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19 08:59
世界粮食日(World Food Day)起始于1981年10月16日,是世界各国政府每年在10月16日围绕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举行纪念活动的日子,其宗旨在于唤起全世界对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的高度重视。
“民以食为天”,粮食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始终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地位。
1972年,连续两年气候异常造成的世界性粮食欠收,加上苏联大量抢购谷物,出现了世界性粮食危机。
1973年和1974年,联合国粮农组织相继召开了第一次和第二次粮食会议,以唤起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注意粮食及农业生产问题。敦促各国政府和人民采取行动,增加粮食生产,更合理地进行粮食分配,与饥饿和营养不良作斗争。但是,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世界粮食形势更趋严重。
1979年11月,粮农组织第20届大会决定从1981年起,把每年的10月16日(粮农组织创建纪念日)定为“世界粮食日”,以期引起人们对全球粮食短缺问题的重视,敦促各国采取行动增加粮食生产,与饥饿和营养不良作斗争。选定10月16日作为世界粮食日是因为粮农组织创建于1945年的这一天。
促进人们重视农业粮食生产,为此激励国家、双边、多边及非政府各方作出努力;
鼓励发展中国家开展经济和技术合作;
鼓励农村人民,尤其是妇女和最不利群体参与影响其生活条件的决定和活动;
增强公众对于世界饥饿问题的意识;
促进向发展中国家转让技术;
加强国际和国家对战胜饥饿、营养不良和贫困的声援,关注粮食和农业发展方面的成就。
1996年,联合国粮农组织把世界粮食日的主题确定为“同饥饿与营养不良作斗争”。
1997年定为“投资粮食安全”,目的是动员世界力量,增加农业投入,增强粮食有效供给能力。
2009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确定为“应对危机,实现粮食安全”,它强调了全球10.2亿人营养不良的严重困境以及在当前萧条的经济环境下帮助饥饿人口的必要性。
2012年10月12日,世界粮食日、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活动办公室在济南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在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当天,国家粮食局将首次在全国广大粮食干部职工中发起倡议,倡导自愿参加24小时饥饿体验活动,以更好地警醒世人“丰年不忘灾年,增产不忘节约,消费不能浪费”。
2019年10月16日,2019年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主会场活动在安徽合肥启动。
2021年10月16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世界粮食日发表视频致辞,呼吁通过改变行为促进粮食安全。
2021年10月16日,正值第41个世界粮食日,阳城县妇联联合县发改局、农业农村局、教育局、科技局等单位,在府前广场举行了“第41个世界粮食日”主题宣传活动,呼吁大家“珍惜粮食,拒绝浪费”,共同营造爱粮节粮的良好社会风尚。
2022年10月10日,为深入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健全粮食安全宣传教育长效机制,2022年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活动在线上启动。
2022年10月14日(当地时间),联合国粮农组织在意大利首都罗马正式启动2022年“世界粮食日”全球活动。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和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发表致辞,呼吁国际社会全力应对饥饿和营养不良。
2022年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中国粮食安全宣传周的主题是“保障粮食供给端牢中国饭碗”。
2022年10月,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了2022年世界粮食日公益视频。
2023年10月16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农业农村部、教育部、科技部、全国妇联,江苏省人民政府以及联合国粮农组织在江苏南京联合主办2023年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主会场活动。
2024年10月16日,2024年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主会场活动在武汉大学举行。
1946年的“第一次世界粮食调查”,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1935~1939年的70个国家(占世界总人口的90%)为对象,按“每日平均摄取热量低于2250卡界定营养不良,得出的结论是:世界人口的大约半数处于营养不良状态。
1952年的“第二次世界粮食调查”,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1946~1948年的70个国家为对象,所得出的结论是:总的营养水平比战前降低,除北美、欧洲、大洋洲外的所有地区均未达到基准水平。
1963年的“第三次世界粮食调查”,以1957~1959年的80个国家为对象,得出的结论是:发展中国家60%的人口处于营养不良状态。
