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22 21:08
上天竺法喜讲寺,又名上天竺、法喜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天竺路338号。始建于五代后晋天福初年(936年),由高僧道翊经过四年的艰苦创业始具丛林规模。南宋时改名为天竺教寺,并被朝廷评定为教寺“五山”之首,清康熙皇帝南巡游寺时赐名“法喜寺”。
五代后晋天福初年(936年),僧人道翊在白云峰下结芦修行,称“大名山房”。他在山中见有奇木发光,遂请名匠刻成观音像。据志书称:时吴越王钱弘叔梦见白衣人求其修建住所,于是在上天竺开路筑基,建“观音看经院”。
后晋天福四年(939年)5月,观音看经院建成。
后汉乾祐年间(945—950年),有僧人从洛阳带来,古佛舍利,置于观音像头顶,是“妙相庄严,端正持好,书放白光,士民崇敬”。为此,后人将道翊称为“白云开山祖师”。
北宋天圣初年(1023年),有铣和尚在白云峰、狮子峰之间建观音殿,一时香火甚盛。北宋皇祐元年(1049年),宋仁宗曾将秘典5330卷赐予看经院,作为教藏,为此专门造了藏经殿。北宋嘉祐四至五年(1059—1060年),杭州郡守沈文通认为“观音以声音宣佛力,非禅那所居”,提出“以教易禅”,将禅寺改为教寺,并命寺僧辩才(即元净)主持筑室,殿加重檐,宋仁宗亲书“灵感观音院”寺额。北宋治平二年(1065年前后),蔡襄守郡,由宰相曾公亮出资修建寺皖,并将其所赠佛经5230卷藏于院之西庑。北宋元符三年(1100年),十六观堂落成。
宋室南迁后,金兵于建炎四年(1130年)入侵杭城。当时金兀术(即完颜宗弼)曾谒上天竺,得咒观音像始末,遂将观音像及大藏经载于轿车内运往北方,寺僧智完率弟子跟随至燕京西南五里的玉河乡建寺供奉。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宋高宗命住持惟日建藏经楼和应真阁,并于绍兴五年(1135年)亲临进香。南宋隆兴二年(1164年),宋孝宗又命临安府尹曹澄督建五百罗汉堂。南宋乾道元年(1165年)二月,宋孝宗专门召见上天竺住持若纳,并封为“右街僧竺”,后又封“左街僧竺”,赐“白云堂印”,命若纳管辖禅、教、律三宗和江南佛教事务,由此,上天竺寺名重京师。南宋乾道三年(1167年),宋孝宗还视往察看,赐绢钱二万,命重建十六观堂。南宋乾道八年(1172年)二月,又下诏重修寺院,改院为寺,御书“法轮宝藏”额,将曰月珠、鬼谷珠,猫眼等内宫珠宝赐予该院。南宋淳熙元年(1174年),又将福州印造的藏经500函赐藏该院。翌年,宋孝宗到上天竺进香,正式改院为“灵感观音讲寺”。当时,凡帝王上山进香都在白云堂进斋。至宋宁宗庆元三年(1197年)改名为“天竺教寺”,评定为教寺“五山之首”。凡高丽等国使者僧人来朝,都至上天竺交验书牒并予接待。开禧二年(1206年)七月灯火成灾,十六观堂被毁,住持妙蛙竭力营建,一年完工。南宋后期,上天竺菩萨被朝廷奉为“治国安邦”的主宰。
宋末咸淳二年(1266年),寺院尽毁,于咸淳五年(1269年)由寺僧庆思募建,乃改为“天竺教寺”。
至元末时,上天竺寺院又毁。
直至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高僧宗泐人京任僧侣左善世师,奏请重建;明太祖遂下旨建观音菩萨殿,并下令杭城驻军停操二月为建寺搬运砖木。明正统十年(1445年)明英宗朱祁镇将本山《北藏经》5048卷赐藏该寺左右,同时附有《护藏敕谕》一道。在明朝统冶二百七十余年间,上天竺完全靠僧人募化等办法整修寺院。
