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社会运动

更新时间:2023-01-05 00:39

《东亚社会运动》是2009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文、赵自勇、胡澎。本文主要通过理论探索、类型分析和个案研究,概括了东亚社会运动的特点,并阐述了对中国的影响。

作者简介

李文,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曾在南开大学社会学系任教多年。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政治研究室主任。 近期主要著作包括:《武士阶级与日本的近代化》、《东亚社会变革》、《日本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1972~2002)》、《东亚合作的文化成因》、《东亚:宪政与民主》、《东亚社会的结构与变革》、《东南亚:政治变革与社会转型》、《东亚:政党政治与政治参与》、《亚洲政治概论》。

赵自勇,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华南师范大学历史与人文学院教授。近期著作:《透视东亚“奇迹”》。

胡澎,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研究员。近期著作:《战时体制下的日本妇女团体(1931~1945)》。

内容简介

《东亚社会运动》从理论探索、类型分析和个案研究三个层面对东亚社会运动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通过梳理基本史实,《东亚社会运动》概括了东亚社会运动的特点,揭示了社会运动逐渐取代暴力革命成为东亚政治抗争的主要途径和方式的历史必然性,探讨了影响和制约东亚社会运动发生和发展的因素与机制,对其历史地位、积极作用和负面影响做出了探索性评价,为政治学和社会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经验、见识和观点。《东亚社会运动》对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及时、有效化解各种矛盾和危机,防范和应对群体事件具有启发意义和参考、借鉴价值。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社会运动这一政治现象频繁发生,对东亚国家的社会、政治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

目录

第一编 理论探索

第一章 东亚社会运动的理论诠释

第一节 社会运动与新社会运动

第二节 关于东亚社会运动的三个理论模型

第三节 东亚社会运动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 东亚社会运动的起源与意义

第一节 东亚抗争政治方式的转变

第二节 东亚抗争政治方式转换的背景

第三节 东亚抗争政治方式转换的历史意义

第二编 类型分析

第三章 东亚农民运动与政治参与

第一节 农民运动的类型

第二节 影响农民运动的因素

第三节 农民运动的地位与作用

第四章 东亚工人运动的演变

第一节 东亚工人运动的概况

第二节 东亚工人运动的性质

第三节 东亚工人运动的产生

第四节 东亚工人运动的意义

第五章 东亚学生运动的产生与意义

第一节 东亚学生运动的类型

第二节 东亚学生运动的产生

第三节 东亚学生运动的地位与作用

第六章 东亚市民运动的阶梯式发展

第一节 东亚市民运动的发展状况

第二节 东亚市民运动的缘起

第三节 东亚市民运动的意义

第三编 个案研究

第七章 日本:从社会运动到新社会运动

第一节 日本社会运动的状况

第二节 日本社会运动的特征

第三节 日本社会运动的成因

第四节 日本社会运动的作用

第八章 韩国:从“四一九革命”到“牛肉风波”

第一节 学生运动与威权政治的终结

第二节 劳工运动:从街头抗争到体制内博弈

第三节 2008年的“牛肉风波”

第九章 印度尼西亚社会运动的产生与特点

第一节 印度尼西亚社会运动的发展

第二节 印度尼西亚社会运动的成因

第三节 印度尼西亚社会运动的特征

第十章 泰国社会运动:参与群体与主导力量

第十一章 菲律宾:人民力量的激进与保守

参考文献

后记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