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时不食

更新时间:2023-12-07 23:18

“不时不食”,是一句老话,讲的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民俗传统:吃东西要应时令、按季节,到什么时候吃什么东西。此语出自《论语·乡党第十》中“齐必变食,居必迁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情而锡。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一句。

释义

这种应时令、按季节吃东西的方法,一招一式不能乱。比如,元旦要吃驴肉,谓之“嚼鬼”;立春要吃萝卜,谓之“咬春”;三月要到天坛城根儿采龙须菜吃,图的是沾沾仙气儿;四月要吃京西的大樱桃,谓之“尝一岁百果之先”;五月不仅要吃粽子,还要吃新玉米,叫做“珍珠笋”。中秋节不仅要吃月饼,还要吃河里肥蟹和湖中莲藕;重阳节吃花糕,过去的竹枝词里说“中秋才过近重阳,又见花糕到处忙”,那是一种双层三层乃至更多层的点心,中间夹着枣栗等果仁,意思是“层层登高步步高升”;到了春节,团圆的饺子之外,荔枝干、龙眼干、栗子、红枣、柿饼等杂伴儿,是不能够不吃的,意思是“百事大吉”……一个民族所有心里的祈祷与祝福,都蕴涵在那随节气变化而变化的吃食之中了。

引申

一方面,不时不食在文化上有所延伸。《世说新语》载张翰,“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这是说张翰因“秋风起兮佳景时,吴江水兮鲈鱼肥”,想念家乡 “莼羹鲈脍”,就辞官南归了,这自然是一种政治智慧,但一直以来,却让我对秋天的吴江“莼羹鲈脍”念念不忘,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一尝鲈鱼之鲜有时便入了梦。

烟波钓徒张志和说,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颜剌史感谢你把我的破船换了,我请你喝酒打鸟吃鳜鱼。春天之时,桃花点点红,江水趁着春汛猛涨,鳜鱼正肥澄澄的不要命的蹦跳,张志和研究垂钓多年,明白此时的鳜鱼无论是清蒸红烧,都鲜醇无比,三两好友把酒言欢,自是得意。放在今日,张也算得上是极品小资。

另一方面,挖掘一下,不时不食还能体味到做人的道理。按照规律行事,说话做事要有规矩,不可逾越,不可放肆,颠三倒四的行为话语不可取。 厚德宽仁,博爱九华,仁者无敌,制度规范人的行为,文化引导人的思想,凡事有据可依,行事有理有节,按时吃饭睡觉,做人才有底气,才能朝“恭、宽、信、敏、惠”的标准更进一步。

评论

如今,物质的发展,科技的发达,我们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手到擒来,随心所欲,反季节的食物更是随处可见,吃得是越发的花样翻新。但是,我们还是应该讲究一些我们民族“不时不食”的传统,不应该乱了方寸,将那几百年乃至上千年老茧一样磨出来的讲究和风俗一起渐渐失落。特别是在我们每一个传统节日到来的时候,我们阖家团聚的时候,更应该讲究这样“不时不食”的传统,让我们的下一代知道这个传统,由此唤回我们民族绵长久远的回忆,让我们离乡土和大自然越来越近,让我们心的距离越来越近,让我们民族的情感越来越浓。即使远隔千山万水,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民族情感的认同,来自于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不时不食”,看似简单,却是联系着我们每个华夏子孙日常生活的文化根系,由此生长的大树才会随时令不同而丰富多彩,四季缤纷。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