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8-31 14:46
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是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上海一流专科高等职业教育建设立项单位、上海市依法治校示范校、上海市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建设单位、教育部TÜV莱茵数字创新赋能计划建设单位、国家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集成电路与电子信息行业职业继续教育基地、全国首批“1+X”证书师资培训试点单位、上海市专利工作试点事业单位,上海市首批中高职贯通、高本贯通试点单位,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教育集团、长三角电子信息职业教育集团、长三角职业教育产科教创新联盟、上海南部数字化转型创新中心、上海市高职高专教学研究会、上海市高等职业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上海市职业教育德育工作联盟牵头单位,上海市集成电路技能人才培养联盟、临港新片区产教融合联盟成员单位,中国高校外语慕课联盟职业教育分会会员单位。
1960年1月,上海市仪表电讯工业局成立上海市仪表电讯工业专科学校。总校校址在龙江路214号。学校设置广播电视通信、电真空器件、无线电微波测量仪器、精密光学仪器制造、电工仪器、精密医疗器械制造等6个专业。并按专业对口,分别在上海广播器材厂、上海灯泡厂、上海亚美电器厂、上海光学仪器厂、上海电表厂、上海医疗器械厂设立了6所分校。
1962年,该校停止招生。同时,将61级电真空器件专业新生全部转入上海工学院就读,将61级光学仪器专业新生全部转入上海机械学院就读。
1963年,该校恢复招生,并改名为上海仪表电讯工业半工半读专科学校。设置无线电通讯设备、无线电元件、无线电机械结构设计、无线电机械制造、热工仪表等5个专业。并在上海无线电一厂、三厂、四厂,上海仪表电讯机械修造厂、和平热工仪表厂设立5所分校。
1964年,国家投资120万元,在零陵路332号建造2000平方米的教学大楼和实验大楼。
1966年,大楼竣工后总校即由龙江路迁至新址;同年,该校再次停止招生。
1970年底,上海仪表电讯工业半工半读专科学校、上海医疗器械工业专科学校、上海无线电工业学校和上海科学技术学校(原上海第二科学技术学校)合并,改为上海电子专科学校,培养3年制大专生,迁往嘉定县东门。
1975年,学校更名为上海市仪表电讯工业局“七·二一”工人大学。
1978年10月,上海市仪表电讯工业局“七·二一”工人大学与上海第二科学技术学校分开办学。11月,以市仪表局为主,上海市仪表电讯工业局“七·二一”工人大学与长宁区、上海师范大学共同筹建上海师范大学仪表电子分校,进驻凯旋路30号办公。
1979年2月,上海师范大学仪表电子分校正式开学上课。
1980年9月,上海师范大学仪表电子分校更名为华东师范大学仪表电子分校。
1981年4月,上海市仪表电讯工业局“七·二一”工人大学由嘉定东门正式迁往徐文路62号办公。5月,经市政府批准,上海市仪表电讯工业局“七·二一”工人大学与华东师范大学仪表电子分校分编,并更名为上海市仪表电讯工业局职工大学,招收经上海市统一考试的全脱产学生。本部在陕西南路548号,下设两个分部。
1983年,上海市仪表电讯工业局专业训练班和上海电视大学仪表局辅导站先后并入上海市仪表电讯工业局职工大学。
1986年,学校开始招收全日制高职学生,是全国和上海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首批试点单位之一。
1987年1月,市仪表局成立局培训中心,地址设在陕西南路548号。
1990年4月,上海市仪表电讯工业局职工大学与上海市仪器仪表工业公司职工大学合并,更名为上海市仪表电子工业职工大学。下设上海市仪表电子工业职工大学分校。总部设在陕西南路548号,分校设在济南路16号,一分部设在徐文路62号,二分部设在老沪闵路605号。
1991年7月,上海市仪表电讯工业局培训中心作为一个部门划归上海市仪表电子工业职工大学。
1992年6月,上海市仪表电讯工业局职工大学更名为上海市仪表电子工业职工大学。
1993年7月,与上海市仪表电讯工业局党校、局培训中心合署办学,迁往漕东支路95号,实行三块牌子一套班子。
1997年1月,上海仪电控股(集团)公司培训中心在仪电职大、仪电党校挂牌成立,并承担上海第一仪表电子工业学校、上海电子技术学校、上海电子工业学校等三所学校的领导和管理职能。3月,经仪电集团培训中心研究决定,上海市仪表电子工业职工大学与上海电子工业学校教育资源共享。
1999年,仪电职大的徐文路62号校区搬迁至桂林南路107号。
2001年4月,经上海市高等职业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评议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审核批准,学校转型为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更名为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并与上海仪电控股(集团)公司党校、上海电子工业学校、上海第一仪表电子工业学校、上海电子技术学校实施一体化办学。同年秋季,录取高职新生。10月,教育部决定依托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一所中德合作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12月,上海广播电视职业技术学校党政关系隶属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2002年3月,不再实行原“培训中心、职工大学、党校”三位一体的管理体制,培训中心从学校系统分离,列入仪电集团的职能工作部门序列,不再承担管理学校的职责。5月,中高职联合在奉贤区奉城镇洪庙社区征地,建设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和上海电子工业学校新校区。6月,市教委同意将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借鉴德国的“双元制”模式(始自学校1985年开始参与的中德合作)纳入高职招生计划;同月,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被市教委列为可以报考本市普通高校“专升本”的院校。10月,仪电集团决定,将上海第一仪表电子工业学校、上海电子技术学校和上海电子工业学校合并为上海电子工业学校,前两所学校的人员编制、财政渠道继续保留。合校后,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与原第一仪表电子工业学校的部门和教职工合署办公,上海电子工业学校与原上海电子技术学校的部门和教职工合署办公。
