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街村

更新时间:2024-09-04 09:08

上街村隶属于广东省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鹅埠镇。位于鹅埠镇鹅埠圩内。与城内村、枇杷村、下城村、淡水坑新村、西寨村相邻。始建于清代,因杜、黎、陈姓先祖由今惠东、五华等地迁至此地建村定居而形成。因村中有舞龙队,每年正月十五舞草龙,周边村民到此“投市”“上街”看舞龙,故得名上街村。1936 年,鹅埠镇公所下设 7 个小乡,上街村为“西关乡”,因西关乡仅辖上街村,因此上街村又被称为“西关”。村北靠月地岭,南为南门河沉积地,地势平坦。

历史沿革

清代,属惠州府海丰县杨安都。民国时期,先后属海丰县第四区和第三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海丰县鹅埠乡;1958 年,属雄鹅人民公社;1959 年,属鹅埠人民公社;1984 年 1 月,属鹅埠区公所鹅埠乡;1987 年 4 月,属鹅埠镇鹅埠行政村;1988 年,属汕尾市海丰县鹅埠镇鹅埠行政村;2011 年 2 月,纳入深汕特别合作区;2017 年 9 月,纳入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

经济

传统经营以农业为主,种植水稻、番薯、花生等,部分村民兼养家禽。改革开放后,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现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为农业收入、工资性收入。

人口

2020 年末,该村户籍总户数 227 户,户籍人口 1151 人,其中男性 569 人,女性 582 人;80 岁以上 16 人,最年长者 95 岁(男);实际在村人口 1076 人。祖籍该村的香港同胞 17 人。

历史文化

村民由来

村民主要有李姓、陈姓和张姓,另有彭、朱、刘、郑等姓氏(建村时迁至此地的杜姓、黎姓村民已迁出。第一大姓为李姓,清代从今五华迁至此地。第二大姓为陈姓,清代从今惠东迁至此地。第三大姓为张姓,清代迁至此地。

本地方言

村民均为汉族广府民系,多数村民使用尖米话。

传统建筑

村落整体坐北向南,偏东 20°。传统民居有三间两廊,也有部分三开间或多开间的排屋;现存 153 座,部分有人居住。村内有张氏宗祠,始建于清代,占地面积 300 平方米。地藏王庙,始建于清代,重建于 1997 年,供奉“地藏王”,占地面积约 35 平方米。农历七月二十九日(或三十日)是“地藏王诞”,村中举办集体祭祀活动,家家户户请客,村集体唱大戏,如同过节。另建有亭楼庵,为佛教庵,始建于 1997 年,重修于 2009 年。该村及周边部分村民每月初一、十五及逢年过节在此祭祀。村里有谭仙圣庙,面积约 11 平方米。

传统习俗

舞“草龙”是该村的传统技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多用稻草编成道具龙,近年来改用布龙。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正逢上街村开灯日(也叫“开灯节”),当天村民舞草龙、闹元宵,热闹非凡。

上街村舞“稻草龙”的习俗源于一个传说。上街村后山是鹅山,据传鹅埠自有人繁衍生息开始,就以此山命名鹅埔岭,后在鹅埔岭码头开埠做生意,鹅埔岭才得以改名鹅埠。鹅山由 4 个小山头组成,其中有盆地,远看是一个活灵活现的飞天大鹅。清康熙年间,鹅埠连年闹天灾,村民在鹅山的西山头求雨,此后上街村民为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才有一年一度的舞“稻草龙”习俗。

上街“草龙”与其他“草龙”不同,其他“草龙”从龙头到龙尾、龙珠都使用竹篾、稻草等材料,而上街“草龙”龙头、龙珠、龙尾是采用纸扎手法加各项配套,还辅以彩绘,从选料、备料到制作需要用半年时间,是集多种工、艺、画于一身的复杂做法。

正月十五太阳下山后,“草龙”先到龙山等待村中德高望重的长者主持仪式,全场肃穆。长者口中念念有词,朱砂笔点睛,然后礼炮、旌旗、锣鼓为前导,众队员点线香插龙身,瞬间“草龙”成了“香火龙”“金龙”,在龙珠的引导下,舞入村中接受村民的祭拜。村民还会把龙身上的香火带回家祈求合家平安、六畜兴旺。这便是祭龙。

上街村舞“草龙”有统一的动作套路与歌词,动作有盘、游、翻、跳、起、伏、抢等,有拜四方、走龙云、舔龙脊、寻龙珠等套路。在将要完成整套步伐与套路前还要接四句(注:旧时配音调),由舞“草龙”队当中的领队开唱,如领队唱上句:龙马精神,所有队员接下句:五谷丰登......嘿哬!领队:风调雨顺,所有队员接下句:国泰民安嘿哬。

化龙,也叫送龙,是整个舞“草龙”当中最为庄重、严肃、壮观的环节。在龙珠的引导下,“草龙” 舞回村中空旷的谷坪,保卫人员站在各点做好护龙护民的各项安全工作(注:旧时化龙前后,有抢龙须、抢龙灰这一习俗,此俗留存至今,故有护龙一说)。在空旷的谷坪中,“草龙”要再次完成各项动作、套路与歌词,这也是整个舞“草龙”过程后的大汇演。此时动作由慢变快,套路由宽变窄,依次完成盘龙身、吃龙珠、架龙身、龙头望向东海(东方)整套动作。该村独特的舞“草龙”习俗,几百年来一直延续至今。

“稻草龙”是以生、老、病、死、苦来编排,草龙全长 25 米至 40 米,共分 17 至 27 架。舞龙人员,除龙珠外共有 60 至 90 人(包括替换人员),还有其他的项目跟随巡游,如码头锣开路、生肖景、海族类(渔船、虾、蟹、蚌、墨、鱼)、麒麟、狮、象、马、花篮队等。

上街村“稻草龙”舞反映了当地人民的劳动状况、劳动场景和内心世界。其题材十分广泛,内容极为丰富,舞蹈生动形象,有着独特的艺术价值。

公共设施

中兴路穿村而过,接国道 G324 线。20 世纪 70 年代通电,80 年代通电话,1994 年通自来水,2000 年实现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通互联网。鹅埠中学位于该村 , 学校创办于 1960 年 , 是一所有汉、畲族学生就读的农村初级中学,占地面积 1.84 万平方米。村内有松正幼儿园,2020 年末有教学班6 个,在园幼儿 175 人,教师 15 人。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