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医药博物馆

更新时间:2024-04-19 09:02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博物馆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蔡伦路1200号(上海中医药大学内),博物馆和附属的百草园以及杏林苑共占地约11500平方米,是中国最早的医史类博物馆。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7月,上海中医药博物馆建成,前身为中华医学会医史博物馆;1980年4月,医史博物馆在调整、充实陈列内容后,重新开放。1993年12月,医史博物馆随学校更名为上海中医药大学医史博物馆;2004年3月,医史博物馆、中药标本陈列馆、上海中医药大学校史陈列馆三馆合并筹建新的上海中医药博物馆;2005年3月,上海中医药博物馆正式开馆。

历史沿革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7月,上海中医药博物馆建成,前身为中华医学会医史博物馆,原馆址位于上海市池浜路41号(今慈溪路7号)。

1951年,中华医学会迁往北京,医史博物馆改属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

1955年,医史博物馆迁至北京东路356号国华大楼。

1959年1月,划归上海中医学院,改名为上海中医学院医史博物馆,地址在上海市零陵路530号校园内。

1966年7月,因“文化大革命”而被迫封馆。

1975年,医史博物馆建立新的陈列室、资料室和文物藏品仓库等,展出内容经重新设计后布展,陈列室展厅为240平方米,接待中外观众。

1980年4月,医史博物馆在调整、充实陈列内容后,重新开放。

1993年12月,医史博物馆随学校更名为上海中医药大学医史博物馆。

1998年5月,医史博物馆属学校和中华医学会双重领导,以学校为主。

2004年3月,医史博物馆、中药标本陈列馆、上海中医药大学校史陈列馆三馆合并筹建新的上海中医药博物馆。

2005年3月,上海中医药博物馆正式开馆。

建筑布局

综述

上海中医药博物馆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蔡伦路1200号(上海中医药大学内),博物馆和附属的百草园以及杏林苑共占地约11500平方米,其中博物馆建筑面积6314平方米,展览面积4050平方米,馆外有10000平方米的“百草园”,种有600多种药用植物。博物馆为3层单体建筑,呈半圆半方造型,一楼为医史综合馆,二楼为养生康复、针灸推拿、中医文化、中药方剂和中医科教5个专题馆,三楼为校史陈列馆和中药标本陈列馆及中药科普活动室。

展厅

上海中医药博物馆基本陈列由医史综合馆、养生康复馆、针灸推拿馆、中医文化馆、中药方剂馆、中医科教馆、校史陈列馆、中药标本陈列馆八个部组成。陈列设计创意和特色是弘扬中医药文化、普及中医药科学知识、展示中医药历史,坚持“六个结合”,即传统与现代结合、内涵与形式结合、借鉴与创新结合、中医与文化结合、中国古代哲学与中医学结合、中医学理论与临床成就结合,突出海派风格,把中医基础理论与学说和古代医学教育与医事活动“艺术化、虚拟化”,介绍中医药学,反映孕育中医药学的土壤——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展示中医药学继承、发展、创新的历史和实现中医药现代化的过程。

医史综合馆由“中医药的起源《远古—公元前21世纪》、“早期的中医药(夏—春秋战国)”、“中医学基础理论的确立(秦—三国)”、“中医药学的全面发展(西晋一五代)”、“中医药学的突出成就与医家的创新(宋—元)”和“中医学理论的发展和温病学说的完善(明—清)”6个部分组成,其中展项有“中医药千年回响”铜浮雕、“精气神”浮雕、阴阳五行雕塑、历代医家及医事活动雕塑,唐·太医署场景等,集中展示中医药学的悠久历史、各历史时期中医药学突出的创造发明和著名医药学家。

养生康复馆展示《内功图说》和《导引图》等医药文物和拓片,从精神调摄、起居有常、饮食合理、健身运动、用药有道等不同侧面反映中医学注重预防和病后调理的观点和方法。

针灸推拿馆展出新石器时代的医疗用具砭石、《甲乙经》、《针灸大成》、《推拿广意》等历代医籍,以及各种针灸推拿器械等,揭示针灸推拿的发展历程和成就。

中医文化馆展示明代炼丹图轴、历代医家的处方手迹等,反映了古代医家的文化底蕴和他们对中医药学的审视、探究和发扬。

中药方剂馆陈列清代各式盛药器皿和质地各异的制药工具、灵芝赋玉雕、《证类本草》和《医方集解》等历代药书,展示中药、方剂的发展概况和成就。

中医科教馆通过多媒体人体针灸模型、按摩点穴智能人、MM——3中医脉象仪和辨证论治触摸屏等展示、互动设备,将古老的中医学和现代高科技相结合,普及和解读中医学知识,并为观众特别是青少年提供动手操练中医诊断和治疗技巧的机会,在操作中感性地了解中医学。

中药标本陈列馆陈列各类中药标本、中成药和中药饮片1300多件,有麝香、野山人参、冬虫夏草等名贵珍稀标本、原药材标本、传统精制中药饮片、各种剂型的中成药、0TC中药及中药保健品,以及中药炮制加工器械,清晰地介绍中药形态、功效,传播中药科学知识。