2003年3月,奉贤校区第一期工程开始建设。9月,主体搬迁至奉贤新校区。同年,被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列入“上海市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建设工程”单位。
2004年3月,奉贤校区第二期工程开始,8月底完工。同年,作为中、德政府间合作项目的“中德学院”在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正式成立,并招收了首届学生。
2007年12月,教育部和财政部经审核正式公布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进入全国100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之列。
2008年8月,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同意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和上海电子工业学校建立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教育集团。
2010年初,创新建立以仪电集团为主、政府参与的“学院理事会”办学体制。5月,举行中德职教合作项目25周年庆典。10月,举行建校50周年庆典活动。
2013年8月,学校划转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管理,与上海仪电(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建设。
2019年,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在普陀区新村路435号(原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普陀校区)成立普陀新校区。
2021年9月,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牵头成立上海市高等职业院校电子与信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2022年7月,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四期工程全面开工建设。12月,担任上海市职业教育德育工作联盟理事长单位;同月,长三角职业教育产科教创新联盟成立大会暨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专家咨询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学校普陀校区举行。同年,原华东理工大学金山校区(金山区学府路1300号)划转至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2023年3月,学校成为临港新片区产教融合联盟首批成员单位。 10月,由该校作为牵头学校的上海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产教联合体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市域产教联合体名单。
2024年4月,上海市集成电路技能人才培养联盟成立大会在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举办。6月,学校成为中国高校外语慕课联盟职业教育分会会员单位。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设有13个教学学院,开设38个招生专业。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有专任教师617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199人,正高42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580人;2名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带领团队获得教育部“黄大年式团队”称号,1人入选教育部“新时代职业学校名师培养计划”。现有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支,上海市教学(创新)团队18支,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1人,市级教学名师6人,市级名师工作室2个,市级大师工作室1个,入选上海市东方学者1人,东方英才拔尖计划1人,东方英才青年计划1人,上海市高等教育人才揽蓄行动计划9人,获评上海市“为人、为师、为学”先进典型1人,“四有”好教师(教书育人楷模)提名奖2人。