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事大学

更新时间:2024-10-11 21:12

上海海事大学(英文名称为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英文缩写是“SMU”),位于上海市,是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管。学校以航运、物流、海洋为特色,具有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和艺术学等学科门类,是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体系证书与挪威船级社ISO9001质量保证书的高校,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和上海市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历史沿革

前身溯源

1896年,盛宣怀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1903年,晚清政府成立商部。1905年,学校改名为商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1906年,颁布的《商部上海高等学业学堂章程》中计划学堂开设四科,其中就有航海科和轮机科:“本科分科四科,一商业科、二航海科、三轮机科、四电机科。”同年,清政府改商部为农工商部,并增设邮传部主管全国铁路、轮船、邮政、电力四项工作。1907年春,上海高等实业学堂划归邮传部管理,并更名为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1909年7月,船政科成立,中国高等航海教育正式启航。

1911年招生时,有3000多人报名,并把原船政科船政二班、三班29名学生转入该校。1912年3月,民国政府交通部任命原清末筹备海军大臣、海军提督萨镇冰为吴淞商船学校校长。1912年9月,学校易名为交通部吴淞商船学校,1914年更名为交通部吴淞商船专门学校。

1915年,吴淞商船学校奉民国政府之命停办,全部校舍、实习船及书籍、仪器等由海军部接收,开办海军学校。名为吴淞海军学校,为烟台海军学校毕业生专修专门课。1921年吴淞海军学校停办。1928年,国民政府交通部决定收回吴淞商船学校校舍,筹备恢复吴淞商船学校,以船钞附捐作为该校经费。1929年9月1日,吴淞商船学校正式复校,定校名为交通部吴淞商船学校,校长由交通部部长王伯群兼任,杨志雄任副校长,主持日常校务。10月8日,吴淞商船专科学校正式开学。学校于1929年秋复校时仅设驾驶科,招收高中毕业生入学。1930年秋,又开设轮机科, 并建造实习工厂。

1932年,“一·二八”事变,吴淞商船专科学校校舍被日军轰炸,学校在上海市内租屋上课。1933年春, 吴淞校舍修复上课, 并获准附设职业学校。商船职业学校设驾驶、轮机两科,招收十七岁以下的初中毕业生。商船专科学校也设置驾驶、轮机两科,招收二十岁以下的高中和商船职业学校的毕业生。两校名义上虽系分设,而实质上则属于一体,训练办法相同,课程互相衔接。1937年,日寇入侵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在“八·一三”淞沪战役中,吴淞商船专科学校校舍被侵略炮火摧毁,学校被迫停办。

1939年6月,因战火内迁重庆,国民政府国防最高会议教育专门委员会决定在重庆恢复吴淞商船专科学校,改称“国立重庆商船专科学校”,隶属于教育部。1942年秋,国立重庆商船专科学校新校舍在溉澜溪落成。1943年,国立重庆商船专科学校并入国立交通大学(重庆总部)。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应原吴淞商船学校校友的要求和社会各界的呼吁,国民政府教育部决定于上海恢复吴淞商船专科学校,校名为国立吴淞商船专科学校。1946年10月,国立吴淞商船专科学校在上海东长治路505号(原雷士德工学院旧址)正式开学。学校经三度停办终在上海再次复校。交通大学代管的航海、轮机两科复归于吴淞商船专科学校。

1950年, 根据华东军政委员会教育部和中央人民政府交通部命令,吴淞商船专科学校与交通大学航业管理系合并,改校名为“国立上海航务学院”。交大航业管理系的教授两名,讲师一名,助教一名和一至三年级的学生均并入航务学院。1953年,由上海航务学院、东北航海学院、福建航海专科学校合并成立大连海运学院(现大连海事大学)。

1958年,交通部决定在上海恢复上海航务学院建制,遂委托上海海运局负责教室校舍等基础设施筹建工作。同年9月,上海海运局、上海船舶修造厂联合备文请示交通部,建议在1959年筹建上海海运学院。9月27日,交通部正式下文,同意在上海筹建上海海运学院及附属中等技术学校。1959年7月,上海海运学院正式成立,共招生83人,设一个海洋船舶驾驶班,两个轮机管理班。1959年入学的新生暂借位于中山东一路17号(今美国友邦保险公司大楼)部分楼面作教学场所及学生宿舍,行政人员借用中山东一路23号(今中国银行大楼)部分楼面作办公场所。1959年10月,学校第一幢教学大楼在稻田里破土动工,全体师生员工参加工地劳动。

1962年,交通部对所属院校进行专业调整,将上海的航海类专业调整至大连海运学院,机械类专业调整到武汉水运工程学院,同时,将上述两院校的管理类专业调整到上海海运学院。1966年上半年,上海海运学院成了一所集交通部系统院校管理、经济专业之精华的海运管理性质的学院。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成为中国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1995年,学校实施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的“育才工程”,着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同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要把上海建成国际航运中心,为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上海市作出开发建设临港新城的决定。1998年,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这是学校首次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

