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28 17:35
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东边比西边先看到太阳,东边的时间也比西边的早。地方时的差值不仅要以时计,而且还要以分和秒来计算,这给人们带来不便。
为了克服时间上的混乱,1884年在华盛顿召开的一次国际经度会议(又称国际子午线会议)上,规定将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以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为中时区(零时区),设东1至12区、西1至12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度,最后的东、西12区各跨7.5度,以180度经线为界,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上的时间就是这个时区内统一采用的时间,称为区时,相邻两时区的时差为1小时。
时区范围是中央经线的度数±7.5度,东西方向共跨越15度,以东八区为例,其时区范围是东经112.5度至东经127.5度。用该地的经度除以15度,当余数小于7.5度时,商数即为该地所在的时区数,当余数大于7.5度时,商数+1即为该地所在的时区数。
例:
目标区时=已知区时-已知区时的时区+目标区时的时区(东时区为正,西时区为负)
例:
注:
自西向东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日期应减一天,自东向西越过则应加一天。
中国采用首都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北京时间作为全国统一使用时间。但中国的授时中心却建在陕西渭北。北京时间由中国科学院陕西天文台的原子钟确定,其误差率每30万年小于1秒。授时中心以BPM短波和BPL长波发出标准信号,各地的专用授时单位和广播电视系统以此为基准,校正自己的时钟后再公开向社会发布时间信息。
中华民国时期中国大陆共分五个时区: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些时区在大陆不再采用,但台湾地区仍称标准时间为“中原标准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