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艺术研究院

更新时间:2023-11-22 21:30

上海大学艺术研究院成立于 2004年金秋时节,位于上海大学宝山校区泮池湖畔。

研究院规模

上海大学艺术研究院成立于2004年,是上海大学为加强美术学学科建设而引进的具有影响力的一批美术学学科团队。上海大学艺术研究院现有教授8人,兼职教授10人,副教授2人。

上海大学艺术研究院成立之后,立足美术学科,寻找学科发展新的增长点,依据自身实力重点致力于美术史、美术考古与艺术市场等多个领域的研究,某些学科方向已经具有国内先行与绝对领先的优势。研究院现设艺术史论研究中心、美术考古研究中心、艺术市场研究中心、中国油画研究中心、中国画院与现实主义美术创作基地。研究院的中心工作定位在学术研究与硕、博士研究生的培养上。现有硕、博士生160余人。

研究院为上海大学二级学院,高层次的教学和高起点的科研为研究院之定位;为上海大学积聚诸方面的艺术人才,并逐步完成艺术诸门类的博士学位点,进而培养更多高层次的艺术人才为研究院之发展规划。研究院教学以研究生层次为主,当前招生的专业方向有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美术考古、宗教美术、艺术市场、艺术美学、艺术批评等,面向高等院校、博物馆、美术馆、出版社、画廊、拍卖行业、艺术管理部门等,培养高校教师、编辑、书画鉴定师、艺术市场策划等高级专门人才。

师资力量

上海大学艺术研究院

上海大学艺术研究院现有教授8人,兼职教授10人,副教授2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4人,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14人。这些教授既有来自艺术院校主管学科建设的院领导,也有国家社科基金评审的专家,且多数主持过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获评过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他们在美术学学科领域,研究成果卓著,影响力较强。也因为这支团队的加入,结合上海大学原有的美术学学科师资队伍,2005年上海大学新增了美术学博士点,从而成为上海历史上第一个美术学博士学位授权单位。

教学理念

上海大学艺术研究院某些学科方向在国内具有较强的优势。研究院现设五个研究中心,即:艺术史论研究中心、美术考古研究中心、艺术市场研究中心、中国油画艺术研究中心、中国画院与现实主义美术创作基地。研究院的中心工作定位在学术研究与硕、博士研究生的培养上。

专业设置

上海大学艺术研究院

当前招生的专业方向有美术史、美术考古、艺术美学、艺术批评、艺术市场、宗教美术等,面向高等院校、新闻出版机构、文博系统和艺术品经营机构,培养高校教师、编辑记者、书画文物鉴定师、艺术市场管理策划师等高端艺术研究人才和管理人才;以中外美术史研究、美术考古研究和艺术市场研究为主要方向,学科建设以美术史和美术理论研究为主,注重多学科交叉研究;关注学科前沿,发挥交叉学科优势,在综合性的基础上获得富有开拓性、原创性的学术成果;并加强国际交流,建立本学科的国际影响和地位,一些教授还经常赴国外和港澳台地区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并获得海外科研基金资助,研究院的部分学术成果有外文版,在海外发行。艺术研究院与美国亚洲文化学院主办的学术刊物《中国美术研究》(双月刊),在学术界取得广泛影响。

艺术研究

艺术史论研究

艺术史论研究中心成立于2005年9月,2006年初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并开始招收美术学博士研究生。现有专职教授4名,其中博士生导师3名,有博士学位的教授3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教授2名,中心聘请凌继尧、黄惇为本中心兼职教授。本研究中心已为国家 培养了博士18名、硕士80余名。在学术研究上,本中心在艺术史及艺术史研究方法论上成就突出,具有前沿性和前瞻性特色;我国近现代美术史暨民国美术史研究的两位著名专家、博士生导师阮荣春教授、胡光华教授撰著的《中华民国美术史》、《中国近代美术史》、《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在艺术史论研究上处于国内外领先地位,多次获得国家教育部和省市等政府部门的学术奖励,在艺术学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我国著名 艺术史专家王伯敏、张道一、林树中、薛 永年、万青力、马鸿曾、邓福星和美国学者张子宁、沈揆一等人著文对这些科研成果予以了高度评价。博士生导师赵宪章教授,是 国家社科基金评审组专家、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理事。其《文艺学方法通论》、《当代中国文艺理论史》等专著,在艺术史研究方法论上处于国内外前沿地位。

本中心教授主持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省(部)及上海市政府社科项目11项,省(部)及上海市教育科研项目2项,获国家、省(部)政府优秀科研成果、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各1项、省(部)政府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6项、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学术研究项目1项,国家级、省级图书奖3项,撰有学术专著30多部,主编教学工具书10余部。

