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亚丝绸之路

更新时间:2022-06-30 20:11

东北亚丝绸之路简称东北亚丝路,是指陆路河西走廊经漠南至东北亚的丝绸之路,海路是指从江南-北京-开原(丝关)-阿什哈达-松花江-黑龙江-鞑靼海峡-库页岛-日本北海道。“在国衣尚白,白布大袂,袍、裤,履革辖。出国则尚缯、绣、锦、厨。”

基本简介

1403年-1424年,明朝永乐年间,中国的丝绸之路出现了两个伟大的壮举:一个是郑和七下西洋,开创了一条“海上丝绸之路”,因而名垂青史;另一个是亦失哈九上北海,趟出了一条“东北亚丝绸之路”,却淹没于文献。

今天对“东北亚丝绸之路”的研究与发掘,是为了将中国古老的历史文化遗产贡献于全人类,让全人类分享它的历史功勋,进一步推动这一区域各国的民间文化交流,加强东北亚五国(中国、俄罗斯、蒙古、韩国、日本)政府之间的合作,繁荣东北亚区域经济发展,为人类和平做出新的贡献。

我们知道中国丝绸最富魅力,与陶瓷比肩,是中国古代物质文明的重要符号。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随着人类的足迹迅速扩散到世界各个角落于是,一条条丝绸之路从中国辐射于海外四面八方。(2200年前——1368年前)东北亚丝绸之路经历了中国历史上“汉、魏、唐、宋、金、元”六个重大演变历史时期。

发展经过

汉魏东北亚丝绸之路

中国丝绸进入东北亚,可追溯到中国历史上汉魏时期(公元前202年——公元265年)。《三国志·魏志·夫余传》载:“在国衣尚白,白布大袂,袍、裤,履革鞜。出国则尚缯、绣、锦、罽。”夫余国与中原存在商业贸易,已被史学界公认。尤其是龙潭山和东团山之间出土的大量汉代五铢钱、汉代白铜镜残片,以及印有王莽货泉花纹的陶片,就是最好的明证。可惜,这条丝绸之路,史籍未载。而后来的高句丽,由于与汉朝以及中原王朝保持着“藩附”关系,不仅通过贸易,而且通过贡赏、恩赐、掠夺,获得中国丝绸。《资治通鉴》载,白岩城主降时被俘,唐太宗怜其有义,“赐帛五匹,为长史造灵舆,归之平壤。”“八十以上赐帛有差。”《后汉书·高句丽传》生动地记录了高句丽贵族阶层对丝绸的酷爱,“其公会,衣服皆锦绣。”

唐代东北亚丝绸之路

渤海国贡道是东北亚丝路的第一次高潮(公元698年——925年)公元696年(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唐朝营州发生了少数民族起义,居住在营州的粟末靺鞨首领率部东逃。公元698年(唐圣历元年),大祚荣在今吉林省敦化县敖东城建立了震国,自称震国王。对此,唐朝采取了灵活的政策,迅速承认其属国地位,并授予大祚荣左骁卫大将军、渤海郡王,以其所统为忽汗州,加授忽汗州都督。大祚荣随即去靺鞨号,以“渤海”为国号和族称。从此,渤海国全面效法大唐文明,开疆拓土,创造了“海东盛国”的辉煌。其疆域东临日本海;西至吉林省乾安、长岭和双辽县;南至朝鲜龙兴江;北抵黑龙江省依兰。最后定都于上京忽汗城(今黑龙江省宁安县东京城),立国长达200余年。

作为属国,渤海有向唐朝贡的义务。黄维翰《渤海国记下篇·朝贡中国》载:“渤海在唐营州之东二千里,自国都忽汗州西至长安,史言八千里。而遥遣使如中国,有朝贡、谢恩、祈请、贺正、进奉端午诸名。贡道:陆行,渡辽入幽州境;水行,渡海入青州境。”唐朝也非常重视渤海国的殷勤臣服,为渤海等国等东北亚地区的使臣设置了接待官员。开元二十八年,以平卢军节度兼渤海黑水等弯府经略处置使,代宗大历初,改以淄青节度使领检押新罗渤海两蕃使,穆宗践祚,又加平卢以检押新罗渤海两蕃使。