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有国家级重点专业8个,上海市重点专业11个;有国家级在线精品课程1门、市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3门,市级专业教学资源库11项;建有国家级5G移动通信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电工电子与自动化实训基地、计算机应用软件技术实训基地、上海市级通信与信息技术公共实训基地、自动化设备维修维护公共实训基地、电子与通信开放实训中心等公共实训基地及上海市第22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截至2023年12月,近年来,学校获批教育部第一批市域产教联合体、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学生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国家级重要竞赛奖项100余项,获上海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省部级重要竞赛奖项300余项。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有上海南部数字化转型创新中心1个,上海市专业技术服务平台1个、上海市院士(专家)工作站3个,区级产教融合基地1个,校级研究机构8个。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1项,省部级教育科研成果奖2项;近五年,横向技术服务与培训到款8409万元,公开发表出版学术论著524篇(部),获得国家知识产权345项。
2020年,学校共获批立项各级各类纵向课题58项(包括省部级及以上5项、校企合作申报项目12项),立项金额达228.5万元;校级科研项目立项54项;完成技术合同审核34件、认定登记26件;承接横向技术服务项目38项,立项金额达170.381万元;评审通过“高青计划”项目结项13项、校级科研项目结项53项;纵向课题经费到款183.0808万元,技术服务总收入115.081万元(其中,技术交易到款额37.4万元),技术服务产生经济效益1811万元。
2020年,学校挖掘、遴选、发布中小微企业技术需求6批共335条(浙江省长兴县企业技术需求信息9条、第五届中国创新挑战赛企业技术需求266条、浙亚龙智能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需求60条),组织开展校企技术需求对接10例,促成合作5例,帮助教师承接企业委托横向课题4项,立项金额9.4万元;首次完成了2件发明专利的权属转移工作,首次向奉贤区成功申请授权专利政府补贴17000元(3件发明和10件实用新型);编制了学校64件专利的《专利盘点与估值报告》;完成对中国国内20所高职院校的《高职院校专利质量提升促进转化运用现状调查》并形成研究报告。
据2021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图书馆室内有纸质中文期刊360余种,过刊合订本近6000余册,498种,报纸约为100余种;可供读者检索该馆书目数据,检索万方数据的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超星读秀、超星数字图书馆,维普中文电子期刊,中华数字书苑,环球英语多媒体资源库及百科视频数据库,在线阅读博刊电子期刊,访问上海教育网络图书馆提供的电子资源。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与上海仪电(集团)有限公司、上海航天局、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谷歌信息技术(中国)有限公司等370余家中外企业建立合作。与英国、加拿大、芬兰、新加坡等国家在合作办学、师资培训、学生互访游学、专业建设、专业认证等方面的合作,招收泰国、德国、英国等国家的留学生。积极探索与泰国、摩洛哥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设立海外分院、招收留学生等方面的合作。
校徽基本轮廓由两个同心圆构成,圆环上半部为舒同体书写的校名,下半部为英文校名。图案 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英文缩写EITI作为元素,构成一朵绽放的白玉兰花。图案中的小圆点象征电子,体现学校与IT科技的关联。1960为学校建校年份,体现了学校的历史文化和底蕴。图案的标准色,采用代表高科技力量的蓝色和象征白玉兰花的白色。
自强不息 开拓创新 砥砺前行 追求卓越
释义:
“自强不息”源于《周易·乾·象》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开拓创新”取自近代思想家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中日:”唯进取也故日新”。将其作为学校精神,是为学校办学历史,办学宗旨、价值标准和管理信条的集中体现,而且是学校不断走向辉煌的不竭动力和源泉。
尚德修能,知行合一
释义:
“尚德” 意为尊重人格、彰明伦理、崇尚品德,“修能”意为卓越才能的培养和修炼,” 知行合一”是提倡知识和实践的统一,将“尚德修能,知行合一”定为校训,突显学校重视师生的道德修养和能力培养,提倡知识与实践并重、学识与技能相长的办学原则和目标。
严谨重范 关爱善导
释义:
严谨——教师的治学态度和作风严格慎重,切忌浮夸,使学生获得真言、真知和真见。
重范——教师应注重自身的示范作用。一是加强自身内在的修养和外在的师表形象,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二是教师在教学中应突出实践的引领和技能的示范。
关爱——是教师的天职,是成功教育的关键,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阳光雨露。
善导——循循善诱、谆谆教导是教书育人的方法,是教师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桥梁。
自信有恒 勤学致用
释义:
自信有恒——自信、坚定、百折不挠是成才的必由之路。
勤学致用——勤学善用、勇于实践是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
“自信有恒,勤学致用”的学风,反映了高职学生的特点和用人单位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