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25 14:23
上海音乐学院(Shanghai Conservatory of Music),简称“上音”,位于上海市,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举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的全日制高等专业音乐(艺术)院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学校,欧洲音乐学院联盟成员,环太平洋音乐学院联盟成员,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文化创新工程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上海市外国留学生政府奖学金院校、全国社会艺术水平考级跨省市考级单位。
上海音乐学院始称“国立音乐院”(在国民政府教育部正式备案中,“上海国立音乐院”是正式名称),创建于1927年11月27日,是中国第一所独立建制的国立高等音乐学府,由民主革命家、教育家、思想家蔡元培先生和音乐教育家萧友梅博士创办。首任院长蔡元培。
1929年9月,上海国立音乐院更名为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
1937年,学校更名为私立上海音乐院。
1942年,私立上海音乐院被汪伪政权接管更名为国立音乐院(伪“国立音乐院”)。
1943年,国民政府在重庆成立“国立音乐院分院”(由原国民党中央音乐干部训练班改制,其中教师也多半是原上海国立音专师生),分院于1945年改名为国立上海音乐专科学校。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自重庆返沪的国立上海音专接收了伪“国立音乐院”(国立上海临时大学补习班第三分班),与私立上海音乐专科学校合并为国立上海音乐专科学校。
1949年6月2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国立上海音乐专科学校。9月1日,学校更名为国立音乐院上海分院。自1949年至1984年,作曲家、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贺绿汀长期担任院长(后任名誉院长)。
1950年1月28日,国立音乐院上海分院更名为中央音乐学院上海分院。8月,国立福建音乐专科学校并入。10月,成立音乐研究室,是全国最早的音乐学术研究机构。
1952年,中央音乐学院上海分院更名为中央音乐学院华东分院。同年,金陵女子大学文理学院音乐系、上海市行知艺术师范学校音乐组先后并入。
1956年11月20日,中央音乐学院华东分院更名为“上海音乐学院”,院名沿用至今,系文化部直属重点院校。同年,华东师范大学音乐系部分教师并入。
1964年,开始研究生教育,招收声乐、小提琴专业方向研究生。
从1978年起,学院设有音乐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表演艺术三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后统一合并为音乐学硕士学位授权点,并增设音乐教育专业方向。
1982年,在原音乐研究室的基础上建立音乐研究所。
1983年,学院作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批设立的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开始招收音乐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方向博士研究生。
上世纪90年代,学校先后两次被欧美和日本的有关国际教育情报机构评价为综合办学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排位国际著名音乐院校前十名。在1997年学院建校七十周年之际,江泽民总书记为学院题词:“办一流音乐教育,创国际先进水平”。
2002年,经文化部批准,上海音乐学院成为全国社会艺术水平考级跨省市考级单位。
2001年4月,上海音乐学院正式成立研究生处(2005年6月进行机构调整重新组建了研究生部)。
2003年,上海音乐学院成为第一批被国家批准设立艺术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高等院校(2012年调整为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两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010年,入选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
2011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批准,学院成功申报到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三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年底,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