1977年的第四次世界粮食调查统计分析了1972~1974年的数据,调查范围扩大到162个国家。结论是全世界有4.55亿人处于营养不良状态,发展中国家人口的1/4都属于这个范围,尤其是儿童和妇女的营养不良更加严重。从世界性粮食情况恶化的角度来看,这无疑是一个警告。
1986年的第五次世界粮食调查的结果是:112个发展中国家(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除外)1979~1981年有3.35~4.49亿人口处于营养不良状态。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组织80年代初宣称,世界谷物产量可以养活60亿人口。但就在同一时期,全世界人口只有45亿左右,可是却有4.5亿人挨饿。
1995年,世界人口增长到57亿,挨饿人口数字增加到10亿。
粮农组织的数据显示,在2021年,由于自然与人为灾害叠加,新冠疫情、国际冲突持续,全球饥饿人口已达8.28亿;31亿人无力负担健康饮食。
2008年,中国粮食总量已经超过了10000亿斤,人均粮食占有水平超过了380公斤,高于世界人均水平的,2013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0193.5万吨(12038.7亿斤),并首次突破了12000亿斤大关,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首次连续10年增产。但粮食问题仍然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因此,开展爱粮节粮、反对浪费宣传教育活动,是事关国计民生、社会稳定的大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推动建设节约型社会,国家粮食局确定“爱粮节粮宣传周”活动的主题为“粮食与建设节约型社会”。每一位市民要树立“节约粮食光荣,浪费粮食可耻”的观念,自觉从如今做起,从自身做起,节约每一粒粮食,抵制和反对浪费粮食的行为,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风尚。
2019年10月,根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资料,2018年末,全国纳入粮食产业经济统计的企业达到2.3万户,年工业总产值突破3万亿元。全国粮食产值超千亿元省份11个,其中山东粮食产业产值首次达到4016亿元,江苏、安徽、广东、湖北、河南5省均超过2000亿元。如今,粮食产业经济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2018年,全国各类涉粮企业实际加工转化粮食5.5亿吨,粮食加工转化率达到83%;全国粮食大型市场500多家;主食厨房销售网点2.2万个,覆盖超过3000万城乡人口,同比增加一倍多,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2022年10月16日消息,官方统计显示,2021年度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3657亿斤,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据官方统计,中央储备粮规模保持稳定和地方储备粮能够满足产区3个月、销区6个月、产销平衡区4.5个月的市场供应,36个大中城市及市场易波动地区建立了一定数量的成品粮油储备。全国标准仓房完好仓容近7亿吨,仓储条件总体达到世界较先进水平。
在人类居住的地球上,不仅动植物,而且农作物的品种也在日益减少。古代先农们种植过多达数千种的农作物,而只有大约150种被广泛种植,成为人们主要的食物来源。其中,玉米、小麦、水稻约占60%,而大多数其它农作物品种已处于灭绝的边缘。随着农作物品种日趋单一和世界人口爆炸性增长,全世界粮食供应正变得日益脆弱。
1798年,马尔萨斯发表《人口论》,提出人口增长将超过生活资料生产的观点之后,人们对他的预言持不同观点。
1955-1985年间,世界的粮食产量翻了一番多,但在同一时期耕地面积只增加了15%。这些数据说明两个问题:一是粮食增产不仅仅由于耕地的增加,更多的是通过对土地的过分使用实现的;二是由于对耕地的过分使用,造成了土壤侵蚀和荒漠化等,最后不得不放弃一部分耕地。
1968年,保罗.爱赫利奇发表了《人口炸弹》;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了《增长的极限》。这两部著作都进一步表示担心说,无限制的人口增长将导致大规模的饥荒。对这种观点也有人持不同观点,认为:人不仅仅消费,而且还能生产出比消费多得多的东西。
1972年,由于连续两年气候异常造成的世界性粮食歉收,加上前苏联大量抢购谷物,出现了世界性粮食危机,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于1973年和1974年,相继召开了第一次和第二次粮食会议,以唤起世界、特别是第三世界注意粮食及农业生产问题。但是,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世界粮食形势反而更趋严重。
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华盛顿世界观察研究所的来斯特·布朗争辩说,世界各地的农场主和农民已经用尽了能够提高产量的办法,但稻谷和小麦的产量正开始下降。在亚洲的其它地区,水稻研究人员20多年来也未能大幅度地提高作物产量。
2009年,世界人口正以每年9100万的速度增长,地球提供给人们“足够”粮食的局面还能维持多久,许多人正以焦虑的心情在进行研究。许多国家政府对于举办“世界粮食日”活动都很重视。有的国家首脑在这一天发表演讲,有的国家举行纪念会或发表纪念文章,有的国家科研机构发表粮食和农业科研成果,举办科学讨论会等,以提高人们对粮食以及粮食引发的一系列问题的重视和研究。
2024年10月,2024年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云南省主会场暨节粮减损优储现场活动在蒙自市启动。此次节粮减损优储活动的主题为“科技引领、减损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