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日

更新时间:2023-06-13 15:58

世界(国际)日是经联合国的专门机构及其他国际组织建议,由联合国大会讨论确定的,也有些是由联合国的专门机构及其他国际组织根据自己的任务而确定的、在国际范围内开展的单项活动日。其宗旨跟国际年有些相似,目的是为了推动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进一步重视一些社会问题,并通过开展种种活动,为社会解决一些问题。

详细介绍

历史背景

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规模的扩大,全球环境状况在过去30年里持续恶化。有资料表明:自1860年有气象仪器观测记录以来,全球年平均温度升高了0.6摄氏度,最暖的13个年份均出现于1983年以后。20世纪80年代,全球每年受灾害影响的人数平均为1.47亿,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这一数字上升到2.11亿。世界上约有40%的人口严重缺水,如果这一趋势得不到遏制,在30年内,全球55%以上的人口将面临水荒。自然环境的恶化也严重威胁着地球上的野生物种。如今全球12%的鸟类和四分之一的哺乳动物濒临灭绝,而过度捕捞已导致三分之一的鱼类资源枯竭。

1970年4月22日,在太平洋彼岸的美国,人们为了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自发地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性的环境保护运动。在这一天,全美国有10000所中小学,2000所高等院校和2000个社区及各大团体共计2000多万人走上街头。人们高举着受污染的地球模型、巨画、图表,高喊着保护环境的口号,举行游行、集会和演讲,呼吁政府采取措施保护环境。这次规模盛大的活动,震撼朝野,促使美国政府于70年代初通过了水污染控制法和清洁大气法的修正案,并成立了美国环保局。从此,美国民间组织提议把4月22日定为“地球日”,它的影响随着环境保护的发展而日趋扩大并超过了美国国界,得到了世界许多国家的积极响应。

“地球日”诞生后20年中,世界范围内的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1972年6月,联合国召开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人类环境会议,1973年,成立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许多国家都相继成立了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和科研机构,环境保护被提上了许多国家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环境问题受到了公众的普遍关注。在许多重大的国际会议上,环境保护也成为重要议题之一,如1989年召开的44届联大、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英联邦国家首脑会议、西方七国首脑会议等都讨论了环境问题,并通过了关于环境保护的决议或宣言。这说明环境保护已成为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的“热点”。越来越多的政治家、科学家、有识之士都强烈的认识到,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会使社会的文明进程将受到巨大阻碍。

由于环境保护问题已成为国际政治的热点,1990年的地球日活动组织者们决定,要使1990年的地球日成为第一个国际性的地球日,以促使全球亿万民众都来积极地参与环境保护。为此,地球日活动的组织者致函中国、美国、英国三国领导人和联合国秘书长,呼吁以1990年4月22日为目标日期,举行高级环境会晤,为缔结多边条约奠定基础。呼吁各国采取积极步骤,达成协议,以阻止和扭转全球环境恶化趋势的发展。同时呼吁全世界愿意致力保护环境,进行国际合作的政府,在本国举办“地球日”20周年庆祝活动。

庆祝“地球日”20周年活动的呼吁,得到了五大洲各国和各种团体的热烈响应和积极支持。美国总统布什宣布,把4月22日作为美国法定的地球日,并呼吁公民积极投身到改善环境的行动中去。“1990年地球日”协调委员会主席丹尼斯·海斯事先拜访了伦敦、巴黎、罗马、波恩布鲁塞尔等地的活动小组,并得到明确的答复,同意将1990年的地球日作为国际地球日进行纪念。亚洲、非洲、美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也都积极响应,组织纪念活动。众多的国际组织,如国际学生联合会、青年发展与合作协会等,也都表示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地球日”20周年纪念活动。1990年4月22日这一天,全世界有100多个国家举行了各种各样的环境保护宣传活动,参加入数达几亿人。从那时起,“地球日”才具有国际性,成为“世界地球日”。

世界地球日活动旨在唤起人类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促进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起,每年4月22日都举办世界地球日活动。

