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0-08-23 10:07
吴大澂在督办吉林边务时,曾涉足穆棱县境,并选上城子(今穆棱市兴源镇)为屯垦要地。在上城子东南靠穆棱河的小山丘(今兴源镇粮台山)上驻扎军队,设立穆棱河招垦局,办理垦荒事宜。首先从招远、金州招来垦民18户,61口人。五年后垦民增加到1000多户。
吴大澂先后在穆棱县境内的抬马沟、擀面石、穆棱河、马桥河、细鳞河等处分别设立屯兵,戍守宁古塔至三岔口之要道。垦民初来,没房居住,派人帮助修建;没有耕牛,则凭据贷给。为调剂丰歉,在上城子设立招垦局的山丘下建了粮仓,储粮备荒,每逢灾年时,平借垦民,使垦民得以安居,从事农耕,此后上城子人烟渐增,榛莽荒芜之地,初步得到开发。
光绪八年(1882年)设穆棱河屯田局于钓鱼台(今穆棱镇南)。
光绪九年(1883年)正月改屯田局为穆棱河招垦局移址于上城子(今兴源镇)。
清宣统元年(1909年)建置穆棱县,县治在上城子(今兴源镇)。
民国12年(1923年)改行政区划为镇:县城(上城子)、八面通镇、马桥河镇、下城子镇、九站。
民国二十年(1931年)兴源村民任承沆、顾次英等20余人,为怀念吴大澂筹边之功绩,在吴大澂督办吉林边务50年后的1931年联名立下“吴愙斋中丞筹边遗迹”碑,并以记述兴源的开发。碑立于行人必经的兴源镇公路大桥西侧路北,现石碑保存于兴源镇人民政府院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