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1997的冬夜

更新时间:2024-01-11 19:16

英国纪录影片《上海,1997的冬夜》,故事的主题交织着爱情、新生与死亡,围绕1997年的一桩命案、一个孩子的手术、一门艺术的传承、一个女人的中年梦,讲述了上海这座城市的不息变化。导演: Phil Agland。

影片资料

中文片名:上海,1997的冬夜

外文片名:Love and Death in Shanghai

影片类型:纪录片

导演:Phil Agland

片长:100 min

国家/地区:英国

对白语言:汉语普通话

色彩:彩色

幅面:35毫米遮幅宽银幕系统

制作成本:£35,000/estimated

制作人:Phil Agland

原创音乐:乔治·芬顿

摄影:Phil Agland

国家/地区 上映/发行日期

中国(China)/ 2010年6月13日(上海MIDA纪录片展映)

英国(UK)/2007年12月10日

制作公司:River Films

影片剧情

故事的主题交织着爱情、新生与死亡,围绕1997年的一桩命案、一个孩子的手术、一门艺术的传承、一个女人的中年梦,讲述了上海这座城市的不息变化。

影片评价

1997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改革开放后的一代中国领导人邓小平先生去世。而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正经历着巨大的变迁。这变迁既有具象的,如城市旧区改造;也有抽象的、心理层面的变革——比如人们的性观念、中年男女对于婚姻和生命的反思等等。

英国导演Phil Agland拍摄的《逝——上海冬夜的爱与死》准确地抓住这个城市跃动的脉搏,交替讲述了这座城市里几个人各自不同的故事。他选取的人物与故事不但皆与爱和死相关联,而且电影始终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节奏感——从故事的铺陈、演进到高潮即将到来前一刹那令人屏息的张力,无不显示了导演的控制能力。在电影离结尾约三十分钟的时候,各条线索同时到达了引而不发的边缘——居住于贫困旧屋的孩子即将经历一场高风险的心脏手术;京剧小演员一个月之后马上要登台公演;弄堂里的寡妇要面临再婚的抉择;而杀害女友的团委干部即将接受最终的审判。这令全片自始至终保持着一种纪录片里不常有的剧烈的悬念感。

团委干部杀害女友的故事在电影中占据了最大的比重。爱与死在这个故事中交织在一起。一个国家机关的知识分子,对自己的女朋友何以下此毒手?性质更为严重的是,他在杀人之后将女友的尸体分成好几部分,抛入江中。手段之残忍,令人难以想象。电影忠实地追随了此案从审讯、宣判、上诉到终审的全过程,杀人犯从最初的抵赖到最后泪流满面,受害者家属在旁听席间的表情,无一不显现了人性的幽微之处,令观众深受震动。而受害者家属对于“杀人犯也会死,他的家人也会难过”的说法之剧烈抨击,更将故事推出更深的、道德反思的层面。

很难想象出自一个英国导演之手,因为全片的上海风味是此浓重,街坊邻里和杀人罪犯皆操一口鲜活的上海话,丝毫没有剧情片的矫饰,原生态的幽默比比皆是。因此,这不仅是一部可以令西方人更准确全面地了解上海的纪录片,而且更适合上海观众观看,因为在那些词不达意的英文字幕背后,有可以令人或会心一笑或捧腹大笑的对话,而笑过之后,是对身处其中的故乡更深一层的了解,更具省思意味的自知。

导演介绍

菲尔·阿格兰德(Phil Agland ),1950年出生于英国,职业:导演、制片人、摄像。他的第一部纪录片《克鲁勃:非洲雨林》带领了一场全球性的雨林保护运动,并且促成了1986年喀麦隆首个国家雨林公园的建立,之后他拍摄的获奖纪录片《脆弱的地球》继续探索了野生动物和生态环境的关系。在拍摄了自然历史类纪录片后,菲尔的视角转向了探讨人和自然的关系,以喀麦隆巴卡矮人族为题材的纪录片为他赢得了两项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以及1988年班夫电视节的最佳电视节奖。1994年,菲尔的纪录片系列《云之南》又为他赢得了两项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三座艾美奖和一些其他奖项。《洛杉矶时报》曾如此评价菲尔的影片风格,“擅长拍摄日常生活和突发事件,继承了弗雷德里克·怀斯曼如临床观察般的缜密细致,也融入了维梅尔的灵巧风格。”菲尔与上海有着不解之缘。早在1990年,他就凭借《巴卡:雨林人》一片荣获了白玉兰奖最佳纪录片。1997年,他的第一部电影《丛林人》在1997年上海国际电影节上荣获了最佳导演和最佳电影。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