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6-26 18:49
《东周青铜容器谱系研究》是2018年11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路国权。
东周时期前承西周,后启两汉,是我国历史上具有承前启后意义的关键环节,在中国古代历史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然而东周青铜器的谱系长期以来没有得到科学揭示,一方面是因为大多数研究者将研究目的设定为分期断代而非构建谱系,另一方面也是受传统类型学研究方法的客观局限性所致,少数试图构建东周青铜器谱系的学者未能突破机械类型学的羁绊。为推动东周历史文化研究深入发展,需要深化东周时期青铜器的研究,以补充文献材料的不足。
本书选择东周青铜器中地位*重要、数量较多的青铜容器作为研究对象,从整体和全局出发,打破地域观念和界限,将各地区出土的东周青铜容器以器类为纲统一进行型式分类,研究每一类青铜容器发展演变的谱系,透物见人,揭示东周青铜容器“铸造”的东周历史的面貌。
路国权,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博士毕业,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田野考古、夏商周考古、中国古代青铜器等。荣获首届“李济考古学奖学金”,发表论文20余篇。
绪论 1
第一节 选题背景1
第二节 研究历史与概况1
一、金石学与古器物学研究阶段 2
二、考古学研究阶段 2
第三节 以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5
一、多专治一域,整体研究和系统研究不足 16
二、型式分类不科学,缺乏系统思维和谱系观念 18
三、分期断代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化和整合 24
四、空间分布格局的系统研究十分薄弱,几近空白 25
第四节 研究思路、结构和方法25
一、以系统思维方式,从整体和全局出发,对各地区出土的东周青铜容器统一
进行型式分类 25
二、东周青铜容器型式分类研究 26
三、东周青铜容器分期断代研究 28
四、东周青铜容器空间分布格局和文化属性研究 28
第五节 关于相关问题的说明 29
一、研究范围 29
二、材料来源 29
三、典型器类的选择 29
四、青铜器和铜器群的命名 31
五、青铜器纹饰的命名 32
六、图、表的编制 32
第一章 分类——型式划分 34
第一节 型式分类方法和命名方法 34
一、分类学和分类系统 34
二、型、式的意义和命名方法 35
第二节 烹煮器的型式分类 37
一、铜鼎的型式分析 37
二、铜鬲的型式分析 70
三、铜甗的型式分析 75
四、铜■的型式分析 82
五、铜鍪的型式分析 86
六、铜釜的型式分析 90
第三节 盛食器的型式分类 90
一、铜盂的型式分析 90
二、铜■的型式分析 91
三、铜簠的型式分析 92
四、铜簋的型式分析 98
五、铜盆的型式分析 101
六、铜敦的型式分析 106
七、附论 本书所谓铜敦的内涵和依据 120
第四节 盛酒器的型式分类 123
一、铜壶的型式分析 123
二、铜尊缶的型式分析 136
三、铜罍的型式分析 139
第五节 盥洗器的型式分类 144
一、铜盉的型式分析 144
二、铜匜的型式分析 149
三、铜盘的型式分析 161
四、铜■的型式分析 172
五、铜浴缶的型式分析 184
六、铜汤鼎的型式分析 188
七、铜鉴的型式分析 190
八、附论 铜盉、铜■为盥洗器的依据 193
第二章 系年——分期断代 204
第一节 青铜器共时性的考察和编年组的设置 204
一、青铜器共时性的考察 204
二、编年组的设置 205
第二节 山西组典型铜器群及其分组、分期和断代 206
一、典型铜器群 206
二、分组、分期 206
三、断代 220
第三节 豫西豫中组典型铜器群及其分组、分期和断代 250
一、典型铜器群 250
二、分组、分期 250
三、断代 266
第四节 豫南苏皖鄂组典型铜器群及其分组、分期和断代 310
一、典型铜器群 311
二、分组、分期 311
三、断代 328
第五节 山东组典型铜器群及其分组、分期和断代 399
一、典型铜器群 399
二、分组、分期 399
三、断代 407
第六节 陕甘组典型铜器群及其分组、分期和断代 440
一、典型铜器群 440
二、分组、分期 440
三、断代 447
第七节 豫北京津冀组典型铜器群及其分组、分期和断代 468
一、典型铜器群 468
二、分组、分期 469
三、断代 476
第八节 东周青铜容器综合分期和断代 494
一、综合分期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494
二、各期的绝对年代 495
第三章分域———空间分布和文化属性497
第一节 空间分布统计方法和文化属性划分方法 497
一、空间分布统计方法 497
二、文化属性划分方法 497
三、附论 春秋经传中所见获取他国青铜容器事例汇编 498
第二节 烹煮器的空间分布格局和文化属性 500
一、铜鼎的空间分布和文化属性 500
二、铜鬲的空间分布和文化属性 540
三、铜甗的空间分布和文化属性 546
四、铜■的空间分布和文化属性 558
五、铜鍪的空间分布和文化属性 563
六、铜釜的空间分布和文化属性 563
第三节 盛食器的空间分布格局和文化属性 567
一、铜簠的空间分布和文化属性 567
二、铜簋的空间分布和文化属性 573
三、铜盆的空间分布和文化属性 579
四、铜敦的空间分布和文化属性 585
第四节 盛酒器的空间分布格局和文化属性 602
一、铜壶的空间分布和文化属性 602
二、铜尊缶的空间分布和文化属性 617
三、铜罍的空间分布和文化属性 621
第五节 盥洗器的空间分布格局和文化属性 628
一、铜盉的空间分布和文化属性 628
二、铜匜的空间分布和文化属性 634
三、铜盘的空间分布和文化属性 645
四、铜■的空间分布和文化属性 659
五、铜浴缶的空间分布和文化属性 671
六、铜汤鼎的空间分布和文化属性 678
七、铜鉴的空间分布和文化属性 680
第四章 结语 686
附 表 690
附表一 安徽东周铜器群型式登记表 690
附表二 北京、河北东周铜器群型式登记表 708
附表三 甘肃、陕西东周铜器群型式登记表 722
附表四 广东东周铜器群型式登记表 746
附表五 广西东周铜器群型式登记表 750
附表六 河南东周铜器群型式登记表 752
附表七 湖北东周铜器群型式登记表 806
附表八 湖南东周铜器群型式登记表 860
附表九 江苏、浙江东周铜器群型式登记表 884
附表一〇 江西东周铜器群型式登记表 890
附表一一 山东东周铜器群型式登记表 892
附表一二 山西、内蒙古东周铜器群型式登记表 932
附表一三 四川、重庆东周铜器群型式登记表 962
参考文献 994致谢 1063