成型发展

2002年,洋山深水港、东海大桥、临港新城开工建设,通过围海造田形成了上海最年轻的陆地。2003年11月,临港新城管委会挂牌成立。为支持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和临港新城开发,同时进一步扩展学校发展空间,上海市委、市政府决定上海海事大学学校主体搬迁至临港新城。2004年5月,学校更名为上海海事大学;11月19日,上海海事大学在临港新城举行新校区建设开工典礼。2009年9月30日,题写“吴淞商船精神永恒”的吴淞商船纪念碑落成典礼在临港校区举行,以更好传承“爱国、坚毅、严谨、务实”的“吴淞商船精神”。

2011年9月,学校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2011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与加纳中西非地区海事大学合作举办“物流管理”本科教育项目,并开始在非洲招生。2012年,学校获教育部批准正式成为“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院校”。2013年1月,上海海事大学东明路校区暨上海高级国际航运学院揭牌成立。6月,被教育部评为“2012-2013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2014年5月,上海海事大学研究生院成立。2015年,“忠信笃敬”校训写入上海海事大学章程。

2016年12月,国际海事(中国)研究中心和联合国国际海事组织(IMO)亚洲海事技术合作中心(MTCCAsia)落户学校,全球航运智库联盟、中国物流高校联盟由学校发起成立。2017年10月,学校被认定为上海市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11月,学校成为首批国际项目经理(IPMP)人才培养基地。2018年3月,学校通过《上海海事大学临港校区道路命名方案》,把船政、吴淞、海运、海事等校名,以及唐文治、张謇、萨镇冰、王伯群等校史人物融入到了道路命名之中。2024年1月20日,上海海事大学国家海洋研究院和国家高端航运服务研究院成立。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5月,学校设有16个二级办学部门,开设52个本科专业。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5月,学校设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8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3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现有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上海市高峰学科,2个上海市高原学科,9个部市级重点学科,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港航物流学科保持全球领先。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有近1200名专任教师,其中有教授近200名。截至2023年9月30日,学校有外聘教师189人,折合教师总数为1263.5人,外聘教师与专任教师人数之比为0.16:1。按折合学生数28934.9计算,生师比为22.90(上一年22.98)。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244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20.87%;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561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47.99%;具有研究生学位(硕士和博士)的专任教师1132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96.83%。学校目前有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高层次人才149人,其中2022年当选15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有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17个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现有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国家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1个全国示范性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1个国家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水上运输类),1个国家级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培育)。

截至2024年5月,上海海事大学取得众多教学成果,具体如下: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5月,学校与境外100余所姐妹院校建立了校际交流与合作关系,开展教师交流、合作办学、合作科研、学生交换等。与联合国国际海事组织、波罗的海国际航运公会、挪威船级社等国际知名航运组织/机构建立了密切联系。自2010年起开设“国际班”,邀请美国、韩国、波兰、俄罗斯、德国等国家航海院校的学生来校学习“航海技术”“航运管理”等专业。2011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与加纳中西非地区海事大学合作举办“物流管理”本科教育项目,并开始在非洲招生,这是上海市地方高校第一个颁发中国高校本科文凭的海外办学项目。2012年,学校获教育部批准正式成为“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院校”。

截至2024年5月,上海海事大学与国外知名大学联合举办了多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校大力发展学生海外学习实习项目,主要合作院校包括美国麻省海事学院、美国欧道明大学、英国普利茅斯大学、英国斯旺西大学、英国朴茨茅斯大学、法国南特大学等。

截至2024年5月,上海海事大学进行众多学术交流活动,具体如下: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有21个省部级重点研究基地,其中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1个,交通运输部重点实验室1个,上海市高校知识服务平台高级战略研究中心1个,上海市科委工程研究中心1个,上海市海洋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上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上海市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1个,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1个,设有上海海事大学海洋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物流科学与工程研究院等科研机构,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挂靠学校。

研究成果

截至2024年5月,上海海事大学取得众多研究成果,具体如下:

学术资源

截至2024年5月,上海海事大学馆舍高7层,40.2米,总面积46,425平方米。设有图书阅览室13个、电子教室2个、电子阅览室1个、大书库1个、研讨室13个、学习室1个、自习室4个,提供3000余席阅览座位,每周开放96小时。截至2022年底,馆藏纸质图书141万余册、中外文报刊285种。自建国际海事研究图书馆、交通运输主题图书馆、马克思主义专题图书馆,馆藏以海事、物流文献为特色,包含“港口、航运、物流”“海事政策与法律”“商船海洋科学与工程”三大海事文献与信息集群。