有朝贡就有恩赏,中国历代皇帝对四方来朝的属国使臣基本采取赏大于贡的政策。唐朝对渤海使臣,不仅有在上朝时根据其品级给以衣冠袴褶的恩典,而且还加授官职。《渤海国记下篇·朝贡中国》载:“又有赐金鱼袋者,二品以上服也;紫袍金带,三品以上服也;绯袍银带,五品以下服也。”于是,这些身穿用丝绸做成官服的渤海人,兴高采烈地回到故乡,不经意地踩出了一条丝绸之路。当然,他们不仅身上穿丝绸,而且要携带大量赏赐的丝绸、锦袍、绢帛、锦采、袭衣、绫罗、绣绸、丝布等。

据统计,渤海国共向唐朝朝贡140余次。此外,还向后梁、后唐朝贡了10次。在不完全的朝贡记录中,明确赏给丝绸的就有数十条。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朝廷的恩赏,还有民间贸易。《渤海国志》载:高王十六年(唐玄宗开元元年),“遣王子朝唐,十二月至长安,奏请就市交易,入寺礼拜,玄宗许之。”就市交易什么?没有具体说明。但从当时的文献看,渤海国的商品有良马、珍珠、熟铜等,唐朝的商品主要是各类的丝绸。《册府元龟·卷九十九·外臣部》载:建中元年十月六日,敕诸锦罽(丝织品和毛织品)、绫罗、□绣、织成细绸、丝布、□牛尾、真珠、银、铜、铁、奴婢等并不得与诸蕃互市。

这里的诸蕃,是指当时的新罗、渤海、契丹。在开列的商品目录中,包括了多种丝绸。这条禁令,反证了丝绸交易的存在。

唐代两条丝绸之路(公元618年——907年)

1.一条是营州陆路贡道,从上京忽汗城西渡辽河,至营州而入幽州境,一路西行,至长安。《渤海国记下篇·杂识》载:“营州西北百里曰松陉岭,其西奚,其东契丹。距营州北四百里,至涅水。营州东百八十里,至燕郡城。又经汝罗守捉,渡辽水,至安东都护府,五百里,府,故汉襄平城也。东南至平壤城,八百里。西南至都里海口,六百里。西至建安城,三百里,故中郭县也。南至鸭渌江北泊汋城,七百里,故安平县也。自都护府东北经古盖牟新城,又经渤海长岭府,千五百里。至渤海王城城,临忽汗海,其西南三千里,古肃慎城;其北经德理镇,至南黑水靺鞨,千里。

2.一条是登州海路贡道,从上京忽汗城取道辽东半岛,渡渤海而入青州境之登州。《渤海国记下篇·杂识》载:“登州东北海行,过大谢岛、龟歆岛、末岛、乌湖岛,三百里,北渡乌湖岛,至马石山东之都里镇,二百里。东傍海壖,过青泥浦、桃花浦、杏花浦、石人汪、橐驼湾、乌骨江,八百里,乃南傍海壖,过乌牧岛、浿江口、椒岛,得新罗西北之长口镇。又过秦王石桥、麻田岛、古寺岛、得物岛,千里,至鸭渌江唐恩浦口,乃东南陆行,七百里,至新罗王城。自鸭渌江口舟行百余里,乃小舫泝流东北三十里,至泊汋口,得渤海之境。又泝流五百里,至九都县城,故高丽王都。又东北泝流二百里,至神州,又陆行四百里,至显州。天宝中,王所都。又正北如东六百里,至渤海王城。”