从20世纪90年代起,中国在每年的4月22日都举办“世界地球日”宣传活动,并根据当年的情况确定活动主题。2008年,中国确定的“世界地球日”主题与“国际地球年”中国行动的宣传口号一样,即“认识地球,和谐发展”。其目的是向社会公众普及地学知识,加强全社会对地学的认识和有效利用,提高公众对资源国情的认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设立经过

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地球日”,是1970年4月22日,由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的一个刚满25岁的学生——丹尼斯·海斯在校园发起和组织的。他被誉为“地球日之父”。但实际上,“地球日”最早的发起人并不是他,而是美国一位政界名人盖洛·尼尔森(Gaylord Nelson)。1962年,美国威斯康星州民主党参议员盖洛·尼尔森,试图说服肯尼迪总统,进行一次保护野生动物的旅行,以引起公众注意保护环境,总统十分赞同这个建设性的意见。第二年秋,尼尔森与另外3名参议员,参加了总统这次“十分有意义的”旅行,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尼尔森又酝酿设立“地球日”。1969年夏,尼尔森和参议院的同事成立了一个组织,制定了纪念全国性地球日活动计划,并于同年9月初宣布了这件事,包括要在全美各大校园内举办环境保护问题的讲演会等。美国人民的反应极为热烈,令尼尔森也始料未及。

1969年,盖洛·尼尔森提议,在全国各大学校园内举办环保问题讲演会,海斯听到这个建议后,就设想在剑桥市举办一次环保的演讲会。于是,他前往首都华盛顿去会见了尼尔森。年轻的海斯谈了自己的设想,尼尔森喜出望外,立即表示愿意任用海斯,甚至鼓动他暂时停止学业,专心从事环保运动。于是,海斯毅然办理了停学手续。不久,他就把尼尔森的构想扩大,办起了一个在美国各地展开的大规模的社区性活动。举办“地球日”的主意就这样形成了。

他选定1970年4月22日(星期三)为第一个“地球日”。就在那年的4月22日,美国各地大约有2000万人参加了游行示威和演讲会。

美国的1970年正是个多事之秋,光纤织物被发明了出来,“阿波罗13号”的悲剧导致登月计划的失败,在南卡罗来纳州萨瓦那河附近一家核工厂发生泄露事故,当时的美国人,终日呼吸着豪华轿车的含铅尾气。工厂肆无忌惮地排放着浓烟和污水,却从不担心会被起诉或者是受到舆论的谴责。“环保人士”凤毛麟角,他们只是列在字典里的单词,却很少能够被人所重视。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首次“地球日”取得了极大的成功。鉴于公众对环境保护的关心,美国国会在“地球日”这一天休会,近40名参众议员分别在当地集会上讲话。伦特·杜贝斯、保罗·埃利希以及拉尔夫·纳德等美国的名流发表了演讲,阐明集会的重要意义。25万人聚集在华盛顿特区,10万人向纽约市第五大街进军,支持这次活动。

据统计,这一天全美有2000多万人、1万所中小学、2000所高等院校和2000个社区以及各大团体参加了“地球日”活动。人们举行集会、游行和其他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高举着受污染的地球模型、巨幅画和图表,高呼口号,要求政府采取措施保护环境。1970年的首次“地球日”活动声势浩大,被誉为二战以来美国规模最大的社会活动。这次活动标志着美国环保运动的崛起,并促使美国政府采取了一些治理环境污染的措施。

1970年4月22日的“地球日”活动,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规模宏大的群众性环境保护运动。作为人类现代环保运动的开端,它推动了西方国家环境法规的建立。如美国就相继出台了清洁空气法、清洁水法和濒危动物保护法等法规;1970年的地球日还促成了美国国家环保局的成立,并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1972年联合国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在斯德哥尔摩的召开,有力地推动了世界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1973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成立,国际性环境组织——绿色和平组织的创建,以及保护环境的政府机构和组织在世界范围内的不断增加,“地球日”都起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地球日”也就成为了全球性的活动。