截至2024年5月,上海海事大学拥有电子图书671万余册,保有数字资源49个(含自建数据库平台2个),图书馆是全国专利文献服务网点,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虚拟参考咨询服务示范馆,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SHL)成员馆;上海市中心图书馆、上海市文献资源共享协作网、上海高校网络图书馆成员馆;涉海院校图书馆联盟、上海行业情报发展联盟、上海市新兴产业情报研究联盟等组织的发起单位;上海市图书馆学会理事单位;浦东新区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

上海海事大学设有上海海事大学杂志总社,负责出版《上海海事大学学报》《计算机辅助工程》《水运管理》《集装箱化》4种期刊。

上海海事大学学报》是由上海海事大学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具有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的水路运输类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主要刊载港航工程与管理、航海技术与船舶安全、轮机工程与港口机械、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物流工程与管理、信息工程、交通运输经济、交通运输工程与管理、海事法规、海事外语及基础科学等方面的最新科研成果。被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英国海事技术文摘(BMTA)、波兰哥白尼索引、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水路运输类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龙源期刊网数据库、中文电子期刊服务(CEPS)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文版)、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等收录,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计算机辅助工程》是2014年1月由上海海事大学主管、主办公开出版发行已历二十载——出版论文近2500篇,为中国装备制造业、土木、交通运输等行业以及计算力学和计算数学等学科的发展作出了有益贡献。

水运管理》1979年创刊,系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主管、上海海事大学主 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月刊。杂志是交通部优秀科技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获中国高校特色期刊奖,连续两次被选列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集装箱化》杂志(以下简称本刊)创刊于1990年,是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上海海事大学主办的全彩页月刊。本刊立足集装箱运输市场,设有高层论坛、集装箱运输、港站码头、集装箱工业、多式联运、现代物流、装备技术、法规与案例、企业纵览、知识窗、市场经纬等栏目,被中国知网、龙源期刊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多家数据库收录。

校园文化

学校标识

学校校标为蓝白圆形图像徽标,由学校英文名称(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和建校年份(1909)组成外圆圈,中间上方为帆船、讲台、课桌等元素的组合,下方为展开的图书,同时寓意飞翔的海鸥(嵌有舒同体“上海海事大学”)。

学校校徽为舒同体长方形证章,教工为暗红色底金铜色字,学生为乳白色底暗红色字。

学校校旗为天蓝色长方形旗帜,中央印有校名及徽标。

精神文化

忠信笃敬

校训语出《论语•卫灵公》“言忠信,行笃敬”(意即“言语忠诚老实,行为敦厚严肃旨在从“言”和“行”两个方面,“寄学生以品学兼优的希望,以求世界影响(交通部吴淞商船学校校长王伯群先生语)。

学校校庆日为每年的九月十五日。

《上海海事大学校歌》以远洋航行为由头,既反映了航运院校的显著特色,又洋溢着强烈的爱国热情;歌词、曲谱有强烈的时代特征,洋溢着豪迈的激情和青春的活力,表达了海大莘莘学子志在大海,献身航运的豪情壮志;曲为四三拍子,旋律优美,舒展奔放,充满了青春的朝气,便于推广和传唱。

社团文化

上海海事大学共有思想政治类、学术科技类、创新创业类、文化体育类、志愿公益类、自律互助类等六大类93个社团,其中学生社团青年政治理论研究会获评团中央志愿宣讲“优秀团队”,手创协会等社团在第六届上海市大学生社团文化节中获佳绩。

帆船协会主要负责组织帆船训练和体验活动,以推广海事特色航海文化为目的。学期初开办帆船基础理论知识课程,并于每周三、周六例行组织常规体能训练和帆船技能训练,为海大学子提供了了解、体验与学习帆船的机会。

Babies 模特社是以 T 台展示为主的⽂化艺术社团。社团能够提升大学生形态礼仪,展现青春活力,为⼤家提供⼀个锻炼⾃我、提⾼⾃我、展现⾃我的平台。

海笑相声社是聚集了众多传统曲艺艺术爱好者的社团。社团宗旨是“弘扬民族文化,传习曲艺艺术”。内设专业演出队负责社员培训,日常教学。在学习之余,开展日常练功房、专场演出、公益义演等活动。

校区情况

截至2024年5月,上海海事大学有临港校区、港湾校区和民生路高恒大厦3个校区。其中,临港校区是目前学校办学主体所在地,于2008年10月基本建成,校园占地面积133万余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

临港校区

临港校区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南汇新城镇海港大道1550号,临港校区是目前学校办学主体所在地,主要有物流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商船学院、物流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法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文理学院、徐悲鸿艺术学院、中荷机电工程学院、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交通运输学院、亚洲邮轮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港湾校区

港湾校区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浦东大道2600号,港湾校区是学校继续教育、中等职业教育主要办学地。

民生路高恒大厦

民生路高恒大厦位于上海市浦东大道1608号 ,总建筑面积33573.87㎡。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校友情况

所获荣誉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