走在这条古驿道上的人,不仅有渤海国人,还有黑水、拂涅、越喜、铁骊等靺鞨诸部的朝贡者。

辽代东北亚丝绸之路

公元916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称帝,建立了契丹国。公元925年,渤海国灭亡,这条丝绸之路也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有人把这条丝绸之路称之为“东方丝绸之路”的,我们认为,从地域范围看,它应该是“东北亚丝绸之路”的第一次高潮。

宋代岁币之纳形成东北亚丝路的畸形繁荣期(公元960年——1276年)

改朝换代,并不影响中国丝绸的诱惑力。契丹立国后,后晋儿皇帝石敬瑭为了同后唐抗衡,不惜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同时,输岁币三十万帛

而后,北宋步石敬瑭后尘,于公元1004年,与契丹(后改称辽国)签订了“澶渊之盟”,此后一百多年间,每年向辽交纳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后增至银二十万两,绢三十万匹);两国还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宋史·食货志》载:“景德初,复通好,请商贾即新城贸易。诏北商赍物货至境上则许之。二年,令雄、霸州、安肃军置三榷场,北商趋他路者,勿与为市。遣都官员外郎孔揆等乘传诣三榷场,与转运使刘综并所在长吏平互市物价,稍优其直予之。又于广信军置场,皆廷臣专掌,通判兼领焉。三年,诏民以书籍赴沿边榷场博易者,非《九经》书疏悉禁之。凡官鬻物如旧,而增缯帛、漆器、粳糯,所入者有银钱、布、羊马、橐驼,岁获四十余万。”宋仁宗、英宗之世,北宋与契丹互市不绝。

于是,东北亚丝绸之路的路线发生了变化:在开封与辽上京间,形成了一条以岁币为主要形式的半官半商丝路。

宋朝大量丝绸无偿地涌入辽地,极大地改变了契丹人的民俗时尚。《辽史·仪卫志二》的记录,反映了当时契丹贵族对丝绸的依赖。在“国服”条下,涉及到丝绸的名目有:白绫袍,红带,红克丝龟文袍,红帕,络缝红袍,双同心帕,络缝红袍,锦袍金带,纱冠,紫带,紫窄袍,紫皂幅巾,紫窄袍,红袄,幅巾,紫衣,绿花窄袍等。在“汉服”条下有:玄衣,纁裳,白纱中单,绛纱袍,朱襈裾,绛蔽膝,白假带方心曲领,袜舄,黑介帻,皂领褾,绛纱蔽膝,白袜黑舄,青緌导,绛纱单衣,青緌,九环带,白练裙襦,柘黄袍衫,幞头,紫袍,绿袍等。

1954年,内蒙古赤峰辽驸马墓中出土的丝绸,生动地证明了契丹贵族与丝绸的关联度。其中有织金锦、平金绣、金粉画缋等丝织品。服饰纹样有龙、凤、孔雀、宝相花、缨络等。辽宁法库叶茂台辽墓出土的棉袍,上绣双龙、簪花羽人骑凤、桃花、鸟、蝶,与北宋人装饰纹样风格完全一致。

辽廷除了自己享用宋朝的丝绸,还有赏赐给平民、属国、部族的迹象。《辽史·道宗五》载:大安三年“夏四月戊子,赐中京贫民帛”。“丙申,赐隈乌古部贫民帛。”大安七年二月,“壬寅,诏给渭州贫民耕牛、布绢。”《辽史·礼志四》载,高丽使入见辽主时,在进奉贡物后,就能获得“宣赐衣物”、“赐衣物”、“仍赐衣物”三此获得丝绸衣物的机会。西夏使也有一次“赐衣物”的待遇。其他属国、部族的使者有没有?不得而知。可见,在辽国,丝绸的普及是不争的史实。

公元1115年,女真人建立的金朝崛起于白山黑水,北宋撕毁“澶渊之盟”,联金灭辽。但是,由于北宋没能按约定攻下燕京,不得不答应将每年输送给辽国的岁币转赠金国,还要答应每年交100万贯作为“代燕税”。这样,东北亚丝绸之路转而指向东北,目的地为黑龙江省阿城市的金上京古城。

