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4-11 15:14
业州镇,隶属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始县,地处建始县西北部,东与长梁乡、三里乡相通,西南与恩施市为邻,西北与重庆市辖的巫山县、奉节县接壤,为建始县人民政府所在地,区域总面积372.84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业州镇户籍人口为112638人。
1949~1957年,设置城关镇公所,随后称为城关镇。
1996年12月,原业州镇与苗坪区合并为现在的业州镇。
2011年末,业州镇辖广润、茨泉、船儿岛、朝阳、指阳、二道桥、草子坝、建阳坝、安乐井、小垭门、七里坪、红土坪、马兰溪、柏腊树、杜家坝、大堰、石鼓门、磺厂坪18个居民委员会,金银店、石桥湾、雀儿笼、磨子岩、金龙观、四方井、罗家坝、杨柳池、岩风洞、牛角水、风吹坝、奇阳坝、羊卯头、鹞子坪、王河坡、茶园沟、鸡公岭、猫儿坪、野韭池、代陈沟、寨坡、杨泗庙、苏家坪、秦家园、柳树埫、龙门子、小漂、石梯子、当阳坝、大坪、漆树垭、田家坪、杉木、三河、吊兰花、桃树坪36个村民委员会。
截至2021年10月,业州镇辖17个社区、33个行政村:朝阳社区、船儿岛社区、茨泉社区、广润社区、二道桥社区、指阳社区、草子坝社区、建阳坝社区、安乐井社区、小垭门社区、七里坪社区、红土坪社区、马栏溪社区、柏腊树社区、杜家坝社区、石鼓门社区、大堰社区、石桥湾村、雀儿笼村、金龙观村、磨子岩村、四方井村、罗家坝村、杨柳池村、岩风洞村、牛角水村、风吹坝村、奇羊坝村、杉木村、田家坪村、漆树垭村、茶园沟村、鸡公岭村、羊茆头村、鹞子坪村、王河坡村、猫儿坪村、野韭池村、代陈沟村、寨坡村、杨泗庙村、小漂村、苏家坪村、秦家园村、柳树埫村、龙门子村、当阳坝村、石梯子村、吊兰花村;镇人民政府驻广润路229号。
业州镇地处建始县西北部,东与长梁乡、三里乡相通,西南与恩施市为邻,西北与重庆市辖的巫山县、奉节县接壤,为建始县人民政府所在地,区域总面积372.84平方千米。
业州镇境内大部为山地,地势西北向东南倾斜,西高东低,海拔500~600米。最高峰位于太平峰,海拔2090.1米;最低点位于城区,海拔410米。
业州镇属亚热带湿润性山地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无霜期长。多年平均气温15℃,无霜期年平均260天,年平均降水量1100~2000毫米。
业州镇镇内河流众多,有马水河干流和太阳河干流横贯境内,有2千米以上的支流26条,全长163千米。
业州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冰雹、洪涝、风灾、低温、霜冻、雷击等。雹灾平均三年一遇,涉及境内高山片几个村。洪灾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1998年,造成损失100万元。雪灾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2008年,造成损失200万元。
业州镇境内矿产资源主要有铁、煤、硫铁、铝土、石灰石、耐火土、陶瓷土、生物大理石等。罗家坝、奇羊坝、建阳坝、牛角水等地石钎煤储量近亿吨。硫铁矿主要分布在当阳、龙门一带,储量5000吨以上。境内有罕见的高硒地带,硒资源出露面积约150平方千米。
2011年,业州镇耕地面积0.7万亩。
截至2011年末,业州镇辖区总人口12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5万人,城镇化率42%。另有流动人口6000人。总人口中,男性6.4万人,占53.3%;女性5.6万人,占46.7%;14岁以下18000人,占15%;15~64岁9万人,占75%;65岁以上12000人,占10%。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9万人,占75%;有少数民族3万人,占总人口的25%。2011年,业州镇人口出生率11‰,人口死亡率5‰,人口自然增长率6‰。
截至2017年末,业州镇常住人口为107258人。
截至2019年末,业州镇户籍人口为112638人。
2011年,业州镇财政总收入689.5万元,比上年增长1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281.3万元,比上年增长12.8%。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1184万元,增值税3329万元,企业所得税1119万元。人均财政收入3396元,比上年增长12%。
截至2019年末,业州镇有工业企业116个,其中规模以上14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95个。
2011年,业州镇农业以种植小麦、玉米、蔬菜为主。农业总产值16.7亿元。生产粮食2.6万吨,人均349千克,其中小麦6吨,玉米0.98万吨。蔬菜种植面积4.1万亩,产量1.2万吨。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家禽为主。生猪饲养量13.1万头,年末存栏4.7万头;羊饲养量0.9万只,年末存栏0.2万只;家禽饲养量2.3万羽。
