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8-07 10:52
《上海工匠》是一部由上海广播电视台东方卫视中心公益媒体群与上海市总工会联合推出的八集大型电视纪录片。该片以点带面地揭示每个工匠背后所代表的上海各行各业的新发展、新变化和新成就,倾力打造工匠偶像,在荧屏上奏响了一曲弘扬新时代“工匠精神”的颂歌。
《上海工匠》以电视纪录片的形式,通过展示“上海工匠”们精益求精、严谨细致的高超技艺,追求完美、创造极致的职业精神,攻坚克难、创新超越的优秀品质。
纪录片《上海工匠》也是市总工会与东方卫视继《劳动最光荣》大型电视公益宣传节目合作后再次携手。将于10月1日至2日,10月4日至9日的每天8时25分在东方卫视《大爱东方》栏目播出。纪录片集中讲述了16位上海工匠的故事,其中包括:推动上海汽车行业发展、汽车行业创新标杆——徐小平;“工人院士”、中国制造“太空之吻”缔造者、载人航天工程总装战线上的领军人物——王曙群; 掌握100多种焊材焊接技术的“焊神”——张翼飞;中国点心制作最有影响力的领军人物之一,接待过60余批外国元首及国宾级要人的“中华金厨”——陆亚明;35年没有出过一个次品的航空“手艺人”、国产大飞机的“首席钳工”——胡双钱;口腔医生徐培成;眼镜巧匠蓝金康等。16位上海工匠将在节目中展示绝技高招、揭示行业秘密、讲述动人故事,传递“工匠精神”。
张振晖最早也是美影厂的一名动画员,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当阿童木、米老鼠、狮子王等海外动画袭来时,国产动画片陷入困境。在一批中外合资动画代工厂的高薪“挖墙脚”下,他的不少同事选择了离开。但张振晖依然不改初衷,甘于清贫和寂寞,相信中国动画片一定会有明天。在苦苦等待10年后,他终于迎来职业生涯的转机,动画片《宝莲灯》《犹太女孩在上海》等,都留下了他出色的艺术才华。
在今年9月3日天安门广场的阅兵式上,“工人院士”王曙群作为上海航天系统唯一获得中华技能大奖的技术工人,也见证了这一历史性的时刻。1989年他从新中华机器厂技校毕业后曾当钳工。进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后的严格培训让他受益匪浅。随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上马,王曙群作为航天对接机构小组组长,他要负责完成两个重达8吨多的飞行器在太空中实现对接,这被称为“太空之吻”。为了克服技术难关,他一直陷于苦苦的思索之中,有次竟忘了妻子有事嘱托他接儿子放学回家。当他想起这事,连儿子在哪个班级哪个教室也全然不知。那天下大雨,面对儿子冒雨回家湿透全身时,妻子十分生气,但最终也只能原谅他这位“天神”对接背后的无名英雄。为短短五分钟的“太空之吻”,王曙群和他的团队付出了整整16年的无怨无悔。
身高1米90、深度近视的张翼飞看似不适合当电焊工,其实却是业内大名鼎鼎的“焊神”,他弯下腰一口气焊接8米钢板,焊缝没有断头和接口,是他创下的最高纪录,至今无人能破。虽然电焊又脏又累,但他认为这是钢板上绣花,也要追求极致和完美,容不得半点瑕疵。他的电焊盲烧绝技,连欧洲同行都知道中国有个“焊神”。
《上海工匠》时间上横跨65年7个年代,内容涵盖了16个行业。片中回溯了这样一段镜头:1980年,我国国产飞机“运十”的试飞日,年轻的胡双钱第一次看到厂里女工们纷纷化了淡妆,等着为试飞成功欢呼雀跃。“从什么时候起,我们缺失了这样的自豪感与荣誉感?”35年没有出过一个次品的航空手艺人、国产飞机首席钳工胡双钱有此一问。而我们都需要思考:工匠精神怎样找回?