然而,两国关系迅速恶化,金人以北宋背盟为借口,入侵中原。在时人编撰的《大金吊伐录》里,节节败退的宋人用丝绸等物品贿赂、讨好金朝将帅的文字笔笔可见,归纳起来有:杂色表缎一百万匹,里绢一百万匹,杂色表缎一百万匹,里绢一百万匹,紧丝五十匹,金锦五十匹,素丝绫五十匹,红锦五十匹,锦一百匹,金锦一百匹,紧丝一百匹,青丝绫一百匹,青丝绫五十匹,金锦五十匹,合锦五十匹等。当兵临城下,亡国在即的北宋君臣,仍乞求“再造”,向金帅表示“金帛已严令根括,接续供应。”(《大金吊伐录·宋主许面议书》)

北宋灭亡,偏安一隅的南宋,于公元1141年与金国划淮河为界,臣服朝贡。岁贡银、绢二十五万两、匹,每年春季搬送泗州交纳。到了金世宗大定年间,两国出现了长达40年的和平时期,互市贸易空前繁荣。《金史·食货志五》载:“四年,以尚书省奏,复置泗、寿、蔡、唐、邓、颖、凤翔、秦、巩、洮诸场。”榷场互市的规模也迅速扩大,以泗州为例,大定年间,岁获53467贯;承安元年,增至为107893贯。民间交易十分活跃,数量大大多于榷场,南宋的主要商品是绢、布、麻、丝绸之类。

金代东北亚丝绸之路

金代丝绸之路使女真人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公元1115年——1234年)史料表明,自金太宗天会二年至金宣宗元年,90余年间,宋朝共向金交纳丝绢2558万匹。假如把它们展开,总长度约33266万米,可从淮河岸边铺到金上京,折叠140余层。在宋朝贡献的大量丝绸支持下,女真人的传统衣服形制发生了重大改变,日趋豪华,富贵之家的奴婢都得以服罗绮。

1988年,黑龙江省阿城巨源乡城子村发现的金齐国王墓,让我们看到了女真贵族的丝绸服饰之美。棺内合葬一男一女,男性8层17件,女性9层16件,衣裳、冠履、腰带的主体皆为丝绸。丝绸的种类有:金锦、绢、暗花罗、绫、纱等。衣着种类有:幞头、冠、袍、带、短衣、蔽膝、抱肚、裙、吊敦、靴、衫、裤、中单、护胸、腹带、袜等。织造工艺有:织金、织纹、暗花、针绣、盘绦、结系、印金、敷彩、剪接、编绦、钉缀等。服装纹饰图案有:团龙、夔龙、云龙、团云龙、全枝梅、云鹤、黄菱、棕黄小朵暗花、如意云头、灵芝云、萱草团花、牡丹卷草、朵梅暗花、忍冬云纹夔龙、黄彩蝴蝶、黄地小杂花、黄地朵花、黄地散搭花、苔绿地栀子花、朵梅鸾章、褐地翻鸿、朱地鸳鸯、抽象袍襕纹等图案。这些服饰华贵精美,色泽鲜艳,制作精致,具有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服饰的特点和风格。

