的消失

45.对第一部分的附加说明

附录:(1)匈奴语

(2)写在《上古汉语的辅音系统》之后

参考书目

(1)中国古代著作

(2)现代著作和论文

……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