2013年,获批建设上海音乐艺术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同年,成为“湖北省2011计划”(音乐创作·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协同高校。
2015年5月9日,上海音乐学院成立了国内第一个以中国音乐的创作、研究、推广为目标的高等研究院——贺绿汀中国音乐高等研究院。
2017年5月,上海音乐学院宣布成立民族乐队学院,探索建立更符合中国民族器乐表演特点和学科规律的民族乐队发展模式。9月,入选首批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11月27日,学校联合14个国家和地区的25所音乐院校共同发布《“音乐与舞蹈学”国际学科评估指标》,签署“卓越音乐教育·上海共识”,为全球音乐学科评估标准提供“中国方案”。12月,学校与中国唱片(上海)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同年,上海音乐学院入选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学校。
2018年5月,人民音乐出版社与上海音乐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6月,入选上海高等学校一流本科建设引领计划首批项目;同月,学校与百度音乐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019年4月,入选上海高等学校一流研究生建设引领计划首批项目。8月,上海音乐学院与新加坡南洋艺术学院共建的“中国音乐文化中心”在新加坡挂牌成立。
2020年1月,上海音乐学院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2022年3月,上海音乐学院的整体提升工程正在做一期建设,也就是沿淮海路390米的绿化带建设,还有6栋历史保护建筑的修缮。
2024年10月,上海音乐学院与华中师范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实现优势互补,打造专业音乐院校与综合性大学合作共建标杆。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设有15个教学单位,9个本科专业。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信息,学校有教职工517人,专任教师317人,其中正高级71人、副高级13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92人。现有国家级人才项目入选者和荣誉获得者共计22人次;上海市人才项目入选者和荣誉获得者共计73人次。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信息,学校设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在2017年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1个学科获A+评级,1个学科获B+评级,1个学科获B评级;在2018年全国首次专业学位水平评估中,学校1个学科获评A+。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信息,学校有1个历史文献与档案收藏丰富的音乐图书馆,1个不断推出高水平学术成果的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1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东方乐器博物馆”,1个文化成果孵化和社会服务平台“上海音乐艺术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一座具有国际一流声学条件的专业歌剧院“上音歌剧院”。
2018年,我院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547人获633项国内外奖项,其中获第一名奖项187项。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信息,学校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3所世界顶尖或一流音乐院校签署合作办学战略协议,包括美国茱莉亚学院、柯蒂斯音乐学院、伯克利音乐学院、耶鲁大学音乐学院、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奥地利维也纳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德国汉堡音乐与戏剧大学、法国巴黎国立高等音乐与舞蹈学院、俄罗斯国立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等,并与其中11所院校开展深度校际合作,建立上音-英皇联合学院、上音-伯克利现代音乐院、上音-汉堡高级表演人才培养机制、上音国际室内乐中心等。成功举办国际传统音乐学会(ICTM)第42届世界大会、第43届世界计算机音乐大会(ICMC)等国际音乐盛会。