金代丝绸之路的最后路线:泗州-临淮-青阳驿-虹县-灵璧-静安镇-宿州-靳泽镇-柳子镇-永城县-酂阳镇-宁亭镇-谷熟县-南京(河南省开封市)-宁陵县-拱州-雍邱县-封邱县-胙城县-沙店河南铺-滑州-浚州-裴家庄-汤阴县-相州-丰乐铺-磁州-台城铺-邯郸县(河北省邯郸市)-临名镇-沙河县-邢州-都城店-内丘县-范县店-柏乡县-江店-赵州-栾城县-灵店铺-真定府(河北正定市)-古县南铺-新县-中山府(河北省定县)-望都县南定七里店-杨店-保州-梁门-故城店-黄村铺-泽伟铺-涿州(河北省涿州市)-刘李店-良乡县-卢沟河铺-燕京-交亭-潞州-三河县-下店-邦军店-蓟州-罗山铺-玉田县-沙流河-永济务-榛子店-七个岭-赤峰口-平州(河北省卢龙)-双望店-新安-旧榆关(山海关)-润州-千州-南新寨-莱州-石家店-隰州-杨家馆-桃花岛-童家庄-胡家务-麻吉部落-新城-茂州-惕隐寨-军官寨-显州-沙河-兔儿埚-梁渔务(辽宁省黑山)-大口-广州-沈州(辽宁省沈阳)-蒲河-兴州-银州南铺-铜州南铺-咸州南铺(辽宁省开原)-宿州北铺-安州南铺-夹道店-杨柏店-奚营西(今天的西丰县)-没瓦铺-木阿铺-信州-威州-小寺铺-胜州铺-济州-济州东铺-北易州-宾州-混同江-报打孛堇铺-来流河-阿萨铺-会宁二铺-会宁头铺-上京(黑龙江省阿城)。史称共计5094里。

这条丝路随着金朝的灭亡而结束。元朝利用原来的驿路,从来流河起,直抵黑龙江入海口,改建为“海西东水陆城站”,其主要作用在于军事。

明代东北亚丝绸之路

东北亚丝绸之路的巅峰时期(公元1403年——1911年)东北亚丝绸之路进入中国历史上“明、清”500年巅峰时期,十五世纪我国历史上的明朝是东北亚丝绸之路进入巅峰时期(1403年-1424年)

明朝永乐皇帝朱棣夺取皇位后,锐意进取,积极扩张。为此,他改变祖训禁绝之旨,几乎同时开辟了可与“张骞丝路”媲美的两条丝绸之路:一条是著名的“郑和七下西洋”的海上丝绸之路;另一条就是“亦失哈九上北海”的东北亚丝绸之路。

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自幼习练兵事,在对北元作战中屡建奇功,对黑龙江流域的战略地位格外重视。他篡位后的第三年(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便在黑龙江下游设奴儿干卫,招抚海西、建州、野人女真首领归附,初步完成了明朝对东北的统一。从这年起,他先后六次派遣宦官郑和率舟师出使西洋诸国,经营中国南海诸岛。同时,为了巩固东北领地,又设立了奴儿干都指挥使司,管辖黑龙江、精奇哩江(今俄罗斯结雅河)、乌苏里江、松花江流域及库页岛(今俄罗斯萨哈林岛)等地土著居民。为此,他派遣女真宦官亦失哈九次前往巡视,从而使沉寂了近百年的东北亚丝绸之路再度复苏、辉煌。

永乐皇帝朱棣为什么有此动议呢?这要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说起。据《明实录》载:“永乐二年二月,忽剌温等处女真野人头目把剌答塔来朝,置奴儿干卫,以把剌答塔、阿剌孙等四人为指挥同知,古驴等为千户所镇抚。”永乐七年,朱棣决定设奴儿干都司,以东宁卫指挥康旺为都指挥同知,给兵二百护印,千户王肇舟等为都指挥佥事,管辖奴儿干及海外苦夷诸民,岁贡海东青鹰、貂皮等物。

亦失哈,又叫亦信,海西女真人,是明廷的宦官。为了完成这次远征,他在今天的吉林市南郊松花江畔一个叫阿什哈达的地方,费时一年,制造了25艘巨船。永乐九年(公元1411年)春,他统率千余官兵,乘坐着满载布帛丝绸、粮食器具等物资的巨船,乘着春天的季风,扬帆起航,浮江而下。从松花江驶入黑龙江,不舍昼夜,直下奴儿干。