清朝前期,清帝信奉观音大士“奇术妙相”“灵感显应”,对天竺寺恩宠有加。康熙五年(1666年)发朝廷内库“重为周色”,并赐《金书尊经》,玄烨先后赐御书《金刚经》石刻一部、御书“法雨慈云”匾额、金字《心经》、墨刻《药师经》、御制《重修上天竺寺碑记》等。乾隆十六年(1751年)三月,弘历初到南巡进两到上天竺,除题诗外,并定名上天竺寺为“法喜寺”,御书寺额和“宝陀飞观”、“普甘露门”等匾额,题写柱联有:“绕座法轮明宝月,盈阶甘雨散花天。”此后,他每到上天竺,必有赏赐或有卸书题字,先后该观音像、佛像,石刻《莲华经》,御书《华严泾》、《兰亭图石刻手卷》,并题写“色空不二”、“印真阐谛”匾额等,他手书的《千手千眼观世音大悲心陀罗尼经》石刻一册曾刻石19块嵌于法喜寺罗汉大士殿。
20世纪50年代后,开始衰落。
“文革”期间,法喜寺亦遭劫难。
改革开放后,杭州市政府把天竺三寺列为西湖风景区名胜发展项目,法喜寺又喜逢佛缘盛世。
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重又兴盛。
1986年,重新对外开放。
上天竺法喜讲寺内沿中轴线依次为天王殿、圆通宝殿、大雄宝殿、法堂与藏经阁、毗卢殿,除主要大殿外两侧还建置有方丈楼、白云堂、五观堂等殿堂,以及客堂、斋堂等辅助用房。法喜寺游廊将寺院整体串联起来,既丰富了建筑形式又为游人通行、休憩提供了便利。
景色清幽的山林环境,有利于宗教神秘氛围的营造,便于招揽信徒,弘扬佛法,从而保持寺院香火的保持与兴旺。上天竺法喜寺与方广寺的开山高僧们使生活、生产所需结合自然,优选具有先天山林条件的天竺与天台作为寺院建置的基址,加以人工修饰形成优美的寺庙园林环境。上天竺法喜寺位于乳宝峰北侧,白云峰南部,由下仰望峰顶,白云萦绕,宛若置身“仙山”。
依托自然山水的上、中、下型山地寺庙园林,其总体建筑因山就势,结合基址所处山体,顺应自然山势使得布局更加灵活。上天竺法喜讲寺选择山势较为平坦的半山腰、山麓地段进行建置,总体建筑体量大,占地面积广。
上天竺法喜寺寺内共有两处放生池。一处位于山门内的左侧,是一个架有石桥的方形水池,水池内堆以小型假山搭配小型鸡爪槭、罗汉松等,为放生的龟类提供休憩之地,也丰富了水池整体的景观内容。另一处放生池处于天王殿与圆通宝殿之间,两个长方形水池对称布置,面积相对较大,池内分别放置了金童、玉女两座雕塑作为点缀,其内设置的喷泉不仅打破了静态水面的呆板,而且有利于游览视线的引导。
上天竺法喜讲寺五观堂前有一株明代古玉兰,距今已有500年的历史,古树平均冠幅达7.5米,高12米,胸围280厘米,树干粗壮,布满了青苔,树冠宽阔,覆盖整个庭院。古玉兰的花期较短,每年3月初开放,正常情况会持续7到10天左右,如果遇到下雨天则会更短,大概只有3到5天左右。
上天竺法喜讲历史上以观音灵验、香火兴旺而闻名大江南北,历代许多帝皇临幸上天竺敬香朝拜。尤其是明清以来,每到春香时节,浙东苏南各地的香客纷纷前来天竺敬香,形成每年一度的“天竺香市”,延续至今。
2021年9月6日,上天竺法喜讲寺举行“首届辩才佛学思想”研讨会暨圆诠法师荣膺方丈陞座庆典法会。
2020年10月,杭州市上天竺法喜讲寺扩建工程-大悲塔公示。
宋理宗赵昀在《天竺灵感观音大士赞》中称:“神通至妙兮隐显莫测,功德无边兮应感奚速。时和岁丰兮丰佑我民,兵寝刑措兮康此王国。”
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杭城大旱,饿殍遍道,时有讹传观音大士在上天竺救济饿民,于是蜂涌而至,在上天竺掘土三尺,取粉状泥土充饿,从此江南一带遇有灾荒,饥民常以“观音土”充饥。
10元。
6:30—18:00。
杭州市内乘坐103、121、324M、1314路公交车,在上天竺站下车前往。
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政府距离上天竺法喜讲寺5.6千米,驾车约10分钟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