2011年,业州镇工业以木材加工、铸造、采煤、塑料制品、建筑材料为主。工业生产总值2.7亿元,工业增加值占全镇地区生产总值的17%。
截至2011年末,业州镇有商业网点2586个,职工6443人2011年,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5.9亿元,比上年增长10%;建有广润集贸市场,年成交额7亿元。
2011年末,业州镇境内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4.7亿元,比上年增长25%;各项贷款余额3.7亿元,比上年增长107%。
2011年,业州镇邮政收入242万元,全年电信业务收入2300万元。
截至2011年末,业州镇有幼儿园17所,在园幼儿3000人,专任教师150人;小学17所,在校生5300人,专任教师373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3300人,专任教师175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2011年,业州镇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2675万元,比上年增长3%。
截至2011年末,业州镇有镇文化站1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54个,各类文化专业户54户;各类图书室55个,藏书8万册。音乐、美术、书法、摄影及文学业余创作队伍达30人,有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
截至2011年末,学校运动场3个,50%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40%。
截至2011年末,业州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56个,其中门诊部2个;床位72张,固定资产总值33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26名,其中执业医师21人,执业助理医师8人,注册护士26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7万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89%。
2011年,业州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650户,人数4980人,支出896万元,比上年增长15%,月人均150元,比上年增长10%;医疗救助485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7200人次,共支出36万元,比上年增长30%。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4200户,人数6920人,支出498万元,比上年增长20%,月人均60元,比上年增长20%。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457人,抚恤事业费支出350万元,比上年增长20%。社会福利费220万元,比上年增长17%;敬老院1家,收养农村五保人员125人。社区服务设施54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18个,社区服务站6个。五项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合计235万元,比上年增长21%。
截至2011年末,业州镇有邮政局1个,代办所4个。报纸、期刊累计期发行2.8万份。全年邮政业务总量670万元。有电信企业3家,服务网点15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5万门,固定电话用户2.1万户,电话普及率95%;移动电话用户5.5万户;互联网用户1.5万户。
截至2011年末,业州镇有镇区自来水厂1座,年供水30万立方米;镇区主要道路两侧铺设聚乙烯排水管道100千米。
2011年末,镇区花坛350个,绿化面积3.5万平方米。
2011年末,业州镇有镇区客运站1座,日发客运汽车100班次,日均客运量2000人次。
业州镇1984年8月,根据“烟墩山下业州城,唯有茨河水独清”,定名业州镇。
土家族素有“蛮人巴女唱竹枝”的传统,又有“唱山歌答和为乐”的习俗。其民歌表现形式如下:《山歌》,运腔高亢豪放,拖腔婉转悠扬,收控余味无穷。《薅草歌》,四人组唱,鼓、锣、钹、马锣为乐器,鼓舞劳作,“闻歌欢跃,劳而忘疲。”《号子》,一领众合,有“放排”、“拖船”、“石工”等号子,曲牌相当丰富。《小调》,曲调优美,细腻而和谐,为“屋里唱的歌”。《仪式歌》,土家习俗和婚丧喜庆等场合的仪式歌,有“闹房歌”、“上梁歌”、“孝歌(打丧鼓)”等。《“哭”嫁歌》,反映土家族广大妇女悲惨命运的歌。《灯歌》,曲牌为多段词,韵律流畅,民歌起源于土家远古原始社会末期。