校史陈列馆由“杏林绿叶,五十春秋(学校概述)”、“创业岁月,辛勤耕耘( 1956.9~1966.5)”、“非常时期,风雨历程( 1966.5~1976.10)”、“走进春天,改革发展(1976.10~2003.7)”和“弘扬中医,与时俱进(2003.7)”5个部分组成,共展出图片、实物700多件,简要介绍了上海中医药大学自1956年创建以来的发展历程与前进方向。

馆藏文物

综述

截至2019年末,上海中医药博物馆藏品数为14590件/套。其中,收藏从新石器时代至近现代的中医药文物15000多件,古今医籍6000多册,医药报刊3000多册/种。中药标本陈列馆收藏中药标本和中成药3000多件,校史陈列馆收藏校史实物和图片2316件。藏品主要来源为捐赠、采购、调拨、采集制作。藏品类别主要为植物药标本、动物药标本、菌类药标本、矿物药标本、中成药和中药饮片。

重要藏品

上海中医药博物馆“镇馆之宝”是摆放在二楼展厅1744年铸造的针灸铜人。据文字记载,乾隆皇帝为了嘉奖编纂综合医学丛书--《医宗金鉴》的编著人员,定制了一批针灸铜人,国内仅存此一件带锦盒的完整器。这具针灸铜人是传世针灸铜人之中难得一见的老妇人的体态,高约46厘米,面容慈祥,体表刻有580个穴位,锦盒上印有皇帝玉玺,题跋上用汉满文注明了铜人颁发给《医宗金鉴》的誊写官福海。抗日战争时期,福海家道中落,其九世孙将此针灸铜人卖给了北平的古玩店,我馆首任馆长,医史学家王吉民征集文物时在古玩店发现了这件铜人,但是无力购买。后求助于当时上海的名中医丁济民,丁济民是民国江南医界宗师丁甘仁之孙,丁济民听闻此事,即前往北平,到了那家出售针灸铜人的古玩店,发现铜人未售出,马上掏钱买下,并在兵荒马乱的抗战时期,花了几乎与购物同等的价钱把铜人运到上海,然后再捐赠给王吉民的中华医学会医史博物馆。

秦代五角形下水道管;汉代马王堆出土的花椒、茅香、桂皮;晋代王羲之族妹王丹虎墓中出土的丹丸;晋代越窑青瓷“四耳药壶”;泉州湾宋代沉船中的降香、沉香;宋代八卦星月纹铜串铃;宋代瓷研钵;南宋“内府”黑釉瓷药坛;明刻本《铜人输穴针灸图经》;明万历年间刻本《赤凤髓》;明代獬豸铜熏;明代葫芦形黑釉特大药坛;明代“高县医学记”铜印章:明代孙思邈婆金铜像;明代《铜人明堂之图》(清康熙四年[1665]林起龙重刊图系统版本);清代御医陈莲舫书案;清代十二生肖药瓶;清末《世补斋医书》书板全套;中医名家傅青主、何鸿舫、恽铁樵和曹沧洲等书法、绘画作品;民国红木出诊药箱;丁甘仁、张骧云、陈筱宝、石筱山、夏应堂和王仲奇等近代上海著名医家的医案真迹;现代著名画家程十发《濒湖问药图》。

文化活动

宣传教育

上海中医药博物馆积极面向社区和观众,开办“中医养生保健科普知识”、“冬令保健与养生”、“常见传染病与中医防治”、“中药鉴别”、“常用中草药简介”和“食疗与健康”等科普讲座。

学术研究

上海中医药博物馆编辑出版《中国医学通史·文物图谱卷》《中华医学文物图集》等专著和图录。参加的国家级科研项目有: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指南针计划”专项重点项目“古代医疗技术及诊治保健器具发明创造项目可行性研究·中医四诊现代化的研究”;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史文献研究所领衔、上海中医药大学医史博物馆为第二负责单位的“国家重点医药卫生文物收集、调研和保护”项目。

交流合作

上海中医药博物馆主办、合办或承办多次面向社区的展览活动,包括:2006年10月—11月,参加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联合会、崇明县教育局等主办的“科技伴我成长”崇明科普大联展活动,在崇明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展出“上海中医药博物馆简介”、“名贵中药材鉴别”、“传染病防治”等流动展版。2007年3月,参加由上海11家高校参与的上海科技馆主办的“校园情·科技风·民族魂———2007上海高校民族文化博物馆联展”活动。2007年5月,参加浦东新区科技节主题活动。2007年12月至2008年4月,主办“轮椅上的天使——陈海新实物图片展”。

所获荣誉

上海中医药博物馆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全国、上海市、浦东新区科普教育基地,上海市科普旅游示范基地、上海高校民族文化博物馆、浦东新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上海市外国留学生中国文化体验基地。

2022年3月,被命名为2021-2025年度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参观信息

上海中医药博物馆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蔡伦路1200号(上海中医药大学内)。

9:00~16:00(周一闭馆)。

参观券每人每张为15元,团体(10人以上,提前2~3天预约)每人每张为12元/10元。免票和优惠的情况为:1、离休干部、现役军人、残疾人、本市70周岁(含70周岁)以上老人凭相关证件免费参观;2、成年人可以免费携带一名未成年人参观:3、青少年团体票价7折优惠,其它团体8折优惠。

乘坐上海张江站-地铁2号线、张江有轨电车1路蔡伦路金科路、张江有轨电车1路/609/609蔡伦路华佗路,到蔡伦路金科路站(上海中医药大学南大门)下车步行前往。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