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15 20:36
丑(读音:chǒu)是一个现代汉语一级字(常用字)。
丑为象形字。像手爪之形,假借为地支字,用以纪月,指农历十二月;用以纪时,指一-时至三时;在太岁纪年法中亦用以纪年,《尔雅.释天》:“太岁在丑日赤奋若。”与天干相配,可纪年,亦可纪日。“ 丑”,又被假借为戏剧角色用字。传统戏曲角色扮演滑稽可笑的喜剧人物或反面人物的“大花脸”、“三花脸”,称“丑角”。明徐渭《南词叙录》:“丑,以粉墨涂面,其形甚醜。今省文作‘丑’。”
繁体字“醜”为形声字。《说文》:“醜,可恶也。从鬼,酉声。”段玉裁注:“《郑风》:‘无我魏兮' ,郑云:魏亦恶也。是魂即醜字也。凡云:‘醜,类也'者,皆谓醜即畴假借字。畴者,今俗之俦类字也。”桂馥义证:“《十月之交》:‘亦孔之醜’,传云:醜,恶也。《昭二十八年左传》:‘恶直醜正,实蕃有徒。’《战国策》:‘又身自醜于秦’,注:与秦恶也。《史记.殷本纪》:‘既醜有夏,复归于亳。”于省吾主编《甲骨文字诂林》“醜”字条后姚孝遂按语:“卜辞醜与宠相对为文,《说文》训醜为‘可恶’。醜或从寿声作‘魏’。《诗.遵大路》:‘无我槐兮’,《传》训为‘弃',《笺》训为‘恶’,醜有厌恶嫌弃之义。或‘荷天之宠',是为‘帝降若’;或‘天厌之' ,是为‘帝降不若’,此‘宠’与‘醜’相对之义。似较释‘醜'为‘怒’为优。’醜字当为会意兼形声字,从酉(洒)从鬼,酉(酒)亦声,会酒鬼之义,本义当为丑陋,引申为可恶之义,商代甲骨文和西周文献如《诗》等皆用为可恶之义。
后世二字同音假借表示,表“角色义”或“众多义”时可通用。如《诗经》:“铺敦淮𣸣,仍执醜虏。(此处本作“丑”)”。又如“醜角”,可写作“丑角”。今简化字据此将“醜”并入“丑”中。
(参考资料:)
【第十四下】【丑部】
丑,纽也。十二月,万物动,用事。象手之形。时加丑,亦举手时也。凡丑之属皆从丑。敕九切。
【第九上】【鬼部】
丑(繁体),可恶也。昌九切。
【卷十四】【丑部】
丑,纽也。
注:《律历志》曰:“纽牙于丑。”《释名》曰:“丑、纽也。寒气自屈纽也。”《淮南·天文训》、《广雅·释言》皆曰:“丑,纽也。”【糸部】曰:“纽,系也。一曰‘结而可解’。”十二月阴气之固结已渐解,故曰纽也。十二月万物动,用事。《后汉书·陈宠传》曰:“十二月阳气上通,雉雊鸡,。地以为正,殷以为春。”
象手之形。
注:人于是举手有为。又者,手也。从又而联缀其三指,象欲为而凓冽气寒未得为也。
敕九切。
注:三部。
日加丑,亦举手时也。
注:上言月,此言日。每日太阳加丑,亦是人举手思奋之时。各本讹作“时加丑”,今改正。
凡丑之属皆从丑。
【卷九】【鬼部】
丑(繁体),可恶也。
注:《郑风》:“无我魗兮。”郑云:“魗亦恶也。”是“魗”即“丑(繁体)”字也,凡云“丑(繁体)类也”者,皆谓“丑(繁体)”即“畴”之假借字。畴者,今俗之“俦类”字也。《内则》曰:“鳖去丑(繁体)。”郑云:“丑,谓龞窍也。”谓即《尔雅》“白州驠”之“州”字也。
从鬼。
注:非真鬼也,以可恶故从鬼。
酉声。昌九切。
注:三部。○按:此下大徐补一“魋”篆,以【言部】有“𧮓”篆从魋声也。但许书故有一字从二声之例,且《释兽》云:“魋如小熊,窃毛而黄。”是当命为“从佳,鬼声”,入【佳部】,不当入【鬼部】,肊(臆)解之曰神兽也。
【子集上】【一部】丑
《广韵》、《集韵》、《韵会》:敕久切,《正韵》:齿九切,并音丑。十二月辰名。《尔雅·释天》:太岁在丑曰“赤奋若”。《淮南子·时则训》:招摇指丑。《前汉·律历志》:孳萌于子,纽牙于丑。
又神名。《山海经》:女丑之尸。
《六书正讹》:手械也。从又,手也,有物以絷之。象形。因声借为子丑字,十二月之象也。
又丑象子初生举手。
【酉集下】【酉部】丑(繁体)
古文:媿、𥆞。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并齿九切,犨上声。《说文》:可恶也。《诗·小雅》:日有食之,亦孔之丑。传:丑,恶也。《左传·文十八年》:丑类恶物。注:丑,亦恶也。《前汉·项羽纪》:项王为天下宰不平,今尽王故王于丑地。
又《释名》:臭也,如臭秽也。
又恶之也。《左传·昭二十八年》:恶直丑正,实蕃有徒。《史记·殷本纪》:伊尹去汤适夏,既丑有夏,复归于亳。
又相恶也。《战国策》:又身自丑于秦。注:自丑于秦,与秦恶也。
又羞也。《史记·魏世家》:以羞先君宗庙社稷,寡人甚丑之。又《韩非传》:在知饰所说之所敬,而灭其所丑。注:《索隐》曰:“谓人主有所避讳而丑之,游说者当灭其事端而不言也。”
又貌恶也。《前汉·五行志》:或形貌丑恶,亦是也。《淮南子·说山训》:不求美,又不求丑,则无美无丑矣。
又类也。《易·渐卦》:夫征不复,离群丑也。疏:丑,类也。《孟子》:地丑德齐。
又众也。《诗·小雅》:执讯获丑。笺:丑,众也。《左传·定四年》:将其丑类。注:丑,众也。
又比也。《礼·学记》:古之学者,比物丑类。注:丑,犹比也。
又扬子《方言》:丑,同也……东齐曰丑。
又山名。《山海经》:崑仑之丘,洋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丑涂之水。注:丑涂,亦山名也。
又《礼·内则》:鼈去丑。注:丑,谓鼈窍也。
又姓。《后汉·袁术传》:有丑长。
又复姓。《西秦录》:有下将军丑门于第。
又《谥法》:怙威肆行曰丑。《晋书·何曾传》:曾骄奢过度,宜谥缪丑。
又《韵补》:叶敞吕切,音杵。《易林》:东家中女,嫫母敢丑。三十无家,媒自劳苦。
《集韵》:或作“魗”。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