这次远征,相当顺利,没有遭遇任何反抗的记录。抵达奴儿干后,亦失哈召见了当地居民,“赐男妇以衣服、器用,给以谷米,宴以酒食”。宣布“敕谕”,“授以官爵印信,赐以衣服,赏以布钞,大赍而还。依上兴立卫所,收集旧部人民,使之自相统属。”并与康旺、王肇舟、佟答剌哈等官员在一个叫特林的地方(今俄罗斯蒂尔)开衙设府,设立了明朝最北部的官府——奴儿干都司。当时的盛况,后来被他们自己刻在了永宁寺碑上:“永乐九年春,特遣内官亦失哈等,率官军以前余人,巨船二十五艘,……开设奴儿干都司。”

公元1412年(永乐十年),永宁寺碑记载:“冬,天子复命内官亦失哈等载至其国。”刚从奴儿干回京分亦失哈,风尘仆仆重返阿什哈达造船,于次年春第二次巡视奴儿干。这次,他不仅带去大批衣服器用等物品,而且做了两件永载史册的大事:一件是“亲抵海外苦夷”,登上了库页岛,巡察了大明王朝最东端的领土。并以朝廷钦差的身份,接见“自海西抵奴儿干及海外苦夷诸民”,宣示朝廷对苦夷的关怀。另一件是带去一批工匠,在满泾站修建了一座永宁寺,勒石建碑,上刻“敕修永宁寺记”。记载了明朝建立奴儿干都司、兴建永宁寺和自己巡视该地区的经过。

明代史料表明,从永乐九年(公元1411年)到宣德七年(公元1432年)的二十多年间,亦失哈九次(一说十次)奉命巡抚奴儿干,没用武力,便征服了奴儿干及海外苦夷诸民。他的武器不是刀枪,而是粮食、丝绸、器物。

公元1432年,明宣宗宣德七年,亦失哈最后一次巡抚奴儿干。这是明王朝最为隆重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派使臣到黑龙江下游地区进行宣抚,也是亦失哈人生历史最辉煌的一页。此事,《重建永宁寺记》有记载,《明实录》上也有记载:“遣中官亦失哈等往奴儿干处,令都指挥刘清领兵松花江造船。”关于刘清造船,还见于阿什哈达摩崖石刻:“宣德七年二月卅日,刘清造巨船五十”这是亦失哈一下奴儿干船队的两倍,所率官兵也是两倍,即二千人。

五十艘巨船浩浩荡荡行驶在江上,逶迤四五十里,每船乘40人,还要装载朝廷赏赐给奴儿干各部族头领与***的物品:布帛绸缎、器具、酒和粮食。根据宣德二年亦失哈第六次下奴儿干时的记载,一次运往“奴儿干官兵三千人。人给行粮七石,总为二万一千石。”(《明宣宗实录·卷三十一》)每艘船上的货物重量应不少于60吨,可见明王朝对奴儿干部族***的赏赉是相当丰厚的。

在奴儿干,亦失哈见“民皆如故”,独永宁寺破毁。破坏寺庙者被捉,“皆怵惧战栗”,以为要被处死。亦失哈表现了大国使者的风范,好生柔远,进行安抚,“特别宽恕,斯民谒者,仍宴以酒,给以布物,愈抚恤。”(《重修永宁寺记》)维护了奴儿干地区的稳定。

亦失哈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劝说女真部族首领派使团向明王朝效忠朝贡。他的说服相当成功,当地的酋长们纷纷响应,寻着元朝的海西东水陆城站,在江边的森林和草原上,趟出了一条更加漫长的丝绸之路。

由于明朝采取了赏大于贡的政策,使朝贡的队伍日益频繁,不断扩大。女真的纳贡使团来到中原,不仅得到丰厚的金银、丝绸、粮食和其他用品的赏赐,还获得了在中原进行贸易的机会。于是,大批的丝绸、绢、苎丝袭衣、金织以衣等物品,源源不断地进入黑龙江流域,那里的人们则与日本进行贸易,中国的丝绸变成了“虾夷锦”,这种交易持续到清朝中叶。