截至2016年5月,学校拥有1个中国音乐学科高地“贺绿汀中国音乐高等研究院”,1个体制灵活的音乐研究所。
2012年度该校主要的成果统计如下:著作(包括独立及合作完成的论著、译著、教材、乐谱、等)61项;论文、译文(包括编译、杂文乐评)共197项,其中,发表于音乐专业核心期刊的有53项;新创音乐作品60项;音像制品20项;科研获奖成果10项;申请获准的科研项目48项;以上各类成果共计606项。
2011年度该校主要的成果统计如下:著作(包括独立及合作完成的论著、译著、教材、乐谱、等)43项;论文、译文(包括编译、杂文乐评)共164项,其中,发表于音乐专业核心期刊的有39项;新创音乐作品55项;音像制品12项;科研获奖成果18项;申请获准的科研项目42项;以上各类成果共计447项。
根据《教育部社科司关于201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评审结果的公示》,该校三项课题入选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中国历代女性琴人史料考订与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戴微;《族群·边界·认同——中韩跨国语境下朝鲜族传统音乐的变迁与保护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宁颖;《上海音乐学院初创15年校史研究(1927-1942)》,青年基金项目,肖阳。
根据《201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立项公示》,该校两项课题入选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中国传统音乐表演艺术与音乐形态关系研究》,一般项目,肖梅;《城市语境中评弹的生态研究》,青年项目,张延莉。
根据教育部公布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获奖名单,该校杨燕迪教授的《音乐与文化的关系解读:方法论范式再议》、洛秦教授的《“近我经验”与“近我反思”——音乐人类学的城市田野工作的方法和意义》分别获得艺术学论文类“三等奖”。
上海音乐学院学报《音乐艺术》是由上海音乐学院主办,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管,《音乐艺术》编辑部出版发行的全国性音乐理论学术季刊和国家级核心学术期刊,创刊于1979年。主要发表音乐各领域和学科的研究成果,反映人们对音乐中所体现的历史和传统、文化和民族、分析和研究、思维和观念、读书和评乐以及表演和实践等方面以及与之关联的人、自然和社会问题的讨论及关注。
1.东方乐器博物馆
上海音乐学院东方乐器博物馆创建于1987年11月27日,是中国艺术院校中第一个乐器博物馆。截至2010年5月,博物馆内收藏乐器约500多件(套),分为四个展区。中国古代乐器部分有8000多年前的贾湖骨笛、仿唐琵琶、仿曾侯乙编钟、以及镶有翡翠、玛瑙的仿唐琵琶等;中国现代乐器部分收藏了中国传统的民间乐器如笛子、二胡、筝等;外国民族乐器展厅藏有韩国、日本、泰国、印度、印度尼西亚等20多个国家和民族的乐器和少数民族乐器展厅则陈列了中国西南、西北等地藏、苗、满、彝等少数民族乐器。
2.图书馆
截止到2004年6月,图书馆合计馆藏文献约30万件。其中期刊、报刊7165套,计41525册、张;光盘碟片6382套,9565张;录象带、音带共12421 套,12448盒;慢转胶木唱片25278套,38069张;快转胶木唱片20559套,27092张;各类图书乐谱共计185609册左右,其中特藏资料约7000册。生均文献资料约216册(件)/生。该校图书馆采用自行制订的《上海音乐学院图书馆音乐文献分类法》与《上海音乐学院图书馆乐谱分类法》作为音乐类书谱的分编、典藏、上架之法则。
徽志为中国古代乐器编钟和古希腊乐器里拉琴结合的编钟形图案,下方有“since1927”、“上海音乐学院”、“SHANGHAICONSERVATORYOFMUSIC”字样;
徽章题有“上海音乐学院”字样。
和毅庄诚
“和”,在中国古代文化典籍中有《老子》:“音声相和”;《国语·周语下》:“乐从和”;《礼记·乐记》:“其声和以柔”等。意指音乐和谐,并可进一步引申为和睦、协调之意,如《广雅》:“和,谐也”等等。今则为温和,谦和,平和,和谐,协调,和衷共济之意,它要求学校无论是在外部的校园环境和内在的人文氛围方面均应做到和谐、平和,和睦快乐,协调美好。
“毅”,分别有《说文》:“毅,有决也”;《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道远”;《韩非子·孤愤》:“能法之士必强毅而劲直”等。其意在指明为人为学,应当做到果敢,沉毅,坚毅,志坚不拔,持之以恒,刚毅正直。
“庄”,在《论语·为政》中有:“临之以庄,则敬”;《列子·仲尼》:“师之以庄贤于丘也”;《礼记·曲礼》:“非礼不诚不庄”;《吕氏春秋》:“居处不庄,非孝也”等等。在校训中它意指人的风度仪表、言行举止应端庄持重,教学场所和教学秩序谨严庄重。
“诚”,有《礼记·乐记》:“著诚去伪,礼之经也”;《说文》:“诚,信也”;《礼记·中庸》:“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韩非子·说林上》:“巧诈不如拙诚”等,均为诚实,诚恳,忠诚,诚挚守信,真挚诚朴,言行一致之意。因此,“诚”是为人守信的一种重要品质和道德规范,是做人之根本,它倡导师生要崇尚真理,探求真知,去做真人。