在第一个“地球日”成功举办后,各国的政府环保部门和民间环保组织纷纷成立,“地球日”也因此成为多个国家共同的环保纪念日。1990年4月22日,“地球日”成为第一个“国际地球日”,有全球141个国家、2亿人参与,成千上万的各项活动在全球各地展开。参与团体举办座谈会、游行、文化表演、清洁环境等活动来倡导“地球日”精神,并进一步向政府施压,期盼引发更多关注与政策的制定。据“地球日”国际协调员麦格拉尚说,140个国家的团体制定了与“地球日”有关的活动。这次活动的规模比20年前举行的首次“地球日”活动大得多,很多国家把星期日(1990年4月22日)定为举行一周活动的高潮。

1990年4月22日这天,全世界有数亿人身穿蓝绿两色服装参加了“地球日”活动。他们为纪念“地球日”20周年,开展了捡拾废纸和塑料袋、严禁随地倒垃圾的活动。这些活动的目的是提醒人们重视保护地球环境,制止生态恶化,使每一位地球居民都为悍卫地球环境、改善地球环境作出贡献。身穿蓝绿两色服装是表示为捍卫地球环境而行动的决心。

“地球日”这天,美国全国大约有1亿人把汽车放在家里不用,以防汽车排放出来的废气和其他有害的排放物散发到空气中去。在中国,当时李鹏总理在1990年4月21日通过电视发表了环境问题讲话,中央电视台还播放了“只有一个地球”的专题报道。从此,我国每年都进行“地球日”的纪念宣传活动。

2000年2月末,海斯接受中国的邀请,来中国参加了“中国2000年‘地球日’中国行动”启动仪式。

在20世纪90年代末,盖洛·尼尔森和布鲁司·安德森(太阳能建筑师、作家、新罕布什尔州“地球日”组织者)共同为把“地球日”办成一个年度性、高水准的活动,创办了“美国地球日”组织。“地球日”网页于1995年开通。1999年“美国地球日”组织更名为“地球日网络”,成为一个面向全世界、推动每年“地球日”国际活动的组织。2000年的“地球日”,又是由盖洛·尼尔森和丹尼斯·海斯领导,所不同的是,这次他们在1970年“地球日”的基础上,加入了全球性的公众运动,并充分利用了网络这一新兴的信息手段,把各国人民的智慧和热情都聚集在了一起。在盖洛·尼尔森、丹尼斯·海斯和其战友们的努力下,如今的“地球日”已真正成为全地球的节日,提醒着人类保护地球、善待地球。

与环境有关的世界日

1、世界湿地日——2月2日

湿地是指“长久或暂时性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不超过6米的水域”。湿地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特别是禽类的生息和迁徒有重要的作用。为了保护湿地,1971年2月2日,10多个国家在伊朗的拉姆萨尔市(RAM&螺)签署了一个全球性的政府间的湿地保护公约——《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即《拉姆萨尔公约》)。这个公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全球各国政府间的共同合作,以保护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特别是水禽和它赖以生存的环境。与此相关的“世界湿地日”,是1996年在澳大利亚召开的第6届“国际湿地公约”缔约方大会上确立的。之所以选定2月2日是因为“国际湿地公约”是1971年2月2日在伊朗的拉姆萨尔市签署的。《拉姆萨尔公约》的签订,在国际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我国于1992年申请加入了《拉姆萨尔公约>组织。从那时起到现,全世界已经有118个国家成为该公约的缔约方。

2、世界水日——3月22日

1993年1月18日,第4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确定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为地球水资源的日益短缺和不断加重的水污染敲响警钟。水日的确定,旨在使全世界都来关心并解决这些问题。在这一天,各国根据自己的国情,就水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开展各项活动,以提高公众的水意识。

3、世界气象日——3月23日

世界气象组织成立于1950年3月23日。为纪念这一特殊日子,1960年6月,世界气象组织决定,以每年的3月23日为“世界气象日”。并从1961年开始,每年围绕一个主题,在全球进行活动,向各会员国政府和公众进行气象宣传教育,以使人们了解气象对社会产生的影响,认识到大气是人类共有的资源,全人类必须共同努力,保护大气资源。