明代的东北亚丝绸之路路线,南起于双城市石家古城,走阿城,经宾县鸟河,沿松花江迤俪北上,于黑瞎子岛入黑龙江,直抵黑龙江入海口,共10城45站(在我国境内有8城23个站)。

水路为单行线:江南-北京-开原(丝关)-阿什哈达-松花江-黑龙江-鞑靼海峡-库页岛-日本北海道;

陆路为往返皆可的路线:江南-北京-开原(丝关)-底失卜站(海西东水陆城站第一站,黑龙江省双城市石家古城)-阿木河站-尚京城(阿城市金上京古城)-海胡站-扎剌奴城和鲁路吉站-伏答迷城站-海留站-扎不拉站-伯颜迷站-能站-哈三城哈思罕站-兀剌忽站-脱亨站-斡朵里站-一半山站-托温城满赤奚站-阿陵站-柱邦站-弗思木城古佛陵站-奥里迷站-弗踢奚城弗能都鲁站-考郎古城可木站-乞列迷城乞勒伊站-莽吉塔城药乞站(黑瞎子岛、狗站第一站)-奴合温站(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乞里吉站-哈剌丁站-伐兴站-古伐替站-野马儿站-哈儿分站-撒鲁温站-伏答林站-马勒亨古站(俄罗斯共青城梅奇勒屯)-忽林站-虎把希站-五速站-哈剌马吉站-卜勒克站-播儿宾站(俄罗斯沙文斯克)-弗朵河站-别儿真站-黑勒里站(俄罗斯特林南)-满泾站(奴儿干都司,黑龙江下游亨滚河口)-黑龙江口-渡海-囊哈尔卫(库页岛北部东海岸)-拉喀-哈剌马吉站-渡海-拉喀(库页岛北部东海岸)-兀列河卫(库页岛北部西海岸)-波罗河卫(库页岛中部西海岸)-白主(库页岛最南部)-渡海-宗古(日本北海道稚内)。

清代东北亚丝绸之路

清朝赏乌绫:东北亚丝路的最后辉煌(公元1644年——1911年)清朝继续了东北亚丝绸之路,管理这一事务的是盛京将军、吉林将军、黑龙江将军。采取的方式:(1)贡赏制度,号“赏乌绫”;(2)贸易。

乌绫,是满语“财帛”。赏的对象是赫哲、费雅喀、库伦、鄂伦春、绰奇楞、库野、恰喀拉诸部落少数民族的朝贡者。黑龙江中下游的各族人民,定期向清政府贡献貂皮等土产,清政府在三姓副都统衙门设专职赏乌绫官员,定期到黑龙江下游的奇集(俄罗斯奇集湖)、普禄乡(俄罗斯波卡罗夫卡)、莫尔气(俄罗斯共青城)、德楞(俄罗斯利特温采沃)等地,设临时“丝城”接受贡貂、赏乌绫。

——盛京将军丝绸之路路线

第一段A:山海关-凉水河站-东关站-宁远站-高桥驿-小凌河站-十三山站-广宁站-小黑山站-二道井站-白旗堡站-巨流河站-老边站-盛京(沈阳市)。

第一段B:金州-复州-盖州-海州-辽阳-盛京。

第二段:盛京-懿路站-高丽屯-开原-棉花街-尼什哈站。

——吉林将军丝绸之路路线

第一段:棉花街-叶赫站-克尔素站-阿尔滩额墨勒站-伊巴丹站-刷烟站-依儿门站-搜登站-尼什哈站。

第二段A:尼什哈站-额黑木站-额伊虎站-退蛟站-俄莫赫索罗站-毕尔汉河站-沙兰站(黑龙江省宁安县沙兰镇)-宁古塔(宁安县)。

第二段B:尼什哈站-腾额尔哲库站-蒙古卡伦站-拉林多欢站(黑龙江省五常市红旗乡)-萨库哩站-蜚克图站-塞勒佛特库站-佛思亨站-富尔珲站-蒙古尔库站-鄂尔多穆逊站-妙嘎山站-三姓城(丝城,今黑龙江省依兰县)-喀拉尔噶珊(赏乌绫临时衙署,以下同。明哈剌马吉站)、奇集噶珊、莫尔气(俄罗斯共青城)、敦敦河口(俄罗斯阿纽依河口)、德楞。