据总导演王晓明介绍,摄制组为了赶在国庆期间向这些为共和国做出了贡献的“上海工匠”致敬,28位成员兵分七路日夜赶拍,通宵达旦,历时一个半月,竟创下了两个纪录片之最,即投入最少和周期最短就奉献了一部高质量的纪录片。为了拍出一部高水平的纪录片致敬这些“上海工匠”,摄制组采用了最先进的4K高清摄像机,并出动了直升机在外滩、杨浦大桥、马勒别墅、洋山深水港等地进行航拍。
伴随着悦耳的钟声,晨的曙光划破夜的寂静,上海,开始了它繁忙的一天,这座充满神秘浪漫色彩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之所以成为众多怀揣梦想者心中向往的东方明珠,不仅仅是因为它拥有雄厚的经济基础,更重要的是,有着一副海纳百川的胸襟,无论是高精尖的人才,还是下里巴的平民,都可以在这里找到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正因如此,一大批技术产业工人经过日积月累的积淀,成长为上海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被形象地称为“上海工匠”。
全国劳动模范蒋国兴在保护海派建筑历史遗产、传承发展传统陶瓷艺术方面作出了特殊贡献。他曾是江苏宜兴的一名陶器搬运工,对陶艺十分痴迷。当陶瓷生产面临关、停、并、转时,他只是淡淡一句话:“不给国家添麻烦。”随即就踏上了艰难的创业之路,并把陶艺做到了极致。马勒别墅的“修旧如旧”、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上万平方米的“树皮”墙面等,都留下了他的高超陶艺技术,他还将充分展现陶文化的大型陶艺装置《鱼乐图》植进了中国第一高楼——上海中心……
金,乃五行之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金寓意着富贵吉祥,千百年来,对金的加工工艺也是日益精湛、繁复。这其中,金银细工可薄至蝉翼、细至毫发。由此形成一门独特的精细工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老凤祥金银细工工艺第六代传承人、上海工人发明家沈国兴和其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心一等人为大家展示和讲述金器和袍服巧夺天工的高超技艺。
在厨师的行业里,做面食,点心的被称为白案,相对比较轻松。负责煎炒烹炸掌勺的被称为红案,很少有女性涉足。年轻气盛的严惠琴却偏偏看中了红案,下定决心要学习这门手艺。1980年,严惠琴在上海大世界举行的全市烹饪比赛获广东菜第二名;1981年又在全市烹饪比赛中成为川菜,粤菜双料冠军。
有太多一辈子只做一件事的技术工人,有太多把机械轴承当成工艺品来对待的手艺人。谨守传承如造币手雕技师楼宇峰,他说:“默默无闻做一辈子又如何,别把这古老的手艺丢掉就行。”上海造币有限公司的前身是上海造币厂,始建于1920年,至今已有95年历史。上海造币有限公司出品的每一枚硬币上,都镌刻着一段历史,诉说着一个故事。艺术的灵感和高超的技艺熔铸于钱币的方寸之间,让上币的产品历经久远,精美永存。
二十一世纪,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信息新材料能源与环境等技术的广泛应用,给世界制造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机械化、自动化、标准化的大批量生产模式成为汽车、船舶、飞机等制造行业的发展方向,然而千变万变,机器制造业与技术产业工人唇齿相依,相互支撑的关系却永远改变不了,这一点,无论是在作为中外合资典范的上海大众,还是代表我国民航自主研发实力的中国商飞,都得到了很好的验证,正是大批基础技术工人的执着坚守,给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资料显示,为了解决城市居民出行难的问题,从2005年开始,上海市政府先后投资2250亿元,对原有的旧地铁进行扩容改造,经过20年的不间断完善,如今已形成了由15条轨道交通(含磁浮)17条过江隧道组成的近600公里的庞大地下线路。
许多航天人经常会情不自禁仰望星空,寻找那一颗带着中国制造对接机构的“星星”。刚过不惑之年的王曙群凭借“精、新、准、快”的绝技绝活,已经成长为载人航天工程总装战线上的领军人物——“太空之吻”对接结构的总设计者和装调者。
用总导演王晓明的话来说,这部纪录片虽然表现的都是各行业的标杆人物,但拒绝用“高大上”的标准来表现他们,坚持用镜头讲人事,说人话,使之更接地气。他还说:“拍摄这样一部系列纪录片,是受到了‘工匠精神’的感召。在当下浮躁的社会、喧嚣的都市里,能够心无旁骛沉下心来认认真真做事,以严谨的职业态度把工作做到尽可能完美的精神,显得格外珍贵!”
上海市总工会巡视员杜仁伟说:“上海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离不开技能人才的发展,离不开对‘工匠精神’的弘扬。希望通过这部纪录片来呼唤伟大的‘工匠精神’,使他们为社会所认可和尊敬,成为中国制造的内在支撑。”
《上海工匠》聚焦产业一线的16位“上海工匠”,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纪录片和其衍生出的16部《上海工匠》绝技展示微电影在网络上点击量超过百万。
2023年4月29日至5月3日,每天上午8:35点起,由上海市总工会、东方卫视中心和SMG纪录片中心联合拍摄制作,聚焦现代工匠群体的纪录片《上海工匠第八季——启航》将正式亮相东方卫视,见证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下,上海的工匠精神与海派态度。
2024年5月1日起,纪录片《上海工匠第九季——破浪》将在东方卫视开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