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1-07 09:43
为了表达中国人民对世界和平的美好愿望,向世界传播中华民族“和为贵”的文明理念,由著名中国艺术家、民族英雄文天祥第24代传人文元衍(遥远)先生创作的世界和平女神雕塑已运抵以色列海法市并于8月20日举行落成仪式。这已经是第三尊世界和平女神雕塑,前两尊分别送赠法国和智利。
2004年6月3日,世界和平女神雕塑在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诺曼底登陆胜利60周年之际,经法国议会批准,首次在当年登陆的中心位置落成。至此,世界和平女神雕塑作为被世界公认的和平艺术象征被人们广为纪念。
2011年10月13日,第二尊世界和平女神雕塑为纪念和平携手、人道救援智利矿难一周年,安放在矿难发生地南美智利科皮亚坡市。继欧洲之后,世界和平女神雕塑在美洲胜利落成。
新华网对世界和平女神雕塑作者遥远先生进行了独家专访,下面是访谈实录:
新华网:遥远先生,首先请接受我们对您这一和平之举的崇高敬意,感谢您对世界和平事业做出的卓越贡献。可否请您首先谈一谈世界和平女神像创作的文化底蕴和理念?
遥远:和平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美好理想,也是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中华文化是世界上唯一历经五千年风雨而未曾中断的优秀文化。她的核心理念就是一个“和”字。2500年前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公元前551年-前479年)就说过“礼之用,和为贵”,强调和是一种最高理想追求。中国古代的哲学著作《周易》指出“保合太和,乃利贞”,也认为万物协调,和谐共处,才是最高境界。中国春秋时期的经典著作《中庸》认为“致中和,天地焉,万物育焉”,强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睦、人的身与心平衡,达到中正平和的境界,万物才能各得其所,蓬勃发展。世界和平女神雕塑正是以中华五千年“和”文化为底蕴。世界和平女神雕塑的创作让抽象的和平具象化,向往的和平现实化,神圣的和平人格化,崇高的和平亲切化,使她成为感召世界人民,推进世界和平的伟大象征。
新华网:我们知道继法国和智利之后,第三尊世界和平女神于8月20在以色列海法落成,请问为什么选择海法作为第三尊世界和平女神的安放地?
遥远:海法的意思是“美丽的海岸”,西濒地中海,是以色列第三大城市。港宽水深,气候温和宜人,为地中海东岸著名的旅游胜地。
新华网:世界和平女神像所表述的理念与犹太文化和伊斯兰文化有冲突吗?
遥远:世界和平女神像所表述的理念与犹太文化和伊斯兰文化有着内在的联系,是相通的。犹太教基本教义是希望所有人行公义,怀怜悯之心,人人都应受到尊重,各民族共享世界和平。伊斯兰原意为“顺从”与“和平”,指顺从和信仰创造宇宙的安拉,以求得和平与安宁。可见和解与和谐是各民族的最大公约数,也是各民族优秀的文化精髓。这正是世界和平女神所传递的理念。
遥远先生接受新华网专访。
新华网:我们了解到继海法以后,第四尊世界和平女神雕塑要送赠巴勒斯坦的拉玛拉,为什么先海法后拉马拉?
遥远:这里我要特别强调一点,谁先谁后并非孰轻孰重。因为在两地同时安放,技术层面上是根本无法操作的,这自然就存在先与后的问题。从地理位置上看,海法在北,拉马拉在南。按照中国《周易》太极之布局,海法和拉马拉分别在两个气点上。海法位北,为“休门”,而拉马拉处南,为“景门”。“休”门不息,“景门”不宁。此种安排的道理就在于此。另外,根据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与“平”是相辅相成的,二字结合方能构成“和平”,也就是说,和平的实现一定不是单方面的。同时,巴勒斯坦的原意是“和平的土地”,和平。选择巴勒斯坦的经济、文化、商业中心拉马拉,这个拥有3500年的历史,在中东地区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的历史文化名城安放世界和平女神雕塑,意义十分深远。
新华网:巴以和谈于9月重启,时值这一重要历史时刻,代表中国人民和平祝愿的世界和平女神雕塑于8月20日在以色列落成,具有怎样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遥远:值此巴以重启和谈的重要历史时刻,承全世界热爱和平人们共同心愿的世界和平女神雕塑在海法落成,在表达中国人民和平祈愿的同时,也希望和谈双方能够从此迎来真正的和平愿景。这既是巴以人民的福祉,更是全世界人民的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