——黑龙江将军丝绸之路路线

黑龙江将军开通了以齐齐哈尔为中心的南北驿道:北道为齐齐哈尔至瑷珲城;南道为齐齐哈尔至茂兴站。康熙朝,又开通了齐齐哈尔通往呼伦贝尔(海拉尔)的驿道,以及墨尔根(黑龙江省嫩江市)至雅克萨(今黑龙江上游俄罗斯境阿尔巴津,或谓黑龙江省漠河之兴安镇)的驿道。

从清代文献和已发现的文物看,赏乌绫和民间贸易的丝绸品种包括:蟒袍(龙袍)、大红盘金蟒袍、女齐肩朝褂、无扇肩朝衣、朝衣、缎袍、缎衣、蓝毛青布袍、无扇肩朝衣所用蟒缎、朝衣所用彭缎、缎袍所用彭缎、各色锦片妆缎、妆缎、闪缎、红青缎、绸缎、丝缎、绸子、绢里子、白绢、红绢、绿绢、纻丝、布衣、布被子、被面布、布匹、毛青布、袍子所用蓝毛青布、衬衣毛青布、裤子毛青布、白布、高丽布、汗巾之高丽布、家机布、布帛、棉线、棉缝线、棉花、帽子、袜子、带子、腿带子、包头等。数量之巨,极具规模。

总结

中国丝绸的魅力,使它不胫而走。于是,出现了山丹贸易。山丹,是库页岛、北海道人对黑龙江下游少数民族的称谓。北海道的阿依努人(虾夷人)为了获得中国丝绸,通过换货等方式,开展了山丹交易。,中国丝绸从北海道流入日本。日本把库页称作“北虾夷地”,故而把中国丝绸称之为“虾夷锦”。

存世于日本博物馆的“虾夷锦”品类很多,从色彩图案看有:赤地牡丹纹、绀地龙形纹、花色龙形纹、桃色龙形纹、紫色龙形纹、樱色龙形纹、鼠色龙形纹、***地锦纹、绀色菊色纹、***小龙形纹、白地牡丹形纹、飞色龙形纹。从样式看有:明黄长毛毡、赤毛毡、大巾缟、袖物、花色缀袖物、古缀袖物、古绀袖物、花色袖物、花色古缀袖物、古袖物、飞色袖物。

从样式有:赤地蟒袍、龙褂、青地蟒袍、黄地龙纹袍服、绀地蟒袍、青地龙纹服、赤地袄子、绀地袄子、赤地龙纹服、赤地满洲服、浓绿地蟒袍、山丹锦朝服、虾夷锦打敷、山丹服、虾夷锦袈裟、虾夷锦袖口、赤地龙纹打敷、唐织棺卷、龙纹薄青锦袈裟、龙纹青地锦打敷、龙纹赤地锦打敷、牡丹纹赤地锦打敷、龙纹青地锦、虾夷锦袱纱、虾夷锦袋、黄地牡丹锦刀袋、阵羽织(披甲)、挂轴、青地龙纹锦手箱、青地蟒袍等54件。这条丝路一直持续到沙俄入侵前。

东北亚丝绸之路千年历史,应该让世界人民了解。正如我国著名的东北亚丝绸之路专家、中国吉林省社科院研究员杨旸先生所说:让世界知道,“中华传统文化是东北亚的主体文化。中华文明远播东土的光辉篇章,将彪炳史册。”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