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门村

更新时间:2024-08-11 13:49

上山门村隶属于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松岗街道。位于松岗街道东部偏南,距离街道办事处约2千米。相邻自然村有松岗(山尾)村、楼岗村、下山门村。村旁有白龙岗山,海拔100 米。洋涌河流经村北部。始建于南宋年间。此前,上山门村村民姓叶,后来,文氏后人分支迁居到当地,叶姓人家向外迁移,文姓宗族逐步发展繁盛,形成今天的上山门村。村东边有一座白龙岗山,西边有一座龟山,两山相对,看上去像一扇山门,进入该村要经过这对山门,故名山门村。当地称东边的村庄为上山门村,西边的村庄为下山门村。

历史沿革

宋元至明万历元年(1573年),属东莞县;明万历元年至清朝,属新安县。1914年,属宝安县黄松岗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属宝安县松岗、沙井、新桥、雍睦、凤凰联乡;1951年,属宝安县第四区松岗乡;1958年10月,属超美公社;1959年,属松岗公社松岗大队;1978年12月,属山门大队;1979年1月,属深圳市松岗公社;1981年10月,属深圳市宝安县松岗公社;1983年7月,属宝安县松岗区松岗乡;1986年10月,属松岗镇松岗行政村;1993年1月,属深圳市宝安区松岗镇;1993年12月,属松岗镇山门行政村;2004年,属松岗街道山门社区。

经济

传统经济为农业,种植水稻、花生、荔枝、龙眼和香蕉。改革开放后,村集体兴建厂房,招商引资,集体经济得到极大发展。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为工资性收入、房屋出租、集体经济分红、商业经营等。

人口

2015年末,户籍人口350人,其中男性130人,女性220人;80岁以上6人,最年长者88岁(女);实际在村人口350人;海外留学1人。非户籍外来人口7514人。祖籍该村的香港同胞120人。祖籍该村的华侨1人,居越南。归侨1人。

历史文化

村民姓氏

村民主要为文姓

本地方言

世居村民为汉族广府民系,使用粤方言

传统建筑

村中传统民居位于上山门围村内,为广府民居。上山门围村始建于明代,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坐北向南,平面近似正方形。四周原有围墙,现存南墙及部分西墙。双层围门楼开在南墙正中,为进出围村的唯一通道,楼高5.6米,门高2.26米,上层阁楼开有小窗,墙裙用红砂石块砌筑,其上为清水砖墙。原围墙外有宽约8米的护围壕沟,现已被填平。围村内房屋以正对大门的巷道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每部分前后各有6排房,每排有七开间即七个房间,共84间;每个开间面阔2.6—3.1米,进深6.13—6.33米,由1房1厅组成,砖木石结构,硬山顶,灰瓦覆面。围村四角原有4座角楼,现仅存东南角楼,为二层砖木结构,上部开有窗。2010年7月,上山门围村以“上山门古建筑群”被列为宝安区第四批不可移动文物。

传统习俗

该村的赛龙舟活动形成于清朝。

每年清明、重阳祭祖是该村的重要传统活动。每年重阳节的第二个星期,村民在文氏宗祠协会组织下,赴松岗街道东方村文氏大宗祠祭祀,之后前往江西吉安文天祥墓地祭祖。每年年底,村民集中吃团年饭。

本地美食

清明节期间,村民用艾草和糯米制成艾糍,是该村的特色传统食品。

公共设施

松白路、燕罗大道经过该村。20世纪60年代通电话,70年代通电,80年代初通自来水,1992年实现村道水泥硬底化,1998年通互联网。2015年,村里有社区篮球场、上山门公园、社区服务中心等。有山门社区图书馆,藏书3000册。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