4、世界地球日——4月22日

1969年美国威斯康星州参议员盖洛德纳尔逊提议,在美国各大学校园内举办环保问题的演讲会。不久,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的学生丹尼斯海斯将纳尔逊的提议扩展为在全美举办大规模的社区环保活动,并选定1970年4月22日为第一个“地球日”。当天,美国有2000多万人,包括国会议员、各阶层人士,参加了这次规模盛大的环保动。在美国各地,人们高呼着保护环境的口号。在街头和校园游行、集会、演讲和宣传,要求政府采取措施保护环境。这是人类有吏以来第一次大规模宏大的群众性环保活动,它有力地推动了世界环保事业的发展。随后,影响逐渐扩大并超出美国国界,得到了世界许多国家的积极响应,最终形成为世界性的环境保护运动。后来,4月22日就成为遍及全球的“世界地球日”。

5、世界无烟日——5月31日

吸烟有害健康,是引发多种呼吸道疾病和肺癌的重要原因,并使周围的人因“被动吸烟”而受害。1987年世界卫生组织建议设立“世界无烟日”,告诫人们吸烟不仅有害自身健康,还使周围的人,特别是妇女、儿童和青少年因“被动吸烟”而受害。呼吁全世界所有吸烟者,在“世界无烟日”这一天主动停止或放弃吸烟,并呼吁烟草商在这一天自愿停止各种烟草的销售活动和广告宣传。从1989年以后,“世界无烟日”就定在了每年的5月31日。

6、世界环境日——6月5日

1972年6月5日~16日,联合国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召开人类环境会议。来自113个国家的政府代表和民间人士,就世界当代环境问题以及保护全球环境战略等问题进行了研讨,发表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并制定了保护全球环境的“行动计划”,提出了7个共同观点和26项共同原则,以鼓励和指导世界各国人民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并建议将此次大会的开幕日——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1972年10月,第2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联合国根据每年的世界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热点,有针对性地制定当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

7、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6月17日

由于日益严重的全球荒漠化问题不断威胁着人类的生存,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从1995年起,每年的6月17日被定为“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呼吁各国政府重视土地荒漠化这一日益严重的全球性环境问题

8、世界人口日——7月11日

根据人口专家推算,地球上第50亿个人将在1987年诞生。1987年7月11日,以一个南斯拉夫婴儿的诞生为标志世界人口突破50亿大关。联合国倡议在这一天举行“世界50亿人口Et”活动,以进一步促进大家对人口问题的关注,创造有利于控制人口增长的环境,推进计划生育事业。与此同时,联合国在1990年,确定每年7月11 El为“世界人口日”。

9、国际保护臭氧层日——9月16日

众所周知,臭氧层能够保护地球上生物免受太阳紫外线的强烈辐射。但由于人类生产活动中排入大气中的一些化学物质,导致了臭氧层的破坏,在两极上空形成巨大的臭氧空洞,并已经对地球生物包括人类的正常生存造成威胁。为唤起人们保护臭氧层的意识,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保护地球环境和人类的健康。1987年9月16日,46个国家在加拿大的蒙特利尔签署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开始了保护臭氧层的具体行动。同时把每年的9月16日定为“国际保护臭氧层日”。

10、世界动物日——10月4日

100多年前,意大利传教士圣·弗朗西斯在阿西西岛上的森林里和动物建立了亲密的关系,他倡导在10月4日“向献爱心给人类的动物们致谢”。人们为了纪念他,便把10月4日定为“世界动物日”。

11 、世界粮食日——10月16日

随着农作物品种日趋单一和世界人口爆炸性增长,全世界的粮食供应正变得日益紧缺,联合国大会决定将每年的10月16日定为“世界粮食日”,以唤起全世界对粮食问题和农业生产的高度重视。

1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12月20日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物种的加速灭绝、生物基因多样性的丧失,以及生态系统的大规模破坏,将直接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

1994年11月,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CBD)第一次缔约方大会在巴哈马召开,会议建议12月29日即《公约》生效的日子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1994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批准了这一建议。

2000年12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第55/201号决议,宣布每年5月22日即《公约》协议文本通过的日子为“生物多样性国际日”。

这一国际日的确定表明。人类已经醒悟到。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同时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持续利用,已经成为人类与环境领域的中心议题。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