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战而胜,善之善者

更新时间:2023-03-19 22:57

《不战而胜,善之善者》是一篇古文,出自《孙子兵法》,作者是孙子。

原典

孙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①;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②;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注解

① 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完整。国,春秋时,主要指都城,或者还包括外城及周围的地区。破,攻破,击破。此句言以实力为后盾,迫使敌方城邑完整地降服为上策,而通过战争交锋,攻破敌方城邑则稍差一些。

② 非善之善者也:善,是好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为不是好中最好的。

译文

孙子说:战争的原则是:使敌人举国降服是上策,用武力击破敌国就次一等;使敌人全军降服是上策,击败敌军就次一等;使敌人全旅降服是上策,击破敌旅就次一等;使敌人全卒降服是上策,击破敌卒就次一等;使敌人全伍降服是上策,击破敌伍就次一等。所以,百战百胜,算不上是最高明的;不通过交战就降服全体敌人,才是最高明的。

古语智慧

战争的目的是使得国泰民安,或者以战争夺取财物以满足本国需要,又或者是利益的较量,由此得知战争的最终目的并非打仗。战争固然是国家力量的较量,必定会消耗大量的物资于生命,正因为战争对人力物力的依赖性太强,所以除了“速战速决”,“因粮于敌,以战养战”这些方法以最小的物资消耗而取得胜利外,还不费一兵一卒和丝毫的军需储备,因而战争的最好结果是“不战而胜”。这便是孙武认为的战胜敌人的最高境界,也是孙武“功利”之心避害趋利的体现。在此引出作战的重要思想——“伐谋”,。

政治斗争中,虽没有刀光剑影,但是同样影响着国家的生死存亡。政治活动中,通常是口舌之战,亦即伐谋中的政治外交政策,而后若是在无法通过协议解决才会导致战争的发生。因此为了避免战争的发生,政治斗争中更要注重伐谋。有时候,仅仅是简单的几句触到敌人痛楚的话,或者巧妙地绕开话题,使得自己避免陷进政治的漩涡,使得敌人退缩或者防御于无坚不摧的状态。

商业竞争中,“不战而胜”表现为“攻心计”。在企业自身实力强大的基础上,利用竞争对手的弱点,在未出击之前展现自己强大的优势,心理优势上让对手屈服,使得竞争对手自动退出竞争行列。此为商业“不战而胜”的“攻心计”。

智慧故事

秦穆公两次灭郑不成公元前630年,秦国和晋国联盟攻打他们的邻国——郑国,两国兵力强大,显然不是他们的对手。兵临城下,郑国君主文公连夜召集文武百官进宫商量对策。出军应战肯定是不可行了,只能派使者去说服他们退兵。最后决定派富有外交经验的大臣烛之武出使。

烛之武了解到,秦晋两国虽然都已经打到城下,但是一个在东一个在西,互不相干。经过一番思考后,烛之武决定在秦国下功夫。于是,烛之武连夜赶到秦军驻扎营地的城墙边,对着秦军营地嚎啕大哭。秦穆公和将领们都被哭声震动了,出门看看怎么回事。秦穆公问:“你连夜跑来秦营哭什么?” 烛之武说:“我是伤感郑国即将灭亡,也为秦国担忧啊。”听到这话,秦穆公连问:“为何这样说呢?” 烛之武回答说:“秦国和我国的国土并不相连,我们在东,你们在西。而我们之间还隔着晋国,这样遥远是很难将国土管理好的。而晋国就不一样,他们的国土和我们紧紧相连,郑国灭亡后就能扩大疆土,好好管理。秦晋本来实力相当,但是若是郑国灭亡后晋国就得以强大,相反秦国势力就要被削弱了。这样难以保证晋国不会去攻打秦国。如果秦国能和我们结盟就不一样了,我们待秦一定如贵宾一样,如此对于秦国而言也是有好处的。”听完烛之武一席话,分析得入情入理,利害分明,秦穆公如醍醐灌顶,心想:“既然灭郑对自己没什么好处,还是退兵吧。”

晋国看到秦国退兵后,顿觉孤掌难鸣,难以获胜。于是,也跟着退兵了。烛之武一席话让郑国不战而胜。

秦穆公回国后,思前想后觉得咽不下这口气,还是灭掉郑国为好。于是,于公元前627年不顾百里奚等大臣的劝阻,千里迢迢带兵出征郑国。秦军大将孟明视率领大部队悄悄潜入郑国地界。突然前面有人拦住了秦军的去路。原来是一位名叫弦高的商人,他十分爱国,看到国家大难临头,就不顾一切上前阻止。他略施计谋,谎称自己是郑国的使者,带着牛皮和肥牛犒劳秦军。实际上,弦高在拖延秦军的时间,从而帮助郑国争取备战的时机。弦高说:“我是郑国的使者,国军特地派我带上牛皮和肥牛来犒劳你们,你们远途到我国肯定十分劳累。我愿意为你们提供日常所需,晚上还能帮你们守夜,你们觉得怎么样。”弦高与孟明视一直周旋,而此时郑国已经做好准备了。

等孟明视发现郑国已经做好作战准备才顿觉醒悟,再三思考后觉得:“郑国已经做好准备,我们又是孤军作战,恐怕难以取胜。” 于是,秦军打算取消灭郑计划。

秦国两次灭秦都没有成功,郑国也正是两次使用谋略使自己不战而胜。“伐谋”是两军对抗中代价最小、效益最佳的一种斗争手段,被《孙子兵法》奉为上策。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