业州镇内山峦起伏、重崖叠嶂、流泉飞瀑、林海连绵,倍受历代文人骚客的青睐,“建阳翠黛”、“当阳旭日”、“两溪春涨”、“石洞通天”、“灵泉甘露”等五景有诗人刘珙徵题诗以诵,位列建始古八景中;其中的“石洞通天”更被收入《中国名胜词典》,北宋诗人黄庭坚等对其咏颂的诗词达28首之多;“朝阳观生态资源旅游风景区”内天池如镜、石洞飞泉、虎头昂翠;“九股山风景区”则以挺拔、清新闻名恩施,青树子、四十二坝水库等景点。
位于建始县城西南郊的朝阳观生态资源旅游风景区中的景点有天池明镜、石洞飞泉、虎头昂翠、凤尾拖青、崖悬白印、石耸乌纱、狮滩夜吼、虎榜天开、蓬莱仙境、石洞天桥等十个景点,含穿洞子林场、米水河、天生桥、闸木水峡、石鼓门、宝塔山等。其中“石通洞”(又名醒狮洞)驰名遐迩。宋代诗人黄庭坚、民国年间原武汉大学校长石瑛、国民政府兵团司令李延年等都曾留有题刻。位于当阳境内的九股山风景区,长约15千米,主峰海拔1940米,含城门洞、马鬃岭、当阳旭日、观山、鲤鱼跳龙门、姊妹洞、青树子、十八罗汉、四十二坝水库等风景区,其中青树子112级石阶直上云天,可与泰山石阶媲美;四十二坝水库海拔1726米,水清如镜、碧波涟漪、鱼群穿梭、白云掩映,可谓“天湖”。还有朝东岩一带众多的石柱、猫坪一带各类怪石等景点。
石通洞位于建始县朝阳观北侧,是一颗“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洞穴明珠。石通洞博大而神奇,东端一孔直通山顶,宛如天窗,故称石通洞。石通洞高11.5米,宽160米,洞底平坦,洞顶石钟乳上长年滴水、形成涓涓细流,常年流淌,滴水声回旋洞内,宛若优美的乐曲。古人曾赋诗赞誉:“一窍通天势蜿蜒,分砂石漏响涓涓。何当洗尽琵琶耳,踞步闲听胜管弦。”洞口窄如瓶颈,有一座高四米余崖溶峰,仿佛一座石门,是洞前的一座天然屏障。石通洞前,洞外曲径通幽,风景别致。“石洞通天”更被收入《中国名胜词典》,北宋诗人黄庭坚等对其咏颂的诗词达28首之多,他在洞壁留下了一道赞美石通洞的诗:“古木萧萧洞口风,昔人曾此出攀笼。崖前况有涓涓水,好涤尘襟去效翁。”文人留下的诗文足迹,向人们展示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如今的石通洞,已成为海内外旅游者争相观览的胜地。洞内空气清新,冬暖夏凉,适合旅游避暑,传说五峰禅师在这里隐居数年,采药炼丹。
代陈沟离建始县业州镇城区约五千米,因石林密布而闻名,代陈沟石林属奥陶纪石头形成。在高度上可以与目前已经发现的梭布垭石林媲美。梭布垭石林虽然面积大但较分散,且多位于地势低洼地带,而代陈沟石林相对较集中且大部分都是矗立在地势的高位。代陈沟石林的石林即由几块千斤巨石自然堆砌于一石柱之上的“天窗”,是石林里的奇葩;主体部分形成了一幅“双狮护象”的天然杰作,全部由石林组成的雌雄两狮分卧在同样由石林组成的石象两旁,相映成趣、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令人叹为观止;此外,像金龟探头、鳄鱼望海、洪钟唱鸣、八阵图等石头或石柱,也是石林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与“双狮护象”、“绝壁天窗”一道,构成了代陈沟石林的绝妙与神奇。石林旁还有很多的溶洞与之相应,已被发现的大型溶洞有两个,形成了山、水、洞、石浑然一体的奇观。
代陈沟名字的由来就是一种文化。明末清初,朝廷为鼓励迁徙,推出了一种“挽草为记”的政策。代姓人和陈姓人首先来到这里,因为划界不清闹起了矛盾,最后经县衙调解,两家以沟为界,并在河沟源头的一块石头上凿“界”字为证,“界”字所在的坡取名“钻字坡”,沟左边是代家的,沟右边是陈家的,代陈沟由此得名。代陈沟在历史上是建始商人入川的必经之地,从这里入川只需半天时间。在318国道未开通前相当长的时间里。代陈沟人的风俗人情也是一种文化。如今的代陈沟人仍在延续经年已久的罕见的试葬制,即挑选的墓地在葬人之前,要先葬鸡蛋于其中,在三五天或两三个月后,根据鸡蛋是否发生变化来考证这块墓地是否属于风水之地,从而决定最终的取舍。历史上出现的“象墓之争”,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代陈沟人试葬制背后风水情结以及他们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石门河位于建始高坪,北通豫陕,西襟巴蜀,东临江汉,南极潇湘,肩担重庆、武汉,比邻长江三峡,是“两大火炉”之间的避暑山庄。
石门河景区享有“世界第一古人,中国第一古河,巴楚第一古道,施南第一佳要”的美誉。有“直立人起源,石门河藏宝,石佛寺发光,紫薇王显灵”四大千古之谜。有“石臼,石门,石眼、石书”四大地质传奇。即将开放的石门河景区分为:一个中心(高店子旅游接待中心);两大景区(直立人谜窟景区,石门天堑景区);三段峡谷(问心谷、洗心谷、舒心谷),四个驿站(直立人驿站,石门河大桥驿站,巴岩洞驿站,擦耳河驿站);五个景观密集区(石佛寺景观密集区,石蔓桥景观密集区,洗心潭景观密集区,喊歌台景观密集区,佳音亭景观密集区);六大文化特征(人类文明进程文化,古道官商兵驿文化,地质科考文化,气候生态文化,佛寺宗教文化,民间传奇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