本中心为研究型的艺术学科教中心,以培养艺术史论博士、硕士研究生为主,同时兼招高级访问学者。现与美国亚洲文化学院、美国老东方艺术会馆、瑞典斯德哥尔摩东方博物馆和香港艺术馆、澳门艺术馆等国内外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研究关系,拥有上海美术馆、广东美术馆、老东方艺术馆等教学、研究实习基地。

美术考古研究

美术考古是上海大学艺术研究院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美术考古研究中心聚集了多名国内这一领域有影响的学者,其研究成果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本研究中心坚持多学科的结合和贯通,努力钻研在学术研究的前沿,坚持理论研究与田野实践相结合。

本研究中心成立以来,已经承担了南水北调河南南阳李庄汉墓群发掘,并参加了上海松江广富林遗址发掘等多项田野考古发掘工作。艺术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阮荣春教授是国内最早倡导将美术考古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学者之一,长期从事这一领域的研究,有专著《佛教南传之路》、《中国美术考古学史纲》和《丝绸之路与石窟艺术》等。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罗二虎教授是另一具有国际影响的学者,也长期从事美术考古的研究和田野调查发掘。曾作为客座教授在京都大学等多座日本大学长期从事美术考古研究,有专著《中国汉代画像与画像墓》(日文版)、《汉代画像石棺》等。汪小洋教授专注于美术考古与宗教学、文化史结合,有专著《汉画像石的宗教思想研究》、《汉壁画墓宗教思想研究》等。罗宏才教授主要从事石窟寺、陶瓷器等美术考古研究,曾作为《丝绸之路与石窟艺术》(第三卷)《王朝典范》的主编。顾平教授从事美术考古学理论研究,并作为副主编撰写《中国美术考古学史纲》。此外还特聘张建林、宋健等专家作为中心的兼职教授。在人才培养方面,已有美术考古学方向的在校博士、硕士研究生40多名,是目前全国最大的美术考古学人才培养基地。

艺术市场研究

上海大学艺术研究院艺术市场研究中心成立于2004年9月。中心融教学、科研、实践于一体,艺术市场研究专业 不仅为国内高等院校最早设立的专业,如今有三届学生共计45人,日常授课教授4人,副教授1人,兼职教授2人,兼职研究员4人,分别来自西安、上海、台湾、法国等地文物研究所、博物馆与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具有丰富的艺术市场教学与实践经验,在国内外享有一定知名度。

本中心自创办至今,在校、院两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迎合飞速发展的国际艺术市场发展 态势,充分发挥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的优越地位,积极开拓进取,大胆开掘教学、研究潜力,经过全体任课教授以及在校硕士研究生的不懈努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已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论文百余篇,并参与省、市以上课题的研究工作和学术交流活积极开展,邀请了国内外著名学者多次举行学术交流活动。与法国“欧洲保护中华艺术协会”、西安亮宝楼艺术公司、江苏常熟博物馆等单位建立了相关的合作 。一个立足高校、走向博物馆、美术馆、走向考古发掘现场、走向国内外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前卫教学方针,努力为文化、艺术事业的相关单位输送“懂教学、精科研、通(艺术)市场”的硕士以上的复合型高级理论与技术人才教学、研究格局已经初步形成。

中国油画研究

上海大学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研究中心,是国内高校中第一个中国油画研究专业的学术机构。其工作重点主要为学术工作、教学工作、展览工作和艺术市场研究工作。这是与相关的国际文化交流资源、上海地区文化资源以及艺术市场资源紧密相关的,同时对于中国油画教育、研究、收藏、交流和产业化的发展,予以有力的支持和推进。

上海大学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研究中心成立于2007年1月,作为上海大学艺术研究院的一个研究部门,中国油画研究中心积极配合和参与本院美术学博士、硕士点教学和科研工作,并与国内外相关学术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关系,努力成为上海大学艺术研究院一个富有特色和业绩的学术品牌,树立良好的学术影响。中国油画研究研究中心现有教授多名。其中阮荣春、胡光华、李超等教授等,为国内研究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及中国油画史方面的知名专家学者。上海大学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研究中心主任为李超教授。中国油画研究中心兼职教授为缪鹏飞、华雨舟等。近几年来,中国油画研究中心的诸多专家,取得了丰富的学术研究成果,积累了丰富的美术教学和活动经验。中国油画研究中心在中国的首次建立和发展,在国内范围形成了一流的人才优势,具备了较高学术知名度和影响力,其学术研究水准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上海大学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研究中心,作为中国如今首创的相关重要的学术机构,其意义和影响在于:1.立足上海,充分发掘中国近现代美术中心的文化资源;2.面向全国,重新审视中国油画发展演变的百年 历程;3.沟通海外,与世界相关文化机构建立良好的学术交流关系;4.规范市场,成为中国油画投资和收藏的权威性的学术资询机构。

未来发展

研究院拟定了十一五发展规划,利用自身资源优势不断拓展艺术学科的研究与教育。上海大学艺术研究院正以自己的实力和新的姿态开始着新的征程。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