在1928年出版的《国立音乐院一览》学则之“宗旨”中记载:“本院为国立音乐教育机关,目的在养成音乐专门人才,一方输入世界音乐,一方从事整理国乐,期趋向于大同,而培植国民美与和的神志及其艺术。”在1929年出版的《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一览》之“院训育委员会章程—任务”一栏中有言:“本委员会以发展学生之健全精神,养成优美人格为任务”。因此,正有如儒家典籍《礼记·大学》之开篇所言:“大学之道,在于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国立音专校训“和毅庄诚”所昭示的是国立音专追求“尽善尽美”之艺术佳境与完美人格的至高理想,以及发展健全精神、优美人格,修己立人,化民成俗,“培植国民美与和的神志及其艺术”,改良社会风气的大教育观。
汾阳路校区位于上海市汾阳路20号,是学校的法定注册地址。该校区内建有汾阳路20号、45号、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上海沪剧艺术传习所(上海沪剧院)等多个老式。
该校区位于上海市零陵路520号。分部有学生公寓、图书馆、歌剧院等。
该校区位于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内,分为四个主要功能板块:核心教研区、音乐展示区、国际学术交流区、综合配套区。该校区还将校园建筑结合沿线马路,打造了“一线十景”的新景象。2024年1月,淮海路校区正式启用,作为上海市教委市级重点建设项目,新教学楼AB楼为学校师生提供160余间不同规格的专业教室和排练厅。在设计和修缮过程中,针对学校专业特点,规划了人声、西洋乐器、民族乐器和普通音乐表演四种类型专业教室的声响要求。作曲指挥系、音乐学系、钢琴系、声乐歌剧系、管弦系、民族音乐系等6个教学系部正式入驻新教学楼。
汾阳路20号专家楼建于1905-1911年,是一幢风格组合自由多样的花园住宅,反映了当时上海建筑海纳百川的特征。1958年时该楼主要作学院办公等用,如今此楼是音乐学院专家楼。此楼为假三层,孟莎式双折陡峭坡屋面,带双坡老虎窗。主立面二层带敞廊,木质构架支撑。底层、二层均有外廊环绕。底层为水泥粗拉毛墙面处理,墙基厚实,半圆拱券门洞和窗洞,具有德国风格派特征。二层为混凝土方形双柱外廊,镂空花格,轻巧剔透,局部带有北欧风格。建筑面向大片草坪,室内屋顶有裸露木构架,壁炉为面砖和深色木装饰,典雅庄重。
汾阳路45号,建于1932年,建筑为西班牙式花园住宅,假三层砖混结构,平面呈对称布局,立面略显不对称,正立面竖三段划分,中间底层为三个连续拱券敞廊,以四根圆柱支撑。建筑的设计细节丰富,屋顶的红色筒瓦、山墙的帕拉第奥式窗、阳台的绞绳式铸铁栅栏、门窗纤细精巧的水泥砂浆雕饰、窗间的螺旋形柱、底层开敞式露台……种种细节充分展现了西班牙式建筑的特点。
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所在建筑位于汾阳路79号,建于1905年,为法国文艺复兴式建筑的典范。整幢建筑外形呈城堡式,具有浓郁的巴洛克风格,共三层,地面上二层半,下筑半层地下室,楼前有一片大草坪。建筑外侧弧形回廊扶梯处和室内旋转楼梯,是整幢建筑最具特色的位置。如今来到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既能欣赏到物质文化遗产展陈,又可以近距离观看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
又称(上海沪剧院)汾阳路150号的建筑外观乍看之下形如一架白色钢琴,与汾阳路的艺术气质十分契合。该建筑建造于1919年,为法国文艺复兴风格,呈经典横三段纵三段构图,庄重气派且不失典雅,窗楣、线脚、立柱等建筑细节都非常耐人寻味。如今,这座建筑与上海沪剧院结缘,成为传习、展示交流的“小剧场”。
该校图书馆是一所以典藏音乐类图书、乐谱、唱片、期刊为主的专业音乐图书馆,馆舍面积约1670平方米,拥有音乐文献阅览室、乐谱流通部、音像视听部、中文书库等服务窗口,电子阅览室提供中国“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中国知网、汇雅、超星、EBSCO、库克、读秀、JSTOR、国际音乐期刊索引(IIMP)数据库、国际博硕论文库(PQDTA)、TWS台湾学术期刊在线数据库、Oxford Scholarship、Cambridge Core等资源,为学校教学科研工作提供充分保障。截至2021年底,图书累计近23.46万册,生均图书61.75册/套,电子图书近23842册,电子期刊近22162册。2021年新增纸版图书3049册,纸版图书流通量9759本次,电子资源的使用显著增加,电子资源访问量达1062297次,电子资源下载量达517454次。
淮海中路1131号是德国巴伐利亚风格的花园住宅,被誉为“音乐城堡”,由德国建筑事务所倍高洋行设计。建筑的希腊式凸窗、罗马式柱头等都极具特色。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曾主要作为图书馆使用,上音老院长贺绿汀曾在此办公,留下许多宝贵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