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8-27 18:09
上海师范大学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成立于2008年10月,学院由原机械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与原数理信息学院的计算机系和通信工程系整合而成。计算机系成立于1985年,通信工程系成立于1996年。原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的前身是原成立于1978年的上海技术师范学院的机械工程系和电子工程系;1994年上海技术师范学院与上海师范大学合并成立新的上海师范大学,1999年两系整合成立机械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1978年,上海师范学院分院农机系和物理系成立;
1985年,分院更名为上海技术师范学院,两系分别更名为机械工程系和电子工程系;
1994年,上海技术师范学院与上海师范大学合并;
1999年,机械工程系和电子工程系整合,成立了机械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2008年,机械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与原数理信息学院的计算机系和通信工程系整合,成立了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原数理信息学院更名为数理学院;
2017年,数理学院的计算中心划归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管理;
2019年,学校成立人工智能教育研究院,挂靠学院管理。
根据学校的统一部署,自2018年9月起,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整建制在奉贤校区。
学院现有教职工160多人;在校生约2500人,其中硕士研究生300多人、本科生近2100人。
学院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信息与通信工程系、实验管理中心。学院现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2个: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型硕士学位授予点1个:即电子信息;本科专业8个:即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汽车服务工程;中外合作办学本科项目3个,即电子信息工程(中美合作)、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美合作)、汽车服务工程(中德合作)。
学院拥有教学、科研、场所近12000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约12000件,设备总资产近7500万。学院于2017年获批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目前,实验教学包含电工电子基础实验室、电气专业实验室、计算机专业实验室、机械工程专业实验室、金工实习厂等,服务于本院以及相关学院的实验教学任务;目前正在上海市教委“高水平地方大学”建设计划支持下,全力建设“人工智能教育工程实训中心”,涵盖大数据、人工智能、STEM教育、智能语音处理、智能机器人等多个方向专业实验室。学院实验管理中心还为全校各院系提供信息化教室服务,并专门建成了无障碍学习空间,为在校的视障生提供学习方便。
建院四十多年来,学院逐步形成了“以信息技术为引领、以工程科学为基础”的发展思路,聚焦新时代“人工智能”和“新工科”两个特色办学趋势,突出工科核心、教育特色、产教融合、国际化办学特点,致力于培养符合未来“卓越工程师”和“卓越信息教师”需求、自主创新实践能力强、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多元化复合型人才。
近几年来,学院学生科创发展势头迅猛。每年大学生创新项目申报数已超过100项,获批国家级和市级项目数始终在全校前列。本科生、研究生每年约300人次参加数模、电子设计、物联网、智能制造、智能汽车等国际国内顶级专业赛事,并屡屡刷新获奖纪录。2018年以来,在“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兆易创新杯”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大赛、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华为杯”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全国大学生“恩智浦”杯智能汽车竞赛、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华为杯)等竞赛中一等奖13项。2019年,学院本科生担任教练并带领中学生队伍参加FIRST机器人挑战赛世界锦标赛中获得总决赛亚军、图灵区冠军和卓越工程奖。2020年,学院承办 “兆易创新杯”第十五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Arm杯”上海赛区比赛。2021年,学院继品牌项目电子汽车文化节之后,举办首届 “人工智能竞赛挑战周”,实现科创竞赛平台覆盖学院所有专业;首次在“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上海市银奖,创造了参赛以来的最好成绩;成立学院“ACM”集训队,在2021中国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中获得铜牌2枚。
学院坚持以教学为主体,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积极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五年来,学院取得了一批丰硕成果,为学院各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1个,上海市一流本科专业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上海市一流本科课程2门;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另外还先后获批上海市全英语课程建设专业2个、上海市精品课程1门、上海市重点课程10门、上海市全英语课程 4门。2017年,学院入选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020年,该项目顺利结题,学院又一次入选教育部第二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019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入选教育部首批“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2020年,学院获批“人工智能”本科新专业,同年9月开始招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设立了校级“拔尖班”。2021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专业完成专业二级认证专家入校评估阶段工作。此外,学院各专业推出了创新实验班、导师制、本硕贯通等一系列培养机制改革措施。
学院基于多专业交叉融合的新工科视野,不断探索上海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技术与师范教育特色融合的专业人才培养前沿模式。2017年,依托教育部新工科项目建设,开始了面向“人工智能+教育”的新工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2018年,学院获批成立校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教育方向)”试点班,面向全校招生,专门培养人工智能领域工程技术人才与教师教育人才;2020年,学院入选校级人才试点班改革“MFAI”,“MFAI”实验班践行OBE(Outcome based education)人才培养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搭建多层次国际教学交流平台,采用小班化和学业导师制的组织形式,致力于培养适应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创新性复合型人才。2019年,学院成立人工智能STEM教育研究中心,实现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工程技术与基础教育相融合,为中小学提供特色教育服务,培养未来基础教育领航者;同年,学校建立“上海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研究院”,学院与研究院全面共建。学院发挥自身优势,向中小学输送STEAM课程、培训师资、竞赛教练等,服务基础教育;积极参与科普教育,建设奉贤区科普教育基地,与奉贤区科委合作举办机器人夏令营等,并于2020年正式获批奉贤区科普示范基地。学院还积极承办FLL、FIRST、WRO等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高水平机器人竞赛地区性赛事,努力打造中小学生机器人竞赛高地,进一步提升人工智能STEM教育的覆盖面与影响力。
2020年,获批上海市教委高校“立德树人”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上海市中小学在线教育研究基地”;2021年,获批上海市科委“上海智能教育大数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现省部级科研平台零的突破;2021年入选上海市教委首批“上海市青少年(学生)科创教育基地”。除此之外,学院历年来先后获批校级工程中心1个(精密机电系统与控制技术)、创新团队2个(信息与控制、机器人与智能信息处理技术)、重点学科5个,设立学科研究中心(所)9个;荣获上海市和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4项。学院目前围绕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智能计算、物联网技术、智能通信、智能控制等研究特色领域,成立科研团队7个,青年教师创新探索团队2个。近五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含青年基金)项目16项;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地方能力建设项目等省部级项目20项;共发表SCI、EI论文235篇(其中SCI一区、二区论文共计43篇)。2020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首次进入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全国前40%。
学院重视社会技术应用与服务。近五年,承担相关行业企业技术研发项目100多项,累计金额2400多万元;实现技术成果转化7项,为企业创造直接经济效益巨大;授权发明专利90项。多位教师的科技成果获得上海市产学研合作优秀项目奖、工博会高校展区优秀作品奖等奖励。
学院师资队伍的年龄、职称结构不断改善。现有教师、科研人员130多人,70%具有博士学位,50%以上具有高级职称,其中,教授(正高职称)9人;35岁以下青年博士梯队20多人。此外,学院还聘请了数十位来自海内外高校和企业的高端兼职教授。
学院教师参加挂职、国内外访学、产学研、实验室队伍建设、及其他进修培训等累计100多人次;共计20多人次获得上海市“五四青年”奖章、上海市“育才奖”、上海师范大学“教学优秀奖”“王乐三奖教金”“长昭近铁奖教金”等省部级或校级教学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