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全竞争经济学

更新时间:2024-10-15 13:07

《不完全竞争经济学》是英国作家琼·罗宾逊创作的经济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933年,该著作从内容上看,分为两大部分,按照罗宾逊夫人的说法就是“垄断,即卖的原理;买方独占,即买的原理”。这是罗宾逊夫人的成名作,她受到斯拉法《竞争条件下的收益规律》一文的启发,放弃了新古典经济学关于完全竞争的假设,转向从不完全竞争的角度,分析了经济均衡的条件。

内容简介

《不完全竞争经济学》共分10篇27章和一个附录。第1篇“分析方法”,提出理论假设和平均与边际的几何分析方法。第2—4篇,则用边际收入和边际成本概念分析垄断和竞争的均衡条件,并对垄断产量和竞争产量作出比较。第5篇研究价格歧视的垄断均衡。第6篇提出买方垄断理论。第7—9篇提出生产要素需求曲线间题,并对买方垄断对劳动的剥别作出独特的分析。第10篇“垄断世界”,则分析了垄断同经济效率和经济福利的关系,涉及福利经济学的内容。附录则对报酬递增和报酬递减等技术因素作了具体的说明。

作品目录

创作背景

20世纪起,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阶段,垄断成为社会经济生活的普遍现象。面对这一现实,以完全竞争作为普遍现象的西方传统经济学已无法解释现实经济生活,陷入深刻的危机。剑桥经济学家斯拉法对垄断理论的创立有过重要的启示:他于I926年发表了《竞争条件下的收益规律》名论文,指出由于规模收益规律的作用,在完全竞争条件下是难以保持均衡状态的,因为成本递减较快的企业最后将会击败相对来说成本较高的企业,成为市场上的垄断者。琼·罗宾逊正是在斯拉法的影响下,把注意力转向垄断问题,并于1933年出版了她关于垄断问题的著作《不完全竞争经济学》。

作品思想

琼·罗宾逊着重抨击了新古典学派的基于边际生产率分析的收入分配理论,发展了增长和分配的宏观经济学。这种经济学以凯恩斯的观点为基础,以一种类似于古典经济学的方法,吸收了卡莱斯基的观点。琼·罗宾逊提出不完全竞争论,也是出于对传统经济学以完全竞争为分析前提的不满。她指出,在这种前提下,只将垄断看做是一种例外,或者看做同完全竞争相对立的另一个极端,结果不仅使这种理论与现实生活脱节,而且使这种理论本身也缺乏逻辑的一贯性。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是各种不同程度的垄断或不完全竞争,也就是她所说的处于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之间的“中间地带”,她的《不完全竞争经济学》所研究的就是这种“中间地带”的经济学。

琼·罗宾逊指出,由于该书研究的是经济分析的方法,而不是直接研究经济问题本身,所以只能对认识现实世界做出间接的贡献。急于求成的人可能会对此类工作不屑一顾,然而,琼·罗宾逊指出,这种整修工具箱的工作必不可少,而且只有把工具整修妥当,谨慎而准确地加以使用,才能使它成为解决现实问题的有力工具;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使经济分析的前提和实际情况相符合,从完全竞争转向不完全竞争。

垄断均衡的分析指出,产出量及价格决定于边际成本与边际收入的交点,这一点就是所谓“库尔诺点”。由库尔诺点确定的垄断价格与平均成本之间的差额为超额利润,归企业所有。但在不完全竞争的场合,这种利润的存在招徕竞争者,使竞争趋于激化,从而导致需求曲线的下移。当需求曲线下降到与平均成本曲线相交,其交点处就会出现一种均衡。在垄断均衡条件下,需求曲线远在平均成本曲线以上,由库尔诺点确定的生产也在平均成本曲线以上;但在不完全竞争均衡的条件下,需求曲线与平均成本曲线相交,这时企业利润既不高于也不低于正常的比率,从而在产业部门间就实现了一种均衡。以上是琼·罗宾逊不完全竞争理论的核心内容。

琼·罗宾逊的不完全竞争理论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广泛使用“边际收入”概念。所谓边际收入是指每一单位产量的增加所引起的收入的增加。此概念在早期及当时的不少经济学著作中已被提及,但未成为独立的概念和术语,故未得到人们的注意。她的《不完全竞争经济学》中边际收入和边际成本决定价格的原则成为被现代西方经济学广泛接受的理论。

第二,引入“价格歧视”这一概念。这个概念也不是她首创,可能是得自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皮古,但在她手中却作了明确的理论表述。所谓价格歧视,就是指企业可以对不同的买者规定不同的价格。企业将市场划分为几个小市场,并使各市场在价格歧视下企业总产出的边际成本等于总边际收入,以达到企业利润最大化。价格歧视分析,不仅已成为现代垄断竞争理论的重要内容,甚至已成为判断是否存在垄断的标志之一。

第三,创造了“买方垄断”的概念。这个术语是琼·罗宾逊根据马歇尔的“垄断的买者”概念炮制而成的,在当代已成为西方经济学常用的术语。所谓买方垄断,既可以是个别的人,也可以是生产者或企业。这一概念更多的是应用于劳动力市场,琼·罗宾逊对此也做过很多的分析。

由上可知,琼·罗宾逊是将前人尤其是马歇尔的观点加以精密化而已,但她给不完全竞争下的价格分析提供了一套新的分析方式,从而丰富了经济学的“工具箱”中的分析工具,促成以不完全竞争为前提的经济分析蔚然成风。

作品影响

1933年,爱德华·哈斯丁·张伯伦的《垄断竞争理论》和琼·罗宾逊的《不完全竞争经济学》出版,正式宣告了“斯密传统”的彻底结束。《不完全竞争经济学》的经济学意义在于,20世纪中期宏观经济学之所以能够得到长足的发展,其逻辑起点就是对垄断的分析,从这个起点出发,恰恰使得西方经济学比较正确地描述和表达了百年经济历史的本质和现状。

作者简介

琼·罗宾逊(Robinson,Joan),英国经济学家,新剑桥学派具有影响的代表人物。1903年出生于英格兰坎伯利。1925年英国剑桥大学毕业,1927年获剑桥大学文学硕士学位。之后又获伦敦大学和比利时列日大学荣誉法学博士学位。1929年任剑桥大学讲师,1937年任副教授,1965—1971年为该大学教授,1973年起任该大学名誉教授,直到1983年逝世。她是凯恩斯经济学的积极拥护者,其观点都是根据凯恩斯经济学并在理论上有所发展,主要著述有《就业理论引论》、《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经济哲学》,《现代经济学导论》等。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