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电影理论思潮

更新时间:2023-02-12 20:26

《世界电影理论思潮》在总体结构上按照世界电影的演进时序,分为十一章。前六章为经典电影理论时期,包括经典好莱坞、“蒙太奇”、实验电影、纪实电影、“长镜头”和艺术电影等理论思潮;后五章为现代电影理论时期,包括“新好莱坞”电影、电影结构主义和电影符号、“独立电影”、边缘电影理论和“后电影”思潮等。

编辑推荐

《世界电影理论思潮》不但讨论了世界电影史的各个主要时期,而且还涉及到电影创作中的不同类型、风格和流派,有利于启发和引导读者获取更丰富的电影文化素养。

作者简介

游飞,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学士)、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硕士)和美国俄亥俄大学(Ohio University)电影系(MFA,艺术硕士)。曾任峨眉电影制片厂艺术室导演,现任教于北京广播学院电影电视艺术技术系。

蔡卫,毕业于美国纽约市立大学城市学院(CCNY)影视传播系(MFA,艺术硕士),其毕业作品《公园》荣获美国1998年度“约瑟夫·维斯奎兹奖(Joseth Vasques Award)”。现任教于北京广播学院文艺系。

目录

序论 电影理论思潮作为电影创作的总体指导

第一章:格里菲斯和经典好莱坞理论(20世纪10-50年代)

第一节 大卫·格里非斯(1875-1948)

第二节 好莱坞制片厂制度和明星魅力

第三节 “梦幻工厂”类型化的制作模式

第四节 经典好莱坞的叙事系统

第二章 爱森斯坦和蒙太奇理论(20世纪20-30年代)

第一节 爱森斯坦:“从杂耍蒙太奇”到“理性蒙太奇

第二节 苏俄蒙太奇:声画对位和机械造型观念

第三节 激情、概念和教化:《战舰波将金》和《意志的胜利》

第三章 灾验(先锋)电影理论(20世纪20-70年代)

第一节 现代主义和先名符其实在派电影美学

第二节 法国先锋派:《一条安达鲁狗》和《机械舞蹈》

第三节 《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和德国表现主义电影

第四节 维尔托夫的《带摄影机的人》及苏俄实验电影

第五节 美国实验电影:从玛雅·德伦到肯纳斯·安格尔

第四章 弗拉哈迪和纪实电影理论(20世纪20-70年代)

第一节 纪录电影的本性:物质世界的复原

第二节 弗拉哈迪和《北方的纳努克

第三节 格里尔逊和英国纪录电影学派

第四节 法国纪录片传统和”真实电影”派

第五节 电视、“直接电影”和新纪录电影的理论与实践

第五章 巴赞和长镜头理论

第一节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创作和理论

第二节 巴赞和《电影是什么》及其克拉考尔

第三节 “作者论”和法国新浪潮

第六章 欧洲艺术电影理论

第七章 美国“作者电影”理论与“新好莱坞”

第八章 电影结构主义和电影符号学(20世纪60-80年代)

第九章 边缘电影理论(20世纪60-90年代)

第十章 “独立电影”理论与实践(20世纪90年代)

第十一章 后电影时代:数字化多媒体新技术及其影响(